功能分區圖

  此次《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發展定位秉承江東新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創新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展示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體驗區、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核心區”的總體定位,堅持共生、共融、共享的規劃理念,建設走向世界的先鋒之城,打造全球領先的生態CBD。

  規劃範圍

  東起芙蓉河,西至道孟河,北鄰東海岸線,南至江東大道。總面積1.79平方公里(2685畝)。距海口主城區約13公里,距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約10公里。

  劃分四個單元功能區

  人口規模規劃起步區就業人口2.60萬人,其中,在起步區內居住的人口約0.52萬人。

  規劃起步區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爲127.46公頃,建築面積總規模不超過180萬平方米。其中,總部辦公及商業辦公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佔總建設量40%;服務型公寓(國際人才社區)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佔總建設量16%;公共服務配套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佔總建設量29%;彈性設施建築面積約27萬平方米,佔總建設量15%。

  規劃將起步區劃分爲四個單元,分別爲A單元(中央活力區)、B單元(總部辦公區一)、C單元(總部辦公區二)、D單元(彈性發展區)。

  中央活力區:

  核心功能爲商務辦公、自貿服務、金融結算、法律諮詢、會務展示、文娛消費和綜合管理等。

  總部辦公區一、總部辦公區二:

  核心功能爲企業總部、商務辦公、國際人才服務、商業服務等。

  彈性發展區:

  爲戰略留白區域,預留自貿服務、總部辦公、配套服務等功能拓展用地。

  建築高度不超80米

  分五類高度控制區

  統籌考慮江東新區起步區生態CBD建築的形態風貌塑造,打造濱海優美天際線,協調生態本底,規劃在中央活力區形成高層建築地標,建築高度從中部地標向濱海濱河空間有序梯降,原則確定五類高度控制區。

  一級控制區

  以低層建築爲主,建築高度原則上宜≤15米。用地位於幼兒園用地。

  二級控制區

  以多層建築爲主,建築高度原則上宜≤30米。用地主要位於北邊濱海地塊。

  三級控制區

  以小高層建築爲主,建築高度原則上宜≤40米。主要用於總部辦公區和中央活力區。

  四級控制區

  以高層建築爲主,建築高度原則上宜≤60米。用地主要位於中央活力區和總部辦公區。

  五級控制區

  以高層建築爲主,建築高度原則上宜≤80米。用地主要位於中央軸線兩側。

  停車位不少於7500個

  均需配置汽車充電樁

  停車設施方面,規劃停車設施包括社會停車場(庫)和各地塊配建停車位,起步區停車位總量不少於7500個。

  規劃社會停車場(庫)總車位數不低於2000個,結合商業、服務設施等地下空間設置。

  各地塊配建停車位參照《配建停車指標控制表》標準執行。地塊配建停車位採取地下方式解決。停車位均需配置汽車充電樁。

  城市設計鳥瞰圖。(規劃局供圖)

  打造慢行綠道

  中央綠楔公園

  規劃起步區構建五個層次的生態綠地系統,公園綠地主要爲城市公園和帶狀綠地。規劃公園綠地面積爲13.03公頃,佔建設用地總量的10.22%。

  片區層面

  以水生態安全爲本底,結合海岸退線和地震斷裂帶避讓線,通過活化海堤,點狀設置文體遊樂場所,打造融生態景觀與活動設施爲一體的濱海生態緩衝環。

  街區層面

  打造中央綠楔公園,東西向貫穿起步區,作爲重要的生態海綿過水通道,同時爲城市居民、商務人士、科創人士等提供遊憩、休閒、購物、文娛爲一體的活力空間。

  街坊層面

  打造串聯各公共目的地的慢行綠道,提供居民日常休閒、散步遊憩、健身康體的場所。

  庭院層面

  打造街坊建築羣內部圍合形成的綠植庭院,兼具休閒、交往等功能。

  建築層面

  在建築平臺、屋頂或立面進行綠化,構建垂直綠化體系,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打造5分鐘

  職住生活圈

  規劃以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質公共服務設施支撐起步區的產業佈局與生活服務。

  結合地鐵、雲軌站點佈局鄰裏中心,集中設置商業、文化、衛生等服務設施,構建區域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打造5分鐘職住生活圈。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3.34公頃,佔建設用地總量的2.62%。

  規劃體育用地7處,面積爲3.34公頃;文化活動站4處、居民健身設施4處;社區醫院1處;超市或室內菜場2處、便民店等商業服務設施4處;社區服務站4處、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處。

  統籌考慮起步區內人口流向、用地佈局、服務半徑等,在規劃起步區共佈置公共廁所8座,結合公園綠地、體育用地佈置,另4座位於起步區外圍生態海綿公園。起步區內公廁需要按照廁所革命要求,重點考慮女廁排長隊、特殊人羣對“第三衛生間”的需求等情況。

