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先秦以來,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一直對繼承人的教育問題極爲重視。然而,大明朝作爲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皇子教育這項重要工作上卻並不成功,甚至出現了明熹宗這種近乎半文盲的皇帝。那麼,明朝的皇子教育爲什麼會失敗呢?

正文: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明熹宗朱由檢

大明朝天啓元年正月二十九日,爲了即將到來的首次經筵大典,明熹宗朱由校任命了近三十人的龐大“教師團”

明熹宗爲自己挑選的這支教師隊伍,陣容十分強大,其中有——

張維賢:靖難之役中大將張輔七世孫,世襲英國公;

劉一燝: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內閣首輔;

孫承宗:萬曆二十九年榜眼,資深“家教”兼一代儒帥;

錢謙益:萬曆三十八年探花,“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末文壇魁首;

......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孫承宗考中進士前當了許多年的專職家教

可以看出,這支皇帝專屬的教師隊伍幾乎囊括了朝廷中各位飽學之士,是一套不折不扣的“全明星”陣容。

然而,他們所面對的唯一學生——朱由校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呢?

天啓二年十月,當年的新科狀元文震孟給皇帝上了一道奏摺,其中這樣說:“......侍臣進讀,鋪敘文辭,如蒙師誦說已耳。

表面上,這好像是說皇帝的老師們教學無方,但反過來想,這其實是在說皇帝本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個蒙童。

這番話說的刻薄,但卻是真實情況:朱由校作爲當朝天子,在登基之前,居然沒有正經讀過一天書。事實上,直到他的爺爺萬曆皇帝臨終時,纔在遺詔中對朱由校的教育問題做出了批示:“......皇長孫宜及時冊立、進學”。

然而,此時的朱由校已經十五歲了,正處於青春期,要讓他像七八歲的小童一樣老老實實地讀書,簡直難比登天。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朱由檢的興趣完全在當木匠上

實際上,在明朝建立之初,統治者對繼承人的教育問題還是相當重視的,但爲何到後期卻崩壞到如此地步呢?

一、基礎不牢 地動山搖

大家都知道,作爲一個從最底層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原本的文化素質大致相當於零。但是他在沙場征戰之餘,能夠積極地向身邊的文人、儒士學習,在他登基之後,文化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朱元璋前期對儒生的態度還是相當客氣的

正是因爲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頭,朱元璋非常注重諸位皇子的教育。在朱元璋剛剛自立爲吳王時,就延請大儒宋濂來教導世子朱標,從洪武元年起,更是爲諸位皇子安排了諸如桂彥良、陳南賓等名師,還親自爲諸皇子編纂了《皇明祖訓》等一系列教材,不可謂不上心。

但是,在教育皇子上,朱元璋並不是沒有問題的。

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護犢子”。

明初,朱元璋聽說有一位名叫李希顏的隱士水平很高,特地親自寫了一封信,將李希顏請進宮中,爲諸位皇子講學。

這位李老先生不僅水平高,規矩也很嚴,當小皇子們調皮搗蛋、不好好上課時,李老先生不管你是誰,拿起戒尺照腦門就是一下!

諸位皇子都是金枝玉葉,哪裏見過這種架勢,紛紛去找朱元璋告狀。

朱元璋一聽:這還得了!登時就要發怒。幸虧馬皇后在旁勸告,這位李老先生才免了一場飛來橫禍。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歷史上,像馬皇后這樣的“賢后”並不多見

第二個,也是最要命的問題:朱元璋雖然重用儒生,但在他心中,並沒有真正地“尊師重道”的理念。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讎”這一句時,非常生氣,當即下詔,要把孟子牌位撤出孔廟:您一邊涼快去吧!

雖然後來在刑部尚書錢唐等人的死諫之下,朱元璋勉爲其難地收回了成命,但還是親自搞了一個刪節版的《孟子》,稱爲《孟子節義》,並且宣佈:以後科舉考試,只能從這本《孟子節義》裏出題!

