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政權開國君主石勒,宣稱曹操和司馬懿一樣,都是「欺孤兒寡母,狐媚以取天下」。此言廣為流傳,卻甚是狂妄無知。

石勒原系羯人一介亡虜,被匈奴漢國擢拔為大將,委以方面大員之任,卻反叛自立,取而代之,而匈奴貴胄、舊日同僚也被他大肆殺戮,其生平行徑又有何資格來鄙薄司馬懿和曹操的「不忠」呢?

羯趙高祖明皇帝:石勒

東晉名將祖逖,不過數千人馬的一支孤軍北伐,便勢如破竹收復河南,石勒便再也不敢與之敵對,反而要主動遣使求和。

【時晉徵北將軍祖逖據譙,將平中原。逖善於撫納,自河以南多背勒歸順。勒憚之,不敢為寇。】

曹操一生,平定羌虜、掃滅烏桓、壓制匈奴、降伏鮮卑,令四方胡夷在漢末亂世不能乘中原虛弱為禍,西晉末年同樣天下大亂,北方漢人羣雄,再無一人具有曹操這等雄韜武略,方得五胡亂華。

若真以曹操「鞭撻宇內、芟夷羣醜」的手段,石勒真要與其競逐天下,也就是個和烏桓酋長蹋頓一樣馬前懸首的下場。

而司馬懿雖然統軍能力不及諸葛亮,直接對壘時屢次避戰,但能和被後世「三代以下一人」的國士無雙之才持久抗衡,令其屢次北伐無功,也算殊能難得。

此外司馬懿更有閃電戰奔襲上庸滅孟達、百日掃平遼東公孫氏、多次對東吳用兵取得大勝的戰績,同樣不是連祖逖一隻孤軍都奈何不了的石勒可比的。

以石勒這點遠遠不及曹操、不及司馬懿的本事,竟自稱可與「允冠百王」、起兵三年便入主洛陽稱帝的漢光武帝劉秀「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足見此人毫無自知之明。

曹操生前,可以讓東吳孫權在名義上歸順稱臣,石勒卻連讓東晉和他平等對話、互通使者,承認南北朝局面都做不到。

石勒貶損曹操、司馬懿的話,首先不過是基於自己和司馬氏晉朝為生死大敵的立場,一時泄憤之語,並通過貶損魏、晉兩代中原王朝的實際開國君主,來達到打擊此時在他統治下的北方漢人的民心士氣罷了。

當然,石勒此言另一大目的,便是敲打自己的侄兒、後趙政權的首席重臣、驍將石虎,

羯趙中山王:石虎

石勒的羯趙軍隊,已經是五胡亂華時代,一眾胡虜中行徑最兇殘、罪惡最大的一支軍隊。他們屠城坑俘如家常便飯,屠刀下鮮有倖存。

如攻破鄴城,殺害萬餘人,掠婦女珍寶而去;攻克白馬,坑殺百姓三千餘口;攻克長陵,坑殺降卒萬餘人;攻克泰山郡,坑殺徐龕部眾降卒三千人;寧平城之戰,縱騎圍射幾十萬已放棄抵抗的東晉軍民,將他們斬盡殺絕。

而石虎是石勒最倚重的大將,為人貪虐嗜殺,殘暴程度遠勝石勒,近乎到了惡魔禽獸的地步,攻克青州首府廣固時,石虎一次就坑殺曹嶷部眾降卒三萬人,並在石勒默許下,大開殺戒,將治下郡縣眾多的偌大青州(今山東省大部分地區),殺得只剩七百個活口。

石勒定都襄國,建立後趙政權後,很少再親自領兵,因而常年在外徵戰的石虎,便趁機培植親信,掌握了軍政大權。

石勒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石弘,封其為太子,同時為了安撫石虎,將他父子都封為王。

