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理財產品中,P2P產品的風險就是比其他產品要高出很多,這個“高”風險的主要成因源於以下方面:

  1.國內網貸平臺從上線開始就帶着病根。必須承認互金髮展是新經濟新模式,國內在立法規範上一時沒有跟上,同時信用體系建設還比較落後。在這種背景下,P2P的上線也就沒有法規和自律約束,更沒有標準可供參照執行。

  由於P2P屬於金融行業類別,可在運作上並沒有按金融行業的要求來運作,各平臺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完全以平臺創始人的意志和目的來運營的。所謂的P2P產品也就成了非標化,並帶有平臺個人強烈意志的主觀性產品。

  2.承諾剛兌,高額收益誘搶流量。所有P2P平臺的生存,都是起因剛兌和高額收益,投資者的資金具有資本逐利特性。在與其他金融產品競爭過程中,P2P平臺產品顯然非常符合投資者的投資屬性。在嚴重缺乏監管的P2P平臺,正是抓對了投資人的這一致命因素,在行業發展形成趨勢的狀態下,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忘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例關係。

  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最新動態 。P2P現在已經納入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監管,目前已經有近200家P2P平臺接入了協會的網站,並且在網站上定期公佈經營數據,包括逾期的情況。投資者在投資某項P2P平臺產品時,可以先到網站查詢相關信息,並着重查看歷史經營數據以及業務規模。投資後也要定期上網站查詢該平臺是不是定期披露了信息。

  警惕高息風險。國家給P2P平臺的定性是網絡信息中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臺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去承諾所謂收益率的。所以,在遇到超過20%甚至更高的收益承諾時,儘量選擇避開。

  最近在美股獨立上市的幾家頭部平臺相繼發佈財報,他們的表現還是非常可以的,盈利能力持續大漲,科技驅動型的,基本形成強大的護城河了,在現在的行業背景下,其他中小平臺想彎道超車幾乎沒可能。

  P2P有一定的價值,願意做苦活累活,被銀行拋棄的客戶普遍質量較差,又要賺錢,所以小額貸款是公認的最優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