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四分之三終年被冰雪覆蓋的神祕島嶼,儘管島上的人長時間面對極端的自然條件,他們依舊執著地追尋著自己的足球夢想。冰山、鯨魚、足球組成了這個島最美麗的風景線。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格陵蘭(Greenland)是世界第一大島,是丹麥王國下面的一個自治地區。他的絕大部分領土都位於北極圈內,由於地圖的投影誤差,讓格陵蘭島看起來非常大,其實格陵蘭的面積大致為1.3個新疆,與沙特相仿。

格陵蘭在世界上的位置

名字來源於一場騙局

格陵蘭島的原住民是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是一羣居住在寒帶,長著東方面孔的人,在數千年前穿越當時的白令海陸橋從亞洲來到北美,他們中的一部分最終定居在格陵蘭,成為這裡的土著。

公元986年,一羣挪威人和冰島人率領的船隊來到了格陵蘭,並在島上建立了定居點。如果將歐洲人第一次來到北美視為發現新大陸的話,那麼北歐人才是創造歷史的那羣人。定居格陵蘭的人們希望能夠欺騙更多的移民前來,便將這個四分之三終日被冰雪覆蓋的島嶼命名為格陵蘭,意為綠色之地。但是直到今天他的人口也僅僅只有不到5.6萬人。

因紐特人

成為丹麥的一部分

公元14世紀,格陵蘭成為了挪威的殖民地,因而成為了由挪威-丹麥-瑞典三國組成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的一部分,聯盟瓦解之後,格陵蘭隨即成為了丹麥-挪威共主邦聯的殖民地。但是不久之後北歐人卻漸漸從這座島嶼上消失了,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氣候變化導致食物匱乏,也可能是海盜頻繁光顧和原住民的反抗讓殖民者無以為繼,也可能是島上缺少有價值的物產讓殖民者放棄了他。

卡爾馬聯盟所包括的領土

只有丹麥政府對這座荒涼的島嶼念念不忘,·在挪威人離開之後,丹麥經常會派遣船隊去考察和探索格陵蘭。1814年,丹麥-挪威共主邦聯解體,丹麥隨即宣稱了對格陵蘭的主權,1933年,通過國聯的裁定,丹麥正式擁有了對格陵蘭的主權。

高度自治的格陵蘭

二戰之後,隨著去殖民化的浪潮,格陵蘭也走上了自治之路,他們成為了與歐洲丹麥相同地位的一個自治區,與歐洲區丹麥,法羅羣島一起組成了丹麥王國。格陵蘭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儘管丹麥是歐盟成員,但是格陵蘭卻早在1982年便公投退出了歐盟的前身——歐共體,足可見格陵蘭的自治程度之高。

但是格陵蘭的獨立意願卻並不高,因為他們的的經濟自主能力很弱,唯一值得一提的產業便是漁業,佔據了全島90%的出口分額,格陵蘭政府的公共開支超過一半都要依賴丹麥的撥款。二戰期間,丹麥被德國佔領,切斷了與格陵蘭的聯繫,導致格陵蘭過了一段艱苦的日子,必須依靠出售礦產維持。因此大部分格陵蘭人並不希望獨立。

首都努克的市中心

格陵蘭足球的困境

足球是格陵蘭最受歡迎的兩項球類運動之一,相比於室內運動手球,在室外進行的足球運動受天氣影響更大,發展也更加艱難。

格陵蘭的極端天氣讓他們寸草不生,一直以來,格陵蘭人只能在沙石球場上踢球,堅硬而又坑窪的場地讓受傷非常普遍,他們被迫戴上厚重的手套和綁腿來保護自己,此外他們還必須面對時刻揚起的塵土。而極端的天氣導致能夠進行賽事的窗口非常小,每年僅有五月底到九月中旬可以進行比賽。不過這並不能澆滅格陵蘭人的足球熱情。

在冰天雪地中踢球的格陵蘭人

寒冷無法擊澆滅格陵蘭人的足球熱情

格陵蘭足協在1971年成立,而早在1954年,格陵蘭足球錦標賽(Greenlandic Football Championship)就已經開戰了,由球員自發成立的第一屆聯賽最終有22支球隊參加。由格陵蘭極低的人口密度導致交通極度不變,城鎮之間連道路也不通。比賽被劃分為數個區域,決出分區冠軍後再進行決賽。第一屆格陵蘭足球錦標賽花費了整整2年的時間,最終在決賽中,首都球隊努克IL(Nuuk Idraetslag)17比1擊敗了來自伊盧利薩特(Ilulissat)的內格努夸克(Nagdlunguaq-48),成為了格陵蘭第一個全島冠軍。

努克體育場(Nuuk Stadium)

隨後,格陵蘭錦標賽斷斷續續的進行,在格陵蘭足協成立後劃歸足協管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又有了可口可樂的冠名,但是格陵蘭足球依舊捉襟見肘。2018年的可口可樂格陵蘭錦標賽,四個地區聯賽脫穎而出的10支最強隊伍齊聚首都努克爭奪最後的總冠軍,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避免耽誤球員們的本職工作,決賽被迫以一天一場的超高密度進行,僅僅一週時間,這個代表格陵蘭最高水平的足球賽事就偃旗息鼓,悄無聲息的落下帷幕。

