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總共花費超過一億兩白銀,平均下來,每次花費超過了一千六百萬兩。

這還是不折算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乾隆下江南除了白銀最多的是徭役。我們來算算這些錢要怎麼花費,看看江南百姓是不是負擔很重

乾隆下江南,整個龐大隊伍的喫喝拉撒玩要不要花錢?

到地方勒,需要人拉船開道,除了士兵更多的是江南百姓,百姓不能進行正常生產,自然也是花錢。

皇帝下江南,各級官員需要籌備,就免不了各地官員矯旨,也就是以皇帝的名義辦壞事,乾隆這個鍋也得背吧?

乾隆來了,命令各級官員孝敬,孝敬的東西哪裡來?各地區江南的百姓啊。而這孝敬裡面的文章大有可做,收多少,孝敬多少還不是各級官員說了算。

所以乾隆仿效康熙六下江南,更多的不是體察百姓,而是遊山玩水,老百姓可是苦不堪言啊

「民間疾苦,怨聲載道」——江蘇學政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

乾隆看了奏章大為火光,質問道:你說的疾苦是什麼苦,緣身在的,又是什麼人在道?尹會一是有苦說不出啊。

紀曉嵐也因此上奏,但是等來的還是一頓痛罵: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

別看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那麼牛,其實真是官場上,是一點分量都沒有啊,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盪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臺,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裏的奇珍,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


乾隆下江南這事基本可以算是他的一個污點,雖然乾隆給下江南找了很多行政藉口,比如訪問水患,江南的水利確實重要,督辦江南反清復明的問題,這事在江南地區確實比較嚴重,但更多的是乾隆的旅遊情結,說白了就是乾隆看膩了北方的山水特想到江南遊山玩水,而且乾隆自己還親口說過,他讀過康熙皇帝遊江南時的記錄,老百姓夾道歡迎,萬民朝拜頌揚的事蹟讓他特別的嚮往,所以要法祖省鄉。

巡遊江南特別費錢,陸路的御道必須是幫寬3尺,中心正路寬1丈6尺,兩旁馬路各7尺。凡是石橋石板,都要用黃土鋪墊,經過的地方,一律清水潑街。水路方面,坐船,船隊一般有一千餘艘,待衛船在前,內閣官員船隻隨後,御船在中間。御船用拉縴河兵3600人,六班倒著拉。御船經過橋頭或港汊地方都有士兵把守,禁止百姓船隻出入。途中建有行宮,皇帝起居的標配設施都有。行宮內部裝修堂皇,陳設各種古玩珍寶。茶房所用的奶牛有75頭,膳房所用的羊1000隻,牛300頭,全部從京城運來。這些都是白花花的銀兩,不是中央財政支出就是地方財政支出,或是鹽商等鉅賈買單,總共費了多少錢很難算出具體的數字,另外,與出巡帶來的運河交通管制也極為嚴格,按照皇家的迴避制度,實際上地方官往往會短期禁止一切商船往來。因為乾隆希望自己也能像爺爺康熙那樣有萬民來賀,地方官也不禁止老百姓來一睹聖顏,所以很多人跑來看熱鬧。另外各地都要給皇帝送禮,送些好東西,這些間接的花費和社會成本也極為巨大。

如果說乾隆巡遊江南真的有什麼貢獻的話,還真有,就是河道全通了,有不通的地方效率極高的修葺了。另外建御道也提高了交通質量。說到底六下江南,已經成為清廷極大的財政負擔,以至於見諸史冊,成為乾隆鋪張的重要一條。


歷史上,乾隆皇帝和著名的大隋帝國的亡國之君楊廣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好去江南遊山玩水。

那乾隆一生在位60年,一共六下江南,每次到底花了多少錢!

第一項花費的差旅費用就高達二千多萬兩白銀。

第二項是提前一頓大興土木,沿途各色道路橋樑全修遍,光起居的行宮,就提前修了三十多座。

第三項人喫馬喂,文武重臣大批隨行,車馬儀仗護衛,總數多達兩千五百多人。

第四項精壯馬匹六千多匹。

第五項一千多艘精美遊船

乾隆六次南巡的花費要超過其祖父康熙幾十倍。確切的花 費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雍正辛苦積攢的家底都讓乾隆給掏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