然而信奉遊牧民族「強者為尊」傳統的石虎,一向以石勒當然繼承人自詡,因而對此極為不滿,竟然公開揚言,等石勒一死,便要殺光其子孫。

太子石弘的舅父程遐,為後趙右僕射、吏部尚書,和另一重臣程光多次向石勒進言,石虎父子手握重兵,囂張跋扈,將來必要謀朝篡位。石虎竟派遣屬下親信士兵數十人,夜闖程遐家中,當著他面,將他的妻妾女兒盡數凌辱,事後剝光她們衣物揚長而去。

然而雖然石虎如此狂妄霸道,石勒卻下不了決心將他繩之於法,為自己兒子杜絕後患。這是因為羯人原本是個人口遠不及匈奴、鮮卑的雜胡小部,要統治漢人人口占絕對多數的中國北方,根基十分薄弱。

石勒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便裹挾了其他各自非匈奴、非鮮卑、非氐、非羌的許多雜胡部落,和羯人混而為一,並規定漢人必須尊稱為這些雜胡部落為「國人」,禁止稱他們為「胡人」,「羯人」,違者重懲;還允許這些「國人」隨意劫掠漢族百姓。即使是漢人高級官員,這些「國人」也可以向他們任意索取財帛,免受責罰。

石勒通過推行如此嚴酷的種族隔離制、民族歧視和壓迫制度,才以漢人血肉滋養,生造出一個以羯人為核心的幾十萬人口的「趙國國人」族羣,進而讓他們基於共同既得利益立場,都產生對羯人的民族認同,對後趙和石氏皇族的國家政權認同,進而極大擴張了羯人的部眾人數。

然而,在這種羯人的民族意識塑造過程中,石虎因其生性兇悍,戰功赫赫,同樣得到了羯人部族的廣泛認同,僅僅在石勒一人之下,遠非石勒那些毫無戰功的兒子可比。

因此,一旦石勒為自己傳位於子的私心,清洗石虎父子及其黨羽,對尚未完全成型的羯人民族意識,無異於一次毀滅性打擊,而對整個後趙政權,也是傷筋動骨的大損失,再也難以壓制漢人和其他人數較多的胡族(氐、羌、匈奴)的反抗,年事已高、行將就木的石勒,難以承受這樣的損失。

石勒在宴請高句麗國來使時,借古喻今,大發宏論,希望自己死後,野心勃勃的侄兒石虎莫學曹操、司馬懿,欺負自己的「孤兒寡婦」。否則縱然縱然英雄一世,奠定新朝,也難逃後世譏評,千秋罵名。

然而,這種言語上的敲打,漢人大臣固然是滿口阿諛,以為高論,齊呼萬歲,

而石虎這種屍山血海里殺出、一刀一劍打下功名的兇徒,卻只會當它是一錢不值的耳旁風,反而更進一步證明這個老叔叔已經是梟雄暮年,色厲內荏,拿不起刀,開不得弓了。

沒過多久,石勒便在憂心兒子闇弱無能、石虎勢大難制的絕望中死去,他在遺詔中言道:【司馬氏汝等之殷鑒,其務於敦穆也。中山王(石虎)深可三思周霍,勿為將來口實】,乞求石虎念及司馬氏的前車之鑒,希望他安心做自己兒子石弘的周公、霍光,何其天真!

足見他此時已完全不能制約羽翼豐滿的石虎,對其束手無策,只能無可奈何地哀乞了。

曹操曾言「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實在是所有英雄梟雄人物的共識。以石虎的兇蠻,又怎會將石勒那點虛弱無力的告誡當真?他當即發動政變,殺掉一向反對他的漢臣程遐、徐光等人,自稱丞相、魏王、大單於,奪取中樞大權;接著很快出兵,打敗了反對他的關中石生、洛陽石朗等人,進而連「禪讓」的儀式也不屑,拒絕石弘主動讓位,而是將其母子廢位殺死。

——與其學曹魏、司馬晉朝,留了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性命而禮遇之,尚且遭到石勒這種人譏嘲,倒不如索性殺掉石勒的「孤兒寡婦」,免除後患,一了百了。

