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在陝甘邊革命歷史上,有許多英烈沒有留下姓名。有些直到共和國建立幾十年後,家人才從各種渠道瞭解到,他們早已爲革命英勇獻身。紅十五軍團某部政委張英斌就是這樣一位英雄。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張英斌,1910年出生於耀縣下高埝鄉張家坡(今田家溝村一組)一戶貧苦農家。1933年7月,王泰吉騎兵團在耀縣起義時,23歲的張英斌參加耀縣遊擊隊。他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隨遊擊隊一起奔赴照金。得知他參加紅軍,國民黨民團和土匪武裝先後三次到他家中搜查、燒搶。爲了保護家人,張英斌將自己在遊擊隊的名字改爲張嘉柏,並動員妻子田宏烈一起北上照金參加革命。田宏烈由於有孕在身,未能成行。田宏烈送走丈夫,夫妻兩個自此分別後,再也未能見面。1934年5月,田宏烈生下兒子張志發,母子兩人相依爲命、貧寒度日,直到解放。然而,田宏烈望穿雙眼,卻一直沒有等到丈夫歸來;兒子張志發從出生起,就沒有見過父親的面,他只聽母親說過父親跟紅軍走了,卻無法想象父親的樣子。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張英斌妻子田宏烈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張英斌兒子張志發

三十多年後的1970年左右,35歲的張志發已經有了五個孩子(三兒兩女)。一天,張家坡來了幾個軍人,他們向村民打聽村裏有沒有一個叫張嘉柏的人,解放前打仗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村民們從沒聽說過張嘉柏這個名字,但卻知道張志發的父親張英斌參加革命後再也沒有音訊,便把這個消息告訴擔任生產隊長的張志發。張志發回家後詢問母親知道不知道有個叫張嘉柏的人,母親告訴他說:“那就是你爸!”

原來,張嘉柏生前部隊的戰友一直在尋找他的家人,他們只知道張嘉柏是耀縣西塬(下高埝塬)人,卻不知道是哪個村子,更不知道他在家鄉的名字叫張英斌,於是在耀縣民政局的協助下,他們遍訪了下高埝塬上每一個有張姓人家的村子,終於找到張家坡。

得知找到張嘉柏的家人,張邦英、張仲良、陳國棟等老一輩革命家陸續給張志發和母親寫來慰問信,勉勵他們繼承先烈遺志,聽黨話、跟黨走。隨後爲了搞清楚父親生前的戰鬥經歷和詳細的犧牲過程,張志發代表母親給父親生前的多位戰友寫信求證,但回信均證明瞭一件事情,父親對黨忠誠,爲中國革命作出了貢獻,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但因爲他們都沒有參加那場戰鬥,父親犧牲的具體細節都比較模糊。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1983年9月10日,田宏烈老人帶着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去世,享年68歲。在她去世後的第六天,1983年9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終於頒發張英斌的革命烈士證明書(陝烈字第019585號),證書上這樣寫到:“張英斌同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爲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證書的持有人爲:田宏烈。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在隨後的三十多年裏,張志發和兒女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父親生前戰鬥經歷的線索,但因年代久遠,許多革命老人去世而無果。近兩年,張志發的兒女和孫輩多次奔波於陝西旬邑、甘肅正寧等地,終於從相關地方的縣誌、軍事志以及革命前輩的回憶錄中找到多處記載,還原出了張英斌(張嘉柏)烈士比較準確、清晰、完整的事蹟。

1933年7月,張英斌改名張嘉柏,參加了耀縣遊擊隊,到達照金後,在照金蘇區多次反“圍剿”鬥爭中,成長爲一名英勇善戰的紅軍遊擊隊員,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6月,張嘉柏被任命爲淳耀遊擊隊第六支隊隊長。之後,六支隊奉命開赴甘肅正寧縣五頃塬、三嘉塬一帶,和陝甘邊第三路遊擊隊匯合,張嘉柏擔任特務隊長,在旬邑、正寧、宜君等地打擊土豪劣紳,消滅反動民團,不斷壯大隊伍。

1934年9月,紅26軍42師黨委在甘肅正寧縣湫頭村召開會議,決定成立紅42師第一團,作爲陝甘邊南區鬥爭的核心力量。陳國棟任紅一團團長,張仲良任政委,下轄兩個步兵連,張嘉柏任二連指導員。紅一團組建後,配合陝甘邊第三路遊擊隊,先後參加了湫頭、高窯、七界石、麻子掌、王寨子、七裏鋪、趙村、直羅鎮、王郎坡等戰鬥,消滅了固守地方的多處民團反動武裝,使根據地日益擴大。

