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的是,癌症手術後並不是都需要做化療,也不會有醫生都建議癌症手術後做化療。也就是說,有的癌症手術後需要進一步化療,有的癌症手術後則沒有必要再做化療,要看是哪一種癌症、哪一個分期,並參考具體情況。

所以,認為癌症手術後都要做化療是錯誤的,而在事實上,也並沒有所有癌症病人手術後都做化療,真有這樣的醫生,那這個醫生就完全是不懂專業的醫生,我不相信有這樣的醫生會建議所有的癌症手術後都做化療。

所以,這個問題準確地說,應該是:為什麼有的癌症手術後還要做化療?下面重點說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有的癌症手術後要做化療,而有的癌症手術後不需要做化療。

癌症手術有很多種,有的是姑息性手術,有的是減瘤性手術,有的則是根治性手術,不同的情況對化療的需求有所不同。

如果是姑息性手術,所謂姑息性手術,也就是這個癌症已經晚期了,不能切乾淨,無法做根治性手術,通常不需要做手術,但有時為瞭解決某方面的問題,會做個姑息手術,這種情況下,手術並不是主要的治療癌症的手段,因此,這種手術後,通常是需要做化療或放療的,而化療或放療也同樣是姑息性的,也就是這種癌症是無法治癒的,不管是手術還是化療或放療,都只是病情發展,減輕痛苦,延長生命。當然,那些做不了化療或者不想做化療的是另一回事。

如果是減瘤手術,也就是有的癌症,比如卵巢癌,儘管已經晚期,腹腔盆腔播散,但仍可以通過手術儘可能把腫瘤切除,也就是把能看到的腫瘤盡量切掉,這種情況下,手術後必須化療,而且要及時化療,否則腫瘤會很快長回去,甚至長得更快。如果不化療,那就不手術,這種情況做了手術,就必須化療儘快跟上。

如果是根治性手術,這個就比較複雜了,化療屬於輔助化療,通俗地說,就是所為鞏固性化療,但要不要做化療要看具體情況。手術做的是根治性手術,已經把可見腫瘤切掉了,但還有可能殘留看不見的腫瘤,這是將來複發的根源,所以需要通過化療清除這些可能的殘留癌細胞,有時也要放療,目的是降低將來複發的風險。但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要化療,通常,分期越早,需要化療的可能性就越小,分期越晚,就越有必要做化療,但仍要根據具體情況,包括高危因素,腫瘤分化程度,對化療的敏感性等,不同的癌症要求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癌症都需要進行根治術後的輔助化療,同一種癌症,也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進行輔助化療。

總之,癌症手術後,要不要做化療,要看具體情況。


需要糾正一下,並非所有癌症術後,醫生都建議做化療。術後到底做不做化療,醫生是根據癌症種類、分期、病理學類型、以及腫瘤的分化程度、分子分型等等做出決定的,一般早期、無複發風險都不建議做化療,而一部分腫瘤儘管屬於早期、但評估後仍有較高複發風險或者中晚期腫瘤術後一般都要術後化療其目的在於降低複發風險。比如結腸癌一般來說,I期不推薦術後化療,II期無高危因素建議隨訪觀察或者單獨氟尿嘧啶類藥物化療,有高危因素者建議化療,III期結直腸癌術後必須化療。還有胃癌、肺癌、乳腺癌術後不少人按照臨牀指南要做化療,這指南來自於既往成千上萬的癌症病人的治療經驗總結。實際生活中,面對癌症治療,人們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好不容易捱了一刀切了腫瘤,元氣還沒恢復醫生又建議進行有毒藥物化療?談到化療,大家腦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嘔吐、脫髮、虛弱、甚至生不如死的痛苦情景。所以不少人不理解、或者說恐懼化療,把醫生的建議置之不理,術後沒多久就複發了。大多數複發的癌症,仍要依靠化療,這時候他們又不得不被動接受化療,有時候有效,有時候無效,即便有效也是延長生存時間。幾年前一個同學的母親得了卵巢癌,找了北京協和醫院的婦瘤專家做手術,術中切了卵巢、子宮以及所有被癌症累及的淋巴結,手術做得很徹底,隨後的影像學檢查也印證了這一點。醫生建議術後化療,同學擔心母親受不了,未去做。一年後就複發了,出現腹水,複發後至今一直在通過化療與死神搏命。總而言之,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難治疾病,手術可以消滅腫瘤的大部分,但對於散在的、零星的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無能為力,而化療藥物的作用是全身性的,術後輔助化療可以殺滅他們,病人接受了化療可能將殘存癌細胞趕盡殺絕,獲得更長生存時間,甚至得到治癒。因此,化療對於術後需要化療的病人,有防複發轉移的重要作用,但術後該不該化療?身體能否承受化療?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權衡利弊,綜合考慮。