羯趙天王、太祖武皇帝:石虎

石勒生前殺戮漢民無數,死後妻兒盡數被殺,一生基業為人作嫁,原是報應不爽。他一生皆與此時代表華夏正統的晉王朝為敵,血仇早不可解。然而現代社會某些不喜歡曹操或司馬氏晉朝的人,定要將這個殺人魔頭的瘋言瘋語如獲至寶,奉為至理,實則已將自己偏狹的個人喜好,放在了民族感情之上。

而石虎掌權後,更變本加厲窮兵黷武、殘虐漢民,終有漢家英雄冉閔英雄一怒,充當歷史的執劍人,將石氏皇族眾多子孫,連同整個助紂為虐的羯民族都徹底滅絕。

冉魏皇帝:冉閔

這纔是歷史真正的無情審判,也是對此等妄評華夏英雄的胡酋,最好的諷刺和嘲笑。


這個故事往往被用來間接烘托石勒的所謂英雄氣概,從言辭本身來說,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少數民族君主聽人講歷史之餘,對歷史人物有所臧否評價,說得也還自成其理,也確實不容易。

但仔細分辨,這事得從不同方面看。

首先,石勒的說法出自真心,他真心不喜歡曹操、司馬懿的某些行徑。石勒是一個比較豪邁的人,讓我們來看史書中的這麼一段記載。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

對於自己平民時期的鄰居「仇家」,石勒說自己正兼容天下,怎麼會對一個普通百姓,於是把他找來喝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了你的拳頭,你也嘗夠了我的毒手。」

這種胸襟氣度,確實很讓人讚賞。從他的性格來看,他不喜歡曹操、司馬懿身上相對心機深沉、陰柔狡詐的一面,也是非常可以理解。

其次,石勒也不無自高身價的企圖,這裡面多少也隱含了對自身認知的錯誤。

石勒給自己的定位是低於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持平,這種自我評價和認知某種意義上也是根本無法證實或者證偽的東西,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石勒的言下之意是我和韓信比也不遑多讓,遇到漢光武也不知道鹿死誰手,而我的那些支持漢族政權的敵人們所支持的政權的合法性來源就是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個「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人,誰高誰低,誰牛叉誰慫包,一目瞭然。

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司馬懿鷹視狼顧,兩人無可諱言都有猜忌多權變的一面,但同時也有徵伐四方、安定天下的英雄一面,以所謂「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來概括他們的全部,只能算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不能說是公允的蓋棺定論。

其實說到底,殺人無算的覺得詐騙的缺少勇氣膽量,詐騙的覺得只會殺人的腦袋缺根弦,這樣的歧視鏈,聽聽就算了,不必當真。


石勒說這個話的落腳點不是評價曹操司馬懿,而是想說,做人應該做大英雄,光明磊落,不要像曹操、司馬懿那樣,欺負別人的孤兒寡婦。

石勒說這話的時候,是公元332年,第二年,也就是333年,石勒就去世了,而自己的太子石弘,那是標準的孤兒寡婦,他怕自己死後,大臣們像曹操司馬懿那樣篡位,殺了自己的太子,他說這話是多麼無助,多麼悲涼啊,甚至有點哀求的味道,

公元330年,石勒稱大趙天王,九月稱帝,稱帝的時候立兒子石弘為太子,此時石弘年十六歲,石弘性格懦弱,喜好儒士,好詩詞歌賦,最主要的是,石弘到331年才開始處理政務,沒有政治經驗,沒有根基,這樣的太子,讓石勒不能不擔心他能不能坐上皇位。

石勒的太子年輕懦弱,沒有政治根基,而大臣、宗室子弟,個個如狼似虎,習兵多謀,特別是石勒侄子石虎,這樣的環境讓石勒感到後怕,

果不其然,333年,石勒去世,石弘嚇得不敢登基,連忙讓位給石虎,石虎說,「老皇帝死了,理應太子繼位,我豈能破壞規矩?」石弘哭泣著堅決推辭,石虎於是逼迫石弘繼位,335年,石虎就篡位了,並殺死了程太后和石弘。