1935年7月,張嘉柏被推選爲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兼任關中分區第四路遊擊隊總指揮。據1934年10月參加革命、創建陝甘工農紅軍寧縣第三支隊的原甘肅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劉永培回憶:1935年8月,他接到陝甘邊南區特委指示,到陝西旬邑縣擔任第四路遊擊隊指揮部政委,張嘉柏時任第四路遊擊隊總指揮,年僅25歲。指揮部駐紮在旬邑縣清水塬乾草坪村,劉永培一到,張嘉柏和工作人員都出來迎接。兩人初次見面就非常投緣,他們相互尊重,談革命經歷、談革命理想。張嘉柏比劉永培小好幾歲,他的話給劉永培留下深刻印象:“爲了革命的成功,爲了使窮人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張嘉柏這滿腔熱血完全交給黨了。黨什麼時候需要,我就什麼時候灑。”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第四路遊擊隊指揮部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和指揮旬邑、淳化、耀縣等地的遊擊支隊,開展遊擊活動,組織羣衆打擊敵人。在戰鬥生活中,劉永培與張嘉柏相處得像親兄弟一樣,工作配合得非常好,張嘉柏非常尊重劉永培,劉永培也非常敬佩張嘉柏的英勇果敢。在劉永培的印象中,張嘉柏是個性格直爽、態度和藹、心胸開闊的人。

一次,張嘉柏、劉永培帶領十支隊、六支隊、七支隊的50多名遊擊隊員到彬縣、旬邑交界處打遊擊。部隊喫過午飯正準備行動,不巧被從龍馬高村來的國民黨民團發現。敵人有70多人,帶着各種新式武器向遊擊隊衝來。張嘉柏與劉永培緊急決定,讓力量較弱的七支隊假裝撤退,六、十支隊立刻搶佔有利地勢埋伏。敵人以爲遊擊隊真的撤退,沒命地追趕過來。當敵人進入我軍埋伏圈後,張嘉柏立即鳴槍指揮,六、十支隊一齊開火,打得敵人頓時亂成一團。這時,擔任誘敵任務的七支隊也反身回來,與六、十支隊一起衝向敵人,一口氣把敵人追趕了十多里路,敵潰兵跳進涇河才得以逃脫。這一仗,打死、打傷和俘虜敵人20多名,繳獲步槍20多支、子彈2000餘發。

1935年9月,紅十五軍團在陝甘邊南區(關中分區)各路遊擊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三個獨立營。新寧縣爲獨立一營,新正縣爲獨立二營,淳耀縣爲獨立三營。張自行任獨立二營營長,張嘉柏任政委。獨立二營下轄兩個連隊,共250人,主要活動於新正、新寧地區。據劉永培回憶,接到上級調張嘉柏到獨立二營擔任政委的命令後,臨行前,他和戰友們都來送行,送出很遠,張嘉柏再三勸阻,大家才揮手告別。沒想到這一次竟成了永別。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1935年冬,國民黨東北軍開始“圍剿”蘇區,東北軍11個師分三路對陝甘邊蘇區南區發動進攻,不到半個月,根據地大部失陷。爲了粉碎敵人的進攻,1936年1月下旬,關中分區命令獨立一營、獨立二營相互配合,趁敵立足未穩,夜間襲擊進駐正寧縣榆林子鎮樂興村的一個敵軍營部。樂興村位處長樂塬上,易守難攻。國民黨軍警戒嚴密,獨立營剛一進村,就被敵哨兵發現。國民黨軍蜂擁而出,向獨立營反撲。因敵人人數衆多,武器精良,雖經激戰,敵人城防依然無法攻破。獨立營邊打邊退,主動撤出戰鬥。是役,紅軍戰士未傷亡一人,但獨立一營政委焦懷興(31歲)、獨立二營政委張嘉柏(26歲)卻都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了。

1936年1月張嘉柏犧牲後,獨立二營政委由郭廷藩接任。1936年7月,獨立二營編入紅軍陝甘獨立師第三團。

張嘉柏把一腔熱血灑在了陝甘邊的紅土地上,把年僅26歲的生命獻給了黨。作爲後人,我們應該記住,他在家鄉,還有一個名字叫:張英斌!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注:本文根據張英斌烈士家人訪談整理,參考佐證了《中國共產黨正寧歷史(1921-1949)》《甘肅省正寧縣組織史》《正寧縣誌》《正寧縣軍事志》《寧縣誌》《寧縣黨史資料彙編》等資料及張邦英、張仲良、陳國棟等人信件、劉永培回憶錄《從南區遊擊隊到紅三團前後》等。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作者:張軍朝

祖籍陝西耀州,媒體人,畫家。

本期編輯:彭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FM99.9

古塬蒼茫憶英魂:耀縣籍革命烈士張英斌事蹟追索

陝西都市快報廣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