首先說一下,並非所有的癌症患者術後都需要化療。

癌症最可怕之處在於在癌細胞會從瘤體脫落進入血液循環,並隨著血流到達其他器官,從而引起腫瘤的血行轉移,當然癌細胞轉移的方式還有直接侵犯臨近組織、經淋巴道轉移和種植轉移等。

所以癌症的手術一般為較大面積的切除,而不是單純切除癌瘤病竈,目的是為了把有可能轉移到臨近組織的癌細胞完全切除,也叫根治術。但是手術只能做到把肉眼所見的腫瘤及有可能轉移到的臨近組織去掉,卻不能把已經隨著血液或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清除。化療正是為了把這些有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進一步殺滅,這也就是術後化療的意義所在。

腫瘤分期是決定術後是否化療的主要依據:

1、原位癌患者是不需要化療的:

所謂原位癌,指的是腫瘤在剛剛發生的階段,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時候,這時的腫瘤還不具備轉移擴散的可能,這種情況下單純切除腫瘤就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如有些早期的食管癌、胃癌,胃鏡下把腫瘤拿掉就能達到治癒的目的。

2、術後分期為Ⅰ期的患者:

Ⅰ期患者是指腫瘤發展的早期階段,瘤體較小,臨牀檢查及術後病理也未發現有局部淋巴結轉移,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患者是不需要化療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有危險因素的患者需要化療,比如:Ⅰb期的肺癌患者,如果腫瘤屬於低分化(惡性程度高),局部有脈管侵犯等情況,建議化療。

3、皮膚淺表的腫瘤:

發生在皮膚的淺表腫瘤,大多屬於皮膚鱗癌,轉移的風險較低,而且絕大多數能在較早的時期發現,這種情況下,擴大切除術使多數患者能達到痊癒,若病竈較大,可以考慮術後放療,而不是選擇化療。

4、某些化療不敏感的腫瘤:

某些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如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對化療不敏感,如果不是晚期患者,一般不建議積極化療;有些對靶向治療敏感的患者,首選靶向治療,如胃腸道間質瘤,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格列衛)效果良好。

5、其他一些特殊情況不需要化療的患者。

綜上可以看出,術後是否選擇化療,主要看腫瘤的分期,這也預示著術後複發轉移的風險,臨牀上畢竟大部分患者不能在早期發現。所以術後是否選擇化療要遵從腫瘤專科醫生的意見,根據患者病情、年齡、身體狀況等權衡利弊決定。


惡性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化療藥物可達全身,不僅能對影像學發現到的病竈有效,而且對目前科學手段難以發現的隱匿病竈也能趁其「立足未穩」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是手術、放療等局部手段做不到的。最近十餘年來,化療藥物的品種迅速增加,療效成倍提高,支持化療的止吐、造血、保護內髒的藥物也行之有效,使得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公認的治療腫瘤的「三大支柱」之一。

目前,由於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診斷尚有困難,70%~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同時,相當多的患者因為年邁,心肺功能不佳,不能夠耐受手術治療,手術及放療後複發轉移的患者也多不宜再手術和放療。這些患者大多需要化療藥物治療,以達到控制腫瘤、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期的目的。


癌症手術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根治性手術,將腫瘤徹底切除(甚至為了切除乾淨還要帶走很多正常組織);一種則是由於腫瘤侵犯了較多鄰近組織無法徹底切除,只能單純減少腫瘤體積,或者解除梗阻、壓迫,這類手術稱為姑息性手術或者減瘤手術。

姑息/減瘤手術是肯定無法徹底且乾淨癌症組織的,那麼根治性手術呢?

根治性手術一般指對原發竈的廣泛切除,連同其周圍的淋巴結轉移區域的整塊組織切除,儘可能地達到「根治」的目的。注意,是儘可能!