2017賽季的格陵蘭錦標賽冠軍因紐特T79

沒有工資,沒有裝備,連路費也要自掏腰包,糟糕的沙石球場,能夠支持格陵蘭球員的唯有熱愛了,很多遙遠地區的球隊僅僅是輾轉前往比賽地就需要一週的時間了,但是對格陵蘭人來說都不算什麼,比賽時,不少球員會選擇辭掉工作,去享受一段僅僅三週的奇妙旅程,然後再回到家鄉重新找工作。

國際賽場上的格陵蘭

格陵蘭足協至今未加入國際足聯,他們只能參加為數不多的一些國際比賽。儘管格陵蘭人非常熱愛足球,但是受制於客觀條件,格陵蘭代表隊很難有出色的戰績。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訪問格陵蘭

1980年,在格陵蘭足協的推動下,一項名為格陵蘭杯(Greenland Cup)的國際賽事杯創立,第一屆比賽在冰島舉行,格陵蘭也第一次組建代表隊,也再次上演了他的國際賽首秀。他們先是0-6負於法羅羣島,然後再以1-4敗給冰島,作為主辦者只能叨陪末座。5年時間格陵蘭杯一共舉辦了三屆,格陵蘭一平五負未嘗勝績。隨著法羅羣島在1988年也加入了國際足聯,同冰島一樣對於和格陵蘭的比賽不再感興趣,這項賽事也沒有再舉辦。

格陵蘭代表隊

島嶼運動會是一項由國際島嶼運動總會舉辦的運動會,兩年一屆,參賽者主要是歐美的一些島嶼自治區從1989年開始,格陵蘭隊開始參加島嶼運動會足球賽,他們的最好成績是亞軍。這項賽事的參賽隊水平層次不齊,格陵蘭隊在賽事中曾經多次遇到過國際足聯的成員隊,包括法羅羣島,直布羅陀和百慕大,但是無一例外都以失利告終。

毫無疑問格陵蘭足球的現狀並不樂觀,他們希望做出改變,而加入國際足聯可能是最好的一個途徑,如果成功他們將拿到可觀的扶持基金來支持足球發展,格陵蘭的代表隊和俱樂部也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影響格陵蘭入世的一大障礙是他們缺少一塊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足球場。

這塊位於伊盧利薩特的球場舉辦了多屆格陵蘭足球錦標賽,毫無疑問他不符合國際足聯標準

在文化上,格陵蘭無異更接近歐洲,但是在直布羅陀篇中也有提到,2002年歐足聯出臺的決議規定今後加入歐足聯的國家必須是完全獨立的,直布羅陀搭上了舊規則的末班車,格陵蘭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只能寄希望於歐足聯什麼時候突然改變主意了。

格陵蘭手球協會是泛美手球聯合會的成員,也是美洲地區的勁旅,他們兩奪泛美錦標賽的季軍,三度殺入手球世錦賽,並且曾在手球世錦賽上擊敗澳大利亞和美國。而從地理角度來看格陵蘭屬於北美,因而追隨手球協會的步伐脫歐入美也未嘗不是壞事。

2018年,格陵蘭主辦了泛美手球錦標賽

格陵蘭足球的曙光

丹麥足協決定將支持格陵蘭足協在2020年加入國際足聯,計劃的第一步是改造球場,2010年9月,在丹麥足協和國際足聯發展基金的支持下,耗資50萬美元的卡科爾托克球場(Qaqortoq Stadium)改造完成,成為格陵蘭第一座人工草皮球場,在隨後的幾年,這樣的球場在格陵蘭越來越普遍。

卡科爾托克球場

改造後的努克體育場

北極體育場?

格陵蘭人醞釀著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一個真正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球場。2016年,一個在努克建造新的國家體育場的計劃被正式提出,這座名為北極體育場(Arktisk Stadion)的現代化球場將擁有2000個坐席,並且能夠完全封閉,而且配備地熱設備,周邊也將修建酒店等設施來接待做客球隊。這個預計花費8300萬丹麥克朗(約合1300萬美元)的球場預計在2020年完工,這將讓格陵蘭加入國際足聯的困難變得小得多。當然,格陵蘭人首先需要解決資金的問題。(保守估計會和直布羅陀的歐洲之角體育場一樣順利流產)

北極體育場概念圖

出生於格陵蘭的門將安德斯-卡森(Anders Cartsen)在丹麥聯賽奧胡斯(AGF Aarhus)度過了並不成功青訓生涯,他僅僅為球隊出場一次,2008年,卡森回歸格陵蘭,並且奪得格陵蘭錦標賽最佳門將的稱號。卡森是不幸的,他成為了青訓體系中被淘汰的眾多球員中的一個,但是他又是幸運的,絕大部分格陵蘭球員並沒有接受職業隊訓練的機會。與其改變困難重重的格陵蘭聯賽,不如抱緊丹麥這條大腿,讓職業聯賽來到格陵蘭,事實上格陵蘭組隊參加丹麥超級聯賽的傳聞也一直沒有中斷。這個看似簡單的提案依舊是困難重重。

一場格陵蘭足球錦標賽

結語

儘管困難重重,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成功,但是格陵蘭足球一直在路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