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紫荆

 艳紫荆别名香港兰,是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有花植物,于香港首次发现,并获定为香港市花并广泛作为行道树进行栽培,其花大而艳丽。艳紫荆是洋紫荆和羊蹄甲的杂交种,因花粉败育而无法结果。

 艳紫荆是常绿乔木,树身可达10米高度,单叶互生,由顶端深裂成心形,约8-15厘米长,约等宽,大而薄,叶脉明显,全绿,相信是由两片小叶合并而成。由于叶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会称之为聪明叶,并用以制作书签。

 艳紫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管状,单侧开裂成佛燄苞状。花瓣五片较宽紫红色,具有香气,上花瓣(旗瓣)有深紫色的脉纹,其余四片脉纹较浅,有雄蕊五枚,通常不结果,花期由每年的十一月初至翌年三月。由于花朵貌似兰花,因此也有香港兰之称。艳紫荆的叶较羊蹄甲的大,上端叶缘较尖,花期约在十月开始。(图片拍自苗栗鲤鱼潭,资料介绍取自〝维基百科〞

 

艳紫荆是洋紫荆和羊蹄甲的天然杂交种。

 

艳紫荆

艳紫荆花期在10月至隔年三月,花瓣紫红色,花与叶并开。(艳紫荆拍摄于铁砧山)

 

 

 

〝洋紫荆〞

 

羊紫荆 羊紫荆

 洋紫荆:别名印度樱花、紫羊蹄甲,树高可达10米。树皮灰白,具有多数分枝,树枝粗壮,枝条斜上升或略下垂,光滑无毛或略带有柔毛。(资料介绍取自〝荒野保护协会〞)

 单叶互生,叶呈肾形,先端钝而两裂,裂片常裂至全长的1/3至1/2处,基部浅心形或略呈截断状,裂片有圆也有尖,形如羊蹄。叶缘全缘,叶薄革质,表面光滑,背面稍带有灰色毛茸,叶脉掌状脉。

 花序繖房花序腋生或顶生,多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开放时甚为壮观,花瓣五枚倒披针形,雄蕊三枚,与雌蕊向内弯曲。花柱细长,白色,柱头圆。花色有粉、有白色,花期在秋天11月前后。

 果实荚果,长而狭,成熟时会自动扭转开裂。果期花谢结果,种子12–15枚,扁圆形,咖啡色。

 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南部,台湾1903年首度由夏威夷引进。分布于全岛低海拔及平地。性喜高温多湿,具耐旱、耐热、抗污染的特性。用作庭园树、行道树。

羊紫荆

羊紫荆花序繖房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

花期在秋天11月前后,开放时甚为壮观。(羊紫荆2018/11/3拍摄于后里月眉糖厂)

 

 

 

〝羊蹄甲〞

 

羊蹄甲

 羊蹄甲别名南洋樱花、印度樱花、宫粉羊蹄甲。落叶大灌木至小乔木,豆科,羊蹄甲属。叶子长的好像「屁股印」,叶子的形状很像羊蹄的形状,所以它就叫做「羊蹄甲」。花色像洋兰,其花形酷似嘉德丽亚兰,故又称「兰花木」,亦名「南洋樱花」。(资料介绍取自〝荒野保护协会〞)

 羊蹄甲株高4–6公尺,具多数分枝;树枝粗壮而光滑,小枝略呈下垂状,有锈色绒毛。叶互生,叶形肾形或马蹄形像羊蹄,先端作浅凹裂,裂片较圆,通常裂至叶片1/4 至1/3处,基部深心形 叶缘全缘,叶质薄革质,表面带粉质。叶掌状脉,花繖房花序或密集的总状花序,腋生,花常开于落叶后,花瓣五枚,倒卵形,雄蕊5–7枚,花柱细长,柱头微小。花色桃红带浓紫色线条,花期春天(3–5月),盛开时花多叶少,满树缤纷。果实荚果,扁平而直,硬革质,青绿色,有长柄及锐尖嘴,成熟时开裂转变成为黑褐色。 结果率很少。种子10–15 枚。

 原产印度及中国大陆南部,台湾于1896年引进。分布于低海拔及平地。性喜高温多湿,具耐旱、耐热和抗污染的特性。作为庭园树、行道树。

羊蹄甲

羊蹄甲花繖房花序或密集的总状花序,腋生,花常开于落叶后,

花期在三月前后,花盛开几无叶。(羊蹄甲2018/3/23拍摄于云林土库羊蹄甲大道)

 

 

 

〝羊蹄甲、洋紫荆和艳紫荆的区别〞

 

羊蹄甲 羊紫荆 艳紫荆

羊蹄甲(上图左)、洋紫荆(上图中)、艳紫荆(上图右)

  羊蹄甲  洋紫荆 艳紫荆
生长状况 大灌木至小乔木  中乔木,植株强健,常当艳紫荆的占木 嫁接洋紫荆上
主要花期 春天(3月前后) 秋天(11月前后) 冬半年(10月至3月前后)
开花时叶的状况 几无叶 叶茂盛 叶茂盛
花著生状况 分散腋生 集中顶生 集中顶生
花色 粉红至紫 粉白 艳紫
花瓣形态  宽而相互重叠  窄而相互分离 稍宽而分离
雄蕊数 5(7)枚 3枚 5(7)枚
结果 短而宽 长而狭 不结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