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即在共享出行領域謀篇佈局的吉利,正展露着更大的野心。去年10月,吉利與戴姆勒出行服務公司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開始向高端出行市場發力;今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並將在2022年於中國工廠投產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車型。業內分析,此次將smart收入麾下,吉利似乎還希望藉此發力出行和新能源汽車市場,頗有一石二鳥之意。而就在之前1個月,吉利集團旗下“曹操專車”品牌和服務全面升級爲“曹操出行”,更多新產品功能也陸續上線。

  牽手戴姆勒探路高端出行

  吉利與戴姆勒合資成立網約車公司,雖然初步合作未涉及整車製造,但網約車的巨大市場和雙方的強大背景,讓衆多向“未來出行公司”轉型的車企不禁爲之一震,也讓滴滴等傳統出行公司感受到了絲絲涼意。該合資公司初期使用的車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S級車、E級車、V級豪華多功能車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未來也會使用吉利旗下的高端純電動車型。另外,雙方還有開發軟件基礎設施的計劃。

  在與戴姆勒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後,李書福曾公開表示:“吉利已經做了一些部署,成立了吉利科技集團,加緊佈局未來智慧立體出行生態,以實現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的轉變。”向外界再一次表明了吉利佈局共享出行領域的決心。

  在二者合作之前,雙方已經在出行市場有了一定的積累。在2015年,吉利在國內推出了“曹操專車”的出行服務。目前,在全國28個城市投放了超過2.9萬輛純電動車,擁有超過1700萬名的註冊用戶,每日實際成交單量超過36萬單。相比之下,此次與吉利集團合資成立出行公司的戴姆勒金融服務股份公司是戴姆勒集團除汽車業務以外盈利性最好,也是最受重視的業務板塊。

  以此判斷,吉利與戴姆勒此次在移動出行領域的合作是兩家企業未來最重視的業務板塊的聯手。目前,吉利集團已經在共享出行、鐵路出行以及飛行汽車等業務單元形成了發展思路,而戴姆勒也在近年提出“瞰思未來(C·A·S·E)”戰略,雙方有望在汽車製造之外推動兩家企業的戰略部署與融合,爲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開一個好頭。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表示:“雙方均已在移動出行服務方面開展此類服務,此次合作是我們從汽車製造商向全球汽車科技集團轉型的關鍵一步。”

  在外界看來,吉利與戴姆勒在移動出行領域成立合資公司無疑是在未來出行領域佈下一個十分重要的棋子。吉利在出行領域佈局都是在努力打造“蜂巢交通”計劃,對於該計劃外界目前知之甚少。吉利官方對於“蜂巢交通”的計劃關鍵詞是“地面、地下、低空”這三個空間維度。對於吉利來說,“蜂巢交通”計劃一旦落地,吉利出行佈局將更加密集。

  先天優勢助力“曹操出行”

  自網約車業務興起後,這一市場就一直分爲以曹操出行爲代表的B2C重資產和以滴滴、易到爲代表的C2C輕資產兩種運營模式。

  曹操出行是由吉利集團投資的互聯網+新能源出行服務平臺,成立於2015年5月。2017年2月,曹操專車獲得浙江省交通廳發佈的首張新能源汽車網約車牌照,服務範圍爲全國。截止2018年底,曹操專車已取得71個城市的網約車牌照,投放新能源專車3.2萬臺;2018年,曹操出行累計服務1.2億人次,累計行駛里程超過12億公里。目前,除覆蓋範圍僅限杭州的“曹操走唄”業務外,曹操出行還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專車業務、同城送貨的“幫忙取送”業務,以及包括按天包車、按線路包車等方式的“自遊行”業務。

  爲最早入局出行市場的企業,如何讓網約車業務盈利也吉利必須面對的挑戰。曹操出行CEO劉金良此前表示,B2C規模擴張上效率會低一些,另外曹操專車在進入一座城市之前需要考慮盈利,目前有些城市已經達到盈虧平衡。

  “汽車新四化的趨勢明朗,但受制於傳統製造思維的束縛,轉型出行服務商的產業鏈延伸複雜艱難。”崔東樹表示,在出行市場的競爭中,車企要明確定位,未來是做傳統企業,還是做OEM提供商、或是做製造出行服務的強勢品牌企業,定位難度不小。與部分只抱着“試水”心態入局競爭的車企不同,吉利對出行市場寄予相當厚望。

  對於曹操出行來說,無論是爲了與其他網約車企業競爭,還是爲了避免與戴姆勒的合資公司“同室操戈”,吉利都需要明晰曹操出行今後的分工定位。根據劉金良的最新表述,“曹操目前的任務是發展、擴張、成長,定位經濟型出行、綠色出行;戴姆勒則要做高端出行。”相較於專車和出租車業務,曹操出行的“幫忙取送”和“自遊行”業務相對更具自身特點,目前涉足這兩類業務的網約車平臺尚不多。以幫忙送爲例,該業務是解決用戶緊急、個性化同城取送需求的即時應用服務。與同城快遞相比,幫忙送業務不需站點週轉,由專人專車配送,時間和安全性上無疑具備優勢。此外,雖然和網約車同行相比,曹操出行自身沒有花費過多精力在技術研發上,但背後的吉利集團可以爲它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持。從組織架構上看,曹操出行即隸屬於吉利科技集團,而同爲這一集團下屬企業的還有太力飛行汽車和錢江摩托。

  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服務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640億美元,此前中國共享出行服務業的年增長率爲32%。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一向高調的吉利怎麼無野心?(編輯:於建平主編: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