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受車迷關注的上海國際車展就要到來了,又可以在車展上見到不少概念車與夢寐以求的車款了。對於車迷們來說車展簡直是天堂盛宴,擼起袖子就是幹!對於汽車媒體人來說可能心裏會發怵,同樣是逛車展,媒體人士揹着任務而不是興趣。汽車廠商對上海車展卻是發了愁,因爲他們沒有更多錢來支付過多的展會費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經濟不景氣 車廠沒有費用:

  自2017年下半年起,汽車銷售業逐漸下滑,無論是國資車企、合資車企或者是自主車企都沒有往年那樣的大豐收。去年汽車廠商迎來了28年來的首次大面積的負增長,這樣的打擊讓所有廠商都緩不過氣;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車市場也沒有給汽車廠商太多回饋,這樣的壓力導致汽車廠商年預算倍減,他們不敢在自家品牌商多花錢。

  汽車廠商對於銷量差的解決方法做法其實都差不多,相信大家從裸車價上就可以看出車商的各種誠心了。隨着我國發改委針對汽車產業的改革,在過去的3月裏不斷推出了“汽車再下鄉、購置稅減少、稅費減少、新能源補貼”等政策讓車廠響應,每個汽車廠商的市場營銷部門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日系廠商在困難中崛起 德系美系國產遭了秧:

  從品牌支撐力來說,我們不難看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與去年全年的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主要以日產、豐田、本田在內的的強勢品牌車型依然保持着銷量增長的好兆頭。汽車銷量排行榜猶如“照妖鏡”,將沒有品牌支撐力的車型壓得死死的,它們的銷量相對於往年如同腰斬一半。

  從今年3月起,喜歡看新聞的朋友應該有了解國家的新政策。乘聯會表明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要樹立品牌影響力纔能有較高的提升,但對於車企銷售聯盟公司來說,完不成今年的銷量任務就要下臺,品牌的提升力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了。

  “預防針”打在燃油車車迷身上:

  去年國內的北京車展、廣州車展與成都車展,所有廠商都在體現關鍵詞--新能源。新能源能讓一堆傳統汽車廠商死灰復燃,這是傳統汽車廠商走向高端的唯一路線。國外的車展也是如此,日內瓦車展與巴黎車展給所有車迷當頭一棒,讓人直呼退票。

  新能源經過這幾年的普及發展,直到今年政府補貼減少,新能源市場火的激烈。除了沒有任何造車底蘊的汽車品牌如蔚來等,傳統車企也跟風推出不少新能源車款。所以今年的上海車展依舊是打着新能源的旗號進行傳播的,比如奧迪的E-Tron與奔馳EQC,比亞迪全新漢也要登場,大衆預計也要大炫一波。

  概念車迷不好受:

  想當年我讀高中、初中的時候,騰訊新聞等震驚部經常拿出概念車來發圖文,那時候是非常美好的時刻。從2017年來,車商再也沒有拿出多少概念車放置在展臺,更多來說是爲了營銷而搭建的舞臺。領克交出更多IP,長安系列交出了更多量產車型的答卷。其他車商則是延續去年北京車展到廣州車展一直展出的熱銷車型,概念車迷們再也不能在國內看到一番風采了。

  互聯網直播新車發佈會成爲主流

  上面說到,海外的車展同樣不好過,去年的底特律車展、法拉克福車展、巴黎車展、日內瓦車展、東京車展、北美車展這五大隗寶級車展被車迷們痛批如中國足球一樣沒有趣味。

  去年,去年捷豹路虎、保時捷、沃爾沃、馬自達和三菱汽車等品牌退出底特律車展後,今年寶馬、奔馳和奧迪也宣佈不再參展;東京車展等同於汽車用品展覽或者是日系車大薈萃,歐美韓系和超跑品牌只有手指能數的數量;大衆、英菲尼迪、沃爾沃等20多家國際大牌汽車廠商退出了去年的巴黎車展,今年的捷豹路虎與福特都會退出日內瓦車展。

  曾經互聯網還不是特別健全的時候,車站時所有廠商炫耀技術的舞臺,現在網絡直播能解決的事情何必要大費干戈跑去車展湊熱鬧?大部分汽車廠商選擇了網絡直播來發布新車,次日就可以見到效益,這也就是車展缺少廠商捧場的主要因素。

  總結:車迷們期待車展的心情是我能夠理解的,但我還是得給車迷們潑冷水。對於所有車迷們來說,上海車展在前期展出的幾天大家要把握好時機參展觀看新車型,後期到閉幕儼然變身爲營銷“菜市場”。4月是不平凡的一個月,春暖花開的季節,希望汽車廠商能把握好時機提升銷量解決現況。個人期待所有汽車廠商能偶在秋天碩果累累,在廣州車展來臨之際展現風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