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近年來,帕金森病逐漸進入公衆的視線。帕金森病雖然不會致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大腦意識清醒,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無法行動,痛苦無以言表。因此,帕金森疾病的正確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錯把帕金森當成“腰突”

  46歲的張先生是帕金森病患者羣體中相對年輕的一員。他在北京辛辛苦苦打拼了20年,終於成了一家企業的管理人員。三年前,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改變了他的人生。“當時,我的胳膊和腿特別沉,擡不起來。”張先生以爲自己是腰椎間盤突出,到處治療,也花了不少“冤枉錢”。後來,他到山東老家的一家醫院去做正骨治療時,經驗豐富的醫生提醒他:你這症狀不像腰椎間盤突出啊。

  於是,張先生就開始上網查找各種資料和相關報道,他發現自己的症狀特別像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寫字越來越小,我就是這樣!我每天要在大量的票據上簽字,不能寫字怎麼行。”想到自己還有睡覺時流口水以及言語越來越不清晰的情況,張先生給自己“確診”了。他來到宣武醫院就診,果然被確診爲帕金森病。

  藥物治療開始了。“一開始效果特別好,喫一次藥能持續3個半到4個小時,後來喫藥後2個小時就沒有效果了。”僵硬的症狀再次襲來,“我不能這麼廢了!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於是,半個月前,張先生在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植入了腦起搏器。

  60歲以上人羣發病率1%

  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建宇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發病率大概有百分之一,據此推測,全國大約有二三百萬的帕金森病患者。很多人以爲帕金森病就是“顫抖”,實際上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現爲僵硬,也有人是僵硬合併顫抖。

  帕金森病的根源在人的大腦深部,那裏一個神祕地帶:這就是可以產生多巴胺遞質的黑質核團。帕金森病正是由於多巴胺的減少,造成人身體的不協調運動。症狀表現爲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剛剛進行藥物治療時,患者通常會出現“蜜月期”,會感覺症狀明顯改善。但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作用逐漸衰減,此時只有安裝腦起搏器才能控制病情。

  震顫不都是病要具體分析

  震顫,特別是手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尤其是老年人。但是這種震顫或者是侷限於手部的顫抖不一定都是病。李建宇說,健康的人在情緒激動或者生氣的時候也會手抖,情緒平穩後能夠恢復的震顫可以先觀察。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主要是靜止性震顫,患者在靜坐等完全放鬆的狀態時,都可以看到抖動;在活動時,比如端起杯子時,震顫反而消失了。還有一種疾病叫做特發性震顫,症狀也是抖動,但這種震顫往往在靜止狀態時不明顯,喝水、夾菜等運動時,反而更加明顯;而且特發性震顫一般只累及到手、頭、上肢,很少累及下肢。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現爲僵硬,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走路拖拉、跛行等情況,經常會被誤診爲腰椎間盤突出。實際上,這兩者也比較好界定:因爲帕金森病導致跛行的患者,使用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後,95%以上的症狀都會明顯改善;此外,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首發症狀會有疼痛,但帕金森病患者多數沒有疼痛。

  來源:北京晚報·北京新聞 記者:賈曉宏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