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許多科學家,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的科研成果。下面就說說古代三大科學家,一位讓窮人讀得起書,一位讓圓的計算更準,一位的發明現在也沒人超越。

  蔡倫。漢朝科學家,他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的發明人。在蔡明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寫字有竹簡、木簡和縑帛,竹木簡非常沉重,也非常耗費錢財,縑帛就更貴,一般人買不起。所以古代窮人一般讀不起書,因爲書很貴,寫字耗材也花不起。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大大降低了書寫成本,讓窮人讀得起書,寫得起字。正因如此,蔡倫被後世尊爲造紙鼻祖、“紙神”。

  祖沖之。北朝時期科學家,他的最大貢獻是首次精確算出了圓周率,精確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運算結果,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在祖沖之算出精確圓周率之前,人們在圓的計算方面都不算準確。祖沖之算出圓周率後,人們計算圓時更加準確,適合天文運算等精密領域,爲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衡。東漢時期科學家,他的最大貢獻是研究出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的儀器。在張衡研究出地動儀之前,人們對地震很是恐懼,認爲地震是上天所爲,神不知鬼不覺。張衡認爲地震是自然現象,可以測定。張衡的地動儀測定地震非常精準,測出的地震發生時間幾乎與實際發生時間一致。但張衡的地動儀是震後測定,無法實現預測,直到現在,地震仍然停留在震後測定上,無法像天氣預報那樣對地震進行預報。也就是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直到現在也沒人超越,只是測定的手段更爲先進,測定的原理和結果完全一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