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銀行的主要職能目前還是吸儲和放貸,而對於我們常常選擇在銀行進行的各類理財,包括基金,短期理財,保險……都是銀行的兼業代理職能,銀行只是一個銷售渠道,並不是直接的產品方,可以理解為一個平臺。

  那麼您父親通過渤海銀行購買的9%利率的產品,有可能是風險等級比較高的產品,銀行正規情況下購買產品,一是首次要雙錄,二是要進行風險偏好測算,如果本身是低風險人羣,不能買高風險產品的,您也可以拿購買協議看一下銷售方是誰,同時看一下條款中說的9%有沒有這個說法?也可以拿個宣傳材料看一下先。

  目前銀行給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的利率在3-5之間,還有大額協議存款也只有4。所以您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既然您父親已經買了這個產品,一定有相關的文件,拿出來看一下就一見分曉了,我們在這裡猜,很徒勞!

==========

歡迎來我的博客做客!

家企保險理財規劃師張朝華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圖標

謝謝邀請。

要明確的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要不也不會有提示: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關於上面的理財產品,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去看看風險的大小以及是不是被騙了?

微淼小白訓練營開課啦,限時特惠!

已失效 

第一大重點,看看理財產品合同,要明確是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如果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那麼,就肯定是被騙了。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市場上,拋開具體單一理財產品的風險而言,整體進行比較,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小於信託理財、證券理財、基金理財以及其它資產管理產品,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收益比較低的理財產品。

所謂是不是被騙了,那麼主要的標誌就是你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產品。

要明確一點,在銀行購買的並不一定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因為銀行也代理其它理財產品,有的人以為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這是錯誤的。在哪裡購買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財產品是誰發行的,是誰的銷售合同纔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看看你的理財產品購買合同,如果是銀行會有銀行的公章或者理財業務單,如果是非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有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單,如果是非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則會有發行單位的公章。

從收益率達到9%左右的情況看,非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受騙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價值800元家庭保險規劃方案

已失效 

第二大重點,如果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那麼僅僅從9%的收益率看就是風險非常大的

如果確定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那麼,是不是就一定會風險比較小呢?答案是不一定。

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五個等級,從R1到R5風險等級逐步擴大,R4R5的風險等級屬於激進型投資者,一般都會將資金投向風險大、收益高的資產,因為追求的收益高,必須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不僅收益有風險,就是本金也可能會面臨較大風險。

目前,銀行的R1R2R3中低等級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大都在3—4%,而這個能夠預期收益能夠達到9%左右,肯定是最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雖然不能說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就高,但過高預期收益的產品肯定會風險大,這個是肯定的。

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對的收益率理財產品,有的人受高收益的誘惑而購買了高風險理財產品,等到真的出現風險才覺得難以接受,還有的人認為反正都不會出現風險,所以,直接選擇收益最高就好。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2020年最新高頓CPA通關資料包(8.8G)

已失效 

第三大重點,如果已經被騙了怎麼辦?有什麼措施補救呢?

如果確定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甚至不是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而是什麼私募產品或者一些社會理財機構、財富管理機構的產品,那麼,你應該採取一些措施爭取提前贖回,特別是金額又比較大,一旦出現風險可能對老年人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一是要向銀行反映,說明情況和原因,要求對方提取購買時的證據。根據監管要求,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進行雙錄,即同步錄音錄像,通過觀看錄音錄像可以發現銀行出售理財產品時不規範的地方,然後保留證據,要求提前贖回。

二是向銀行的總行進行投訴。一般情況下在銀行的網點要求提前贖回的可能性不大,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鎖定證據。然後向銀行的總行進行投訴,要求銀行總行返還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如果銀行也認為網點行為不規範,可能會要求銷售網點退回。

三是向當地的監管部門進行舉報,舉報銀行的理財產品銷售具有欺騙性,故意隱瞞理財產品的真實情況,詐騙老年人購買不適合的理財產品。

購買理財產品並不是一個無風險的簡單活,要看收益、更要看風險,還要看是誰家發行的,超過6%的收益一定要看看風險。


9%的收益,這絕對不是銀行自己的儲蓄產品。

建議你看看你爸爸買的理財產品的資料介紹或者理財憑證,看看合同裡面有無收益率的約定,

在銀行買到9%收益的理財產品,可能你爸爸買的是銀行代銷的私募產品,普遍私募產品的預期收益在9%左右,

俗話說:高收益伴有高風險,部分私募產品爆雷也是有的,就看誰的運氣好,不踩雷。

我有客戶長期在投資私募產品,從一開始的收益20%逐漸下滑到現在的8%-10%不等,但是這些客戶也通過我,購買過穩定利率的年金保險產品

他們買私募產品是為了現在追求高收益,買年金保險是為了中期,長期的收益穩定,盡量讓自己的財富未來不貶值,收益可以穩定在一個固定的水平,

希望你爸爸也做好了資產的合理安排和分配,不要讓一些預期高收益的產品吞噬了本金就好。


看一下理財產品的說明書。看看投向標的資產都是什麼管理人又是誰。一般情況下是到不了9的。特別像現在貨幣市場寬鬆,利率下行。9這個數應該是預期參考收益率,最終拿到手應該到不了。當然了這個也得看資金量。如果你老爸放進去3000萬也不是不可能。

補充一點。關於風險這一塊,9%如果是銀行理財絕對是高風險


現在一年期貸款年化大多都達不到9%,確實需要謹慎,可以認認真真看看合同。

首先,您需要明確所購理財的發行方是誰。在銀行買的理財有可能是銀行發行的,也有可能是銀行代銷的。據我所知,就算是高端客戶的銀行代客理財,普遍意義上的大金額對應的收益率年化都達不到9%,當然,超級大的我確實瞭解不到,客戶風險承受越高,能選擇的投資方式與標的越多,加加槓桿可能也就到9%了,就是風險應該是有的。

其次,您需要明確9%是年化收益率還是到期收益率。比如:3年或5年期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9%,感覺就不夠高了,平均下來也就1%到3%,比市場上的稍微還少了些。。

最後,如果看到合同的結果不滿意,可以去銀行看看,銀行理財銷售要求雙錄(錄音錄像?這個記不清了),可以商量看能不能看銷售過程,確認下爸爸購買是不是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

以上,希望有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