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康熙來了》最早期的忠實擁躉,我是真的跟了康熙十二年。下面我來說說本人對於《康熙》這些年來的看法。其實最早看《康熙》完全是因為蔡康永,早在《真情指數》和《超級兩代電力公司》的時候就被康永獨特的主持風格吸引住了。老實說在初接觸《康熙》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小s何許人也,只是知道那是杉菜的妹妹。在被吳宗憲的綜藝節目撩到有些審美疲勞之後(本人還是很喜歡吳宗憲的),《康熙》在當時的我看來真的算是帶些小清新味道的綜藝訪談節目(老實說我也被自己這個形容詞震到了,但確實是當時的觀感)。蔡康永一如既往的睿智,幽默(注意是幽默不是搞笑),加上完全不按正常邏輯出牌天馬行空的小s所起到的化學反應至少在那個時代是絕對炫目的。

最初幾年對於《康熙》我真的是集集不落,這節目隱然成為了每週一到週五最好的放鬆甜點。但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康熙》不再那麼吸引我了,隨著網上可以觀看的資源越來越多,《康熙》那些曾經讓我驚艷流連的梗也多少變得可有可無。後期的《康熙》更多的是情懷吧,就好像一個陪你成長的朋友,你發現他沒有兒時那般有趣,沒有曾經那般光芒四射,你已不會天天都想和他一起玩耍,但你知道他一直在那邊。所以當他離開時,你會很是感傷,但是你自己也知道他不在是你的必需品,你還有很多新的朋友,生活還要繼續。這大概就是當初康熙停播時候我的心情,相信有很多朋友和我是一樣的。

最後再來說說《康熙》那牢不可破的地域性,我在這邊所說的地域性不是指觀眾受眾,康熙在華語圈幾乎是無往不利的,沒有哪個講華語的地方對這個節目絕緣。

我所說的地域性來自嘉賓。相信很多朋友看過很多我們內地的明星在參加康熙時顯得如此不搭,以小瀋陽為最典型的例子,小瀋陽在內地參加訪談節目時候的表現遠遠超過了在康熙的表現。這和兩岸演員對於「娛樂」和「尺度」的理解和把握分不開,在這邊我們不討論疏優疏劣,只是客觀的說《康熙》所特有的「臺味」文化和內地明星的節奏很難爆出觀眾期待的火花。我想這也是《康熙》很難在內地復活的最重要原因吧。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