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這是 2019 年的北京地鐵線路圖。

  每天 600 多萬人以平均 36 km/h 左右的旅速穿梭在總長 636 公里的線路里,而在北京地鐵二期建設規劃中,到 2021 年這個網絡還將增長到近千公里。

  過去 30 年,中國 34 個城市修建了 5000 多公里地鐵,它們都是如何被設計修建出來的?

  中國的軌道交通根據客運能力劃分了 4 類線路,搭配 ABCD 等不同的車型。

  車型的級別越高,車廂越大,能裝下的乘客也越多。

  從這份國務院關於軌道交通的最新意見中可以發現,中國建設地鐵的核心思路是量力而行,經濟適用。

  因此,誕生了被稱爲“小編組高密度”的設計理念,試圖使用短編組列車高密度運行,降低車輛採購和站臺建設成本。

  所以,即使在全國地鐵客流量最大的北京,地鐵列車大多僅爲 6 節 B 型車,即使把人擠成海綿,也最多隻有 2087 個人。

  而在 7:30-8:30 的早高峯,五環外的地鐵站們有近百萬人在等待上車。

  相比之下,紐約的地鐵編組一般爲 8 到 10 節,而東京的 JR 山手線,更是使用了長 11 節的 E235 系 列車以提升運力。

  除了增加車廂,合理的地鐵網和換乘站規劃也可以緩解客流壓力。

  北京地鐵選擇了棋盤式的佈局,這種佈局的好處是增加了換乘站,假設每一個站都是換乘站,那麼去任何一個站都只要換乘一次。

  但棋盤佈局犧牲了郊區出行的體驗,比如從燕山站到順義站,就需要換乘 5 次。

  而南京地鐵則優先選擇了郊區。早在 2014 年市區線路尚未成網時,南京就開通了通往遠郊的 S1 和 S8 線。

  並規劃了延伸到周邊乃至安徽境內的大量郊區線路,擴展南京的城市空間。

  但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北京早期建設的 13 號線,就因爲偏離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方向且運力不足,被決定拆分。

  這些地鐵線路由各市發改委申報,經過省級發改委審批,就能開工了。

  最簡單的施工方法是明挖回填法,只需要在地面上挖出坑道,施工,然後回填。

  北京在上世紀 6、70 年代修建的地鐵 1 號線和 2 號線就使用了這種方法,爲此還拆除了北京的城牆。

  現在,地鐵隧道挖掘普遍採用盾構法,用盾構機挖掘隧道。盾構機大概長這樣,前面是用於掘進的刀盤。刀盤後面是隧道管片安裝模塊。

  施工時,先在地面上挖掘 出發井,然後吊入盾構機。盾構機刀盤旋轉向前推進,刀盤上的刀頭將前方的泥土破碎,變成泥漿送入後方的傳送帶中運走。

  後方的安裝模塊則將管片安裝到新挖好的隧道壁上。一條隧道就修好了。

  除了隧道,每條地鐵線路還都需要建設停車場,稱爲車輛段。通過車輛段與鐵路相連,用鐵路把列車運進地鐵。

  如果等不及了,甚至還可以動用運輸機整列空運。

  再經過配套設施的安裝和調試,一條地鐵就差不多可以開通了。地鐵很難賺錢,通常需要政府的補貼彌補虧損。2013 年,北京地鐵就虧了 28.89 億。

  但也有例外。2017年,香港地鐵賺了一百多億港幣,這是因爲香港地鐵在修建新線路的時會同步開發沿線房地產,從而獲得土地增值收益。

  但是對於大部分城市,擁有地鐵仍然是奢侈的。

  儘管新建一公里地鐵的成本已經超過 7 個億,但是這依然無法擋住各大城市修地鐵的熱情。

  在 2003 年的國務院文件中,只要城區人口大於三百萬、公共財政收入大於一百億、GDP 大於一千億,就能申報建設地鐵。於是,南通、洛陽、包頭等城市,也紛紛上馬了地鐵項目。

  但在2018年,國務院更新了地鐵建設申報標準,相比 03 年的門檻翻了三倍,打碎了很多城市的地鐵夢。

  對於那些囊中羞澀的地方政府,想要圓夢就要另闢蹊徑了。

  2016 年出現的“巴鐵”,就曾經讓許多地方重新燃起希望。這種兩翼架在公路邊的新式設計,號稱每公里造價僅 2000 萬元。

  然而,過了不到一年,巴鐵公司的董事長就因爲涉嫌非法集資被刑事拘留。

  來源:回形針PaperClip

  編輯:Quanta Yua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