連一代宗師、亞聖孟子的著作都能說改就改,朱元璋對待讀書人的真實態度可見一斑。而諸位皇子、皇孫自然是有樣學樣,也越來越不把讀書人當回事:成祖朱棣誅方孝孺十族、宣宗朱瞻基報復自己的老師戴綸等等事件的背後,很難說完全沒有朱元璋的影響在作祟。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朱棣作爲馬上天子,對儒生向來不太感冒

另外,朱元璋雖然又請老師、又編教材,但他卻沒有將皇子受教育這件事制度化、規範化。作爲開國之君,這簡直是一個最大的疏忽。

應該說,從這一時期起,明代皇子教育的失敗已經埋下了種子,只是在等待一個完全爆發的機會而已。

二、從量變到質變

自朱元璋以降,之後的歷任皇帝在子孫教育上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但至少還能夠按照之前的套路執行,特別是明英宗在位期間,制定了《東宮出閣講學儀》,雖然這只是一項禮制,但也將皇子教育大致規範了起來,形成了一套鬆散的制度。

然而,就在朱元璋去世89年後,一個改變這一局面的皇帝登基了。從他開始,原本就不太靠譜的皇子教育徹底走向了崩塌。

這位皇帝就是明朝中期的一代賢君——明孝宗朱祐樘。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朱祐樘像

歷史上對朱祐樘的評價一貫很高:勤於政事、躬行節儉、寬仁待下、勵精圖治.....他所開創的“弘治中興”讓明朝一度再次興盛起來。

但是,明孝宗也有他的缺點——溺愛孩子。

衆所周知,朱祐樘的童年相當悲慘:在他父親的寵妃——萬貴妃的陰影之下,年幼的朱祐樘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招來殺身之禍。

至於讀書,朱祐樘就更不敢想了,他年幼時唯一接受過的教育,只有身邊的老太監覃吉傳授給他的一些粗淺知識而已。

正因爲如此,朱祐樘登基後,自己雖能夠做到努力學習,但對自己的兒子相當寵愛,嬌慣得不成樣——太子年僅六歲便出閣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讀書一點也不上心。

看到這種情況,朝中大臣們多次上書規勸明孝宗,讓他對太子的要求嚴格一些,但在明孝宗看來,兒子開心最重要,至於讀書嘛,慢慢再說吧!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由此可見,這時的太子教育基本就是在糊弄

然而,老天爺卻沒有給他慢慢來的時間——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駕崩,玩耍慣了的太子登上了皇帝寶座,就是明朝頭號混世魔王——明武宗朱厚照。

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唯有朱厚照能夠名正言順地對繼承人教育這件事置之不理。第一,他自己本身就不愛學;第二,正是因爲玩的太開心,朱厚照在位十六年,壓根連一個兒子都沒生出來。

在朱厚照之後,大明朝的道士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即位。

登基之初,嘉靖帝就搞出了一個“大議禮之爭”,與朝臣們紛紛擾擾地鬥了十多年,之後又虔信道教,滿腦子都是長生不老之術,在子女親情上極爲淡漠,對諸位皇子的教育更是不放在心上。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嘉靖:太子什麼的,哪有朕煉丹重要?

經過正德、嘉靖這堂兄弟倆一通折騰,原本有些起色的皇子教育制度又日趨廢弛,這種量變逐漸積累起來,終於在萬曆皇帝時期迎來了質變。

萬曆皇帝剛即位時,在母親李太后和名臣張居正的督促下,還能夠認真學習帝王之道。但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被壓抑了十年的天性開始全面爆發:不上朝、不理政、不管祭祀、不補官員......堪稱千古第一懶皇帝。

明代皇子們的教育爲何如此失敗?

萬曆皇帝像

特別是在萬曆執政後期,這位懶皇帝爲了改立太子一事,居然打起精神,與大臣們展開了長達十五年的“拉鋸戰”,原太子朱常洛的教育也隨之暫停了十餘年,直到萬曆駕崩,太子也沒有再次獲得正式讀書學習的機會。

萬曆對兒子尚且如此,對孫子朱由校的態度就更不用說了。正因如此,才導致了本文開頭時的那種情況。

也就是從這時起,明朝的皇子教育正式走向了消亡。

由此可見,明朝皇子教育的失敗,雖然有歷任皇帝個人的原因,但制度的始終缺失,卻是造成明代皇帝素質斷崖式下降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看到明代皇子教育的失敗,清朝從建立之初,就極爲重視宗室教育,規定了嚴格的制度,這也許是明代皇子教育唯一的正面意義吧。


參考文獻:

  • 《明熹宗實錄》
  • 《明史》
  • 《鮚埼亭集.辯錢尚書爭孟子事》
  • 《明會要》
  • 《萬曆野獲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