比如這是胃癌根治術的切除範圍。除了切除胃,網膜、淋巴結也要一併切除、清掃。

手術中,手術醫生會將切除組織的邊緣和清掃的各級迴流淋巴結送去做術中快速冰凍病理切片檢查,如果發現切緣有癌細胞,則病理科馬上還要通知手術室擴大切除範圍。如果發現淋巴結內還有腫瘤細胞,那就要做好記錄,指導術後的放/化療。

而實際工作中,切緣全部陰性、淋巴結也都是陰性的患者術後發生癌細胞轉移也並不稀奇。一方面,切緣不可能全部做檢查,200倍鏡視野下看完全部切緣,不僅工作量巨大,耗時更是很久,病人在手術臺上還沒有關閉切口,等不起。

所以按照根治性手術的方法也僅僅是把病竈儘可能且乾淨而已,無法確保徹底切除。

所以絕大多數癌症手術以後都要輔以長短不一的術後化療,確保根治性手術後殘餘癌細胞死灰復燃。或者是姑息/減瘤手術後進一步控制癌組織增大。

而且對於晚期癌症,出現骨轉移的患者,除了使用強效鎮痛葯之外,如果病人病情允許,也要用一些化療藥物。這時使用化療葯基本上不能挽救患者生命,但是殺死骨組織內的癌細胞,可以緩解鑽心的骨痛。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通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術、放療一起並稱癌症的三大治療手段。大多數癌症患者手術後還是需要化療的。

  手術和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只對治療部位的腫瘤有效,對於潛在的轉移病竈(癌細胞實際已經發生轉移,但因為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在臨牀上還不能發現和檢測到)和已經發生臨牀轉移的癌症就難以發揮有效治療作用了。而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無論採用什麼途徑給葯(口服、靜脈和體腔給葯等),化療藥物都會隨著血液循環遍佈全身的絕大部分器官和組織。因此,對一些有全身播撒傾向的腫瘤及已經轉移的中晚期腫瘤,化療都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化療藥物可達全身,不僅能對影像學發現到的病竈有效,而且對目前科學手段難以發現的隱匿病竈也能趁其「立足未穩」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是手術、放療等局部手段做不到的。目前化療藥物的品種迅速增加,療效成倍提高,支持化療的止吐、造血、保護內髒的藥物也行之有效,使得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公認的治療腫瘤的「三大支柱」之一。所有對於癌症患者即使適時做了手術,醫生還是建議進一步化療的。

點擊頁面下方【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這是個臨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先從治療目標說起,(1)絕大多數的早期腫瘤,手術切除即可達到根治目的,無需術後化療,這就是我們為何一直提倡腫瘤早診早治的原因,(2)部分病竈限於局部且已被完整切除,但術後病理分期並不屬於早期腫瘤者,多數還是建議做術後輔助治療,目標是鞏固手術療效、降低複發和轉移風險,是一個定位於「手術助手」的」錦上添花「的治療;(3)但對有些患者而言,手術只解決一部分問題,如因原發竈出血、穿孔等做了姑息性手術,但術後體內仍有腫瘤負荷,這種術後治療是控制疾病的「雪中送炭」的治療。

其次,從執行力的角度看,我們治的是「瘤」,但看的是「人」;還要考慮年齡、體力和對化療的耐受力等因素。如對體力狀態極差的高齡老人、或合併較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而言,化療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高於其帶來的生存獲益,這種情況下也不考慮化療。

全面的評估和明確的目標,是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前提和基礎。術後要不要做化療,答案不是簡單的「做」或「不做」;而是需要根據腫瘤分期、臨牀病理因素、甚至有時需要深入到分子層面來評估複發轉移風險;結合患者年齡、體力、合併疾病情況等全面考慮。


簡短回答:因為對一些患者有用。

完整閱讀大約需要5-10分鐘。

1. 題主的問題是個誤解:並非所有癌症術後都需要化療,很多早期癌、原位癌,手術就足夠了,不需要化療。具體哪些情況需要化療,哪些情況不需要,下面很多回答已經解釋比較清楚了,我不想贅述。但給一個建議:

請和您的主管醫生了解病情,制定治療方案,網路上說再多都是談個大概,不可能針對個例仔細探討的。

如果覺得一個醫生的意見不夠信服,可以諮詢另一個醫生,但要記得帶上患者的詳細資料。

2. 對於免疫力特別低下,出現明顯骨髓抑制等嚴重毒副作用的,放化療會被減量甚至停止。因為腫瘤治療的目的是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治療本身威脅到生命,那其意義就沒了。

3. 對於需要化療的患者,身體狀況能夠經歷化療的,已經很明確這些輔助治療對於很多腫瘤的治療效果是有正面作用的了。

怎麼證明呢,簡單闡述(真正的研究要嚴謹得多):兩批同樣腫瘤的患者,一批只有手術治療,一批手術加輔助治療。結果發現有輔助治療的那羣人的總體生存時間明顯好於單純手術的。

好到什麼程度呢?