  建4片租賃

  住房公寓區

  規劃圍繞“城·人·產”的多維度需求,體現“複合、均好、適度集中”的佈局原則,充分考慮商業動線、開敞空間與城市功能的融合,佈局具有海南特色、國際標準的商業商務服務業設施體系。

  以人的行爲動線爲脈絡,沿東西向中央綠楔公園佈置消費、文化交往、休閒娛樂、運動健康等服務設施。針對入駐企業的生產性服務需求,沿中央活力軸佈局產業配套服務設施,包括金融管理、教育培訓、文化交流、會議會展、法律諮詢、信息發佈等,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商務商業服務集羣,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服務體系。

  規劃充分體現產城融合建設理念,在起步區內解決0.52萬人的住房需求,結合總部辦公單元適度集中建設4片租賃住房公寓區,打造5分鐘步行通勤圈。

  規劃幼兒園用地一處,學生規模200生,獨立佔地,面積0.29公頃。

  內澇防治標準

  爲50年一遇

  規劃起步區防潮標準爲10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爲50年一遇,實現24小時暴雨24小時排除,路面無積水。起步區東西兩側芙蓉河、道孟河防洪標準爲50年一遇。

  規劃起步區沿海採用“消浪林+防潮堤+防風林”的組合式防潮模式。恢復、提升現狀消浪林、防風林,確保林帶連續性及生態功能。

  3處高層總部

  商務地標建築

  起步區塑造藍綠交織、水城相映、時代風尚的整體風貌形象,形成疏密有序、尺度宜人的空間形態,重點從自然開放空間、街道界面、風貌分區、門戶入口、城市地標、城市輪廓線、建築形式與色彩等方面提出城市設計指引。

  根據街區兩側功能與風貌特點,劃定重點管控的城市界面,形成通過型、活力型、特色型、休閒型四種界面類型。起步區規劃3處特色節點門戶。位於江東大道、白駒大道、濱海景觀道的入口位置,設標誌性建築物或公共藝術設施,形成南部迎賓門戶、北部濱海門戶、白駒大道門戶。

  起步區規劃3處高層總部商務地標建築,位於中央活力區,控制制高點高度爲80米。

  探索構建

  新海南風格

  起步區建築設計結合地域特色、海南文化及時代精神,將現代材料、技術、美學相結合,探索構建“國際化熱帶濱海濱江花園城市”的新海南風格。通過空中花園、遮陽措施、垂直綠化、全天候步行體系等建築語言,彰顯“秀、雅、清、透”的建築風格。

  起步區建築設計應突出體現地域特徵的氣候響應型綠色建築技術。起步區整體體現雅淡清爽的建築色彩。引導商務辦公類建築以冷色系中低豔度色彩爲主色調,在底部選用略高豔度的色彩強化界面與場所感;引導文化商業類建築以暖色系中低豔度色彩爲主色調,在建築構件局部點綴暖色系中高豔度色彩;引導居住配套類建築物外立面基調色採用暖色系的中低豔度色,建築物的高層部分基調色採用中高明度色,營造連續的街區景觀。

  道路交通

  “三橫八縱”幹路網系統

  對外交通系統,規劃起步區通過骨架幹路、軌道交通銜接海澄文,通過快速路、雲軌串聯江東新區各組團。

  城市道路系統,規劃採用“窄路密網”模式構建開放式街區。規劃形成“三橫八縱”幹路網系統,作爲起步區機動車交通走廊。三條橫向幹路爲江東大道、一橫路、四橫路,八條縱向幹路爲東一路、東四路、東七路、東十路、西一路、西四路、西七路、西十路。

  規劃建設地鐵、雲軌

  4條無人駕駛公交環線

  公共交通系統,規劃有地鐵、雲軌、公交環線、區域公交線路等。

  地鐵規劃軌道交通3號線、3號線支線

  途經海口高鐵新站、中心城區、起步區、美蘭國際機場綜合樞紐。起步區共設置3處軌道站,平均站距約1100米。

  一條雲軌線路

  途經起步區、大學城、美蘭國際機場綜合樞紐。起步區共設置7處雲軌站,其中3處與軌道站綜合設置,平均站距約360米。

  4條無人駕駛公交環線

  無人駕駛公交站點結合慢行支路設置,構建“公交+慢行”交通出行模式。起步區外圍規劃兩處公交首末站,滿足公交到發、停放、充電等功能。

  城市慢行綠道

  規劃以步行和非機動車爲主,串聯起步區各公共目的地,提供居民日常休閒、散步遊憩、健身康體的場所。慢行綠廊寬度控制在10米,建設長度約16.42km,路網密度爲12.88公里/平方公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