因為輔助治療的效果明顯,現在針對一些癌症還要進行類似研究的話,如果不給患者輔助治療從倫理上是很難甚至無法通過的——因為這幾乎等於變相害患者,給患者選擇明顯較差的治療方案。

但我估計題主也是聽到過身邊一些危言聳聽例如「本來好好的,做了化療就沒了」之類的例子。

面對這種案例,個人的建議是:

理性判斷一下患者更有可能是「大多」能獲益之一,還是「少數」不能獲益者之一。

當然,這裡說的是總體,有些癌症如果對輔助治療特別不敏感,那一意孤行非要治,或許也不能達到期望效果。

說過很多次,放化療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現代對於放化療這些輔助治療,爭論點不在於他們總體是否有效,而在於對每一個患者,我們如何來判斷它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患者個體是否能獲益——從而選擇對個體最優方案。

這是所謂精準醫療,但目前還沒實現。

已經有一些通過基因測序等方法初步判斷對某些化療藥物的反應的臨牀檢測,但還遠達不到滿足廣大臨牀需求。

這裡面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努力。

附送幾個類比,或許能幫助理解:

類比1:癌細胞像是恐怖分子。

它們悄無聲息地產生,靜觀默察地聚集,隱藏著自己的力量。有時候等我們發現,他們聲勢已經很大。

類比2:外科手術就像是一顆導彈。

它能夠把恐怖分子的老巢夷為平地,是目前反恐鬥爭中最重要的利器。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對於根基很深的恐怖分子(進展期腫瘤),僅靠它難以徹底剷除腫瘤細胞。

上面說了,腫瘤細胞就像是一個個狡猾的恐怖分子,雖然能把老巢消滅,但難免一些癌細胞已經藏匿在身體的其他地方,手術無法確保徹底清除。

類比3:放化療是反恐新武器。

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手術,我們似乎針對這羣恐怖分子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戰局一直處於僵持。雖然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的有效的治療,但單純手術對於一些患者,特別是中晚期患者的效果總是不理想。而化療藥物這種新武器的出現,給戰局帶來了巨大改觀。

癌細胞和恐怖分子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時時刻刻在搞分裂:癌之所以是癌,也正是因為它們的細胞分裂不受控制。因此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藥物把分裂分子給消滅掉——化療葯就是起到這個效果。這個新式武器已經成了現代醫生與癌戰鬥時的常規武器。放療更類似於局部的小規模核武器吧,通過輻射,把老巢以及老巢周圍的恐怖分子幹掉。

並且根據不同類型患者的特點,設計出了術前、術中、術後使用等多種戰術,並且根據戰況調整化療的藥物成分和劑量,取得了很好的戰果。

總體來說目前而言針對腫瘤,我們醫生能夠採用的辦法已經挺多了,但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損傷大而且清除不徹底。雖然手術如導彈一般能把恐怖分子的老巢夷為平地,雖然化療葯能夠清除分裂分子,但總是有問題,我們總是難免損傷平民。無論手術做的多好,總是需要切除一些腫瘤周邊的組織,而且手術本身對患者而言也是很大的一個創傷;放療除了消滅分裂分子,也難免把正常增殖的細胞一起清除,這些副作用目前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消除。


謝謝邀請!化療就是用化學藥物進行的治療,常用靜脈點滴給葯。由於癌症的生長方式是以浸潤為主,雖然手術切除了腫瘤的主體,但有部分腫瘤細胞浸入血管,隨血液流到機體其他部位,如果停留下來繼續生長,就會形成轉移性腫瘤。為避免腫瘤複發或轉移,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從其他物質中提取出來的化學藥物來治療腫瘤。這些藥物能作用在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環節上,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因此,癌症手術切除後,醫生會建議做化療或放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癌症的效果,延長癌症病人的生存期。


我接觸到的病人,癌症手術後,都是化療的。

因為手術切除後,怕切不幹凈,所以繼續化療,一般化療都六個療程。因為癌細胞繁殖能力太強了,即使是一個癌細胞,它也能繁殖的很快很快的。化療對人體副作用挺大的。建議化療,就是對癌細胞的趕盡殺絕吧。我爸胃癌,第一次去醫院檢查出來時候,所幸沒有轉移,手術了,然後緊接著就是化療,到現在快七個年頭了。最近身體狀況下降了。同村鄰居春天時候感覺不舒服,忙著莊稼就說等不忙了再去醫院,結果到秋天,身體感覺不行了,去醫院了,手到醫院手術了,手術不到一年就沒了,他對生命的渴望從他屢屢要求醫生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醫生也無力迴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