有人說,石勒真是傻,為什麼不早點立太子,早點讓太子參與政治,讓他學習政治經驗,這樣石虎就不能篡位了。

石虎篡位稱帝後,石虎也是這樣想的,他想,漢武帝多傻,立八歲的兒子做太子,司馬炎也傻,立個傻子做太子,石勒也傻,臨死前才立太子,給自己機會,自己千萬不能犯同樣的錯,

於是石虎稱帝後,立石邃為太子,結果石邃勢力太大,讓他感到害怕了,而太子也怕被廢殺,想提前接班,嚇得他趕忙殺了太子全家,於是又立石宣為太子,並用石韜制衡太子,最後石宣殺了石韜,石虎又殺了太子石宣全家。

石虎感嘆到「為什麼我的兒子一到十八歲就想殺自己的父親呢?」,最後無奈,立八歲的小兒子為太子,這時候才感嘆,司馬炎立傻兒子為太子,石勒臨死前才立太子,哪裡人傻啊,那是大智慧啊。

有人說,為什麼不殺了石虎呢?這樣就不會被石虎篡位了。

說這話的人,把政治看的太簡單了,這種1+1=2的問題,石勒怎麼會不知道?即使他不知道,也有人會告訴他的。問題是,如果這麼簡單,他早就把石虎殺了。

可是,他殺了石虎容易,那外戚、權臣篡位,誰能制約他們?把皇族最強勢的諸侯王消滅了,不是自剪羽翼嗎?石虎不能信任,外人就真能信任嗎?

實際上,外戚程遐就跟石勒說,「石虎這個人很危險,應該除掉他,不然他會篡位的」,於是有人說,如果聽從了程遐的建議,除掉石虎就好了,石勒聽到程遐這樣說,當時就跟他說,「你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你讓我除掉石虎,是不是為了自己的專權做準備?」

石勒可以除掉強勢諸侯王石虎,那程遐想篡位,又有誰可以制約呢?實際上,程遐從來就不是什麼善類,他想除掉石虎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專權。

瞭解了時代背景,你再知道石勒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了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簡單說一下石勒這個人(想詳細瞭解的可以自行查資料,多的是)。

石勒,羯族人,五胡十六國之中後趙開國之君,年少時被賣為奴,目不識書。趁著西晉八王之亂中原鼎沸的時候拉起一隻部隊,先是投靠了前趙國主劉淵,官至前趙大將軍,後擁兵自立建立後趙政權。

一生殺人無數,是西晉政權的主要掘墓人之一,寧平城之圍,攻陷洛陽,擊敗堅守幷州十年之久的晉朝司空劉琨,計殺佔據幽州的晉朝大司馬王浚,都是他的「光輝戰績」。事蹟太多,以至於《晉書》花了整整一卷半的筆墨才能記錄下來,這樣的待遇整個東西晉和與之平行的五胡十六國也沒有幾個人有了。

此外,東晉民族英雄祖狄北伐的主要目標也是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

石勒這句千古名言全文是「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其實這句話就是代表著石勒本人對他說提到的幾個人物的評價,也就是一家之言。

為什麼他會這樣說,作者是這樣認為的。

首先,石勒起於亂世草莽,能夠坐上皇帝的位置,靠的是手上的長戟和腳下的萬千枯骨。這一點與同為出身亂世草莽的劉邦和劉秀非常相似,擁有相同的背景,自己又自認為達到了前面兩位漢朝皇帝一樣的高度,就有了前半句話。

其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挾持曹魏少帝,被說做欺人孤兒寡婦,確實沒什麼好爭辯的。草莽出身的石勒自然是看不起「官二代」曹操和司馬懿,借題發揮,說他們兩個如同女人依靠美色一樣以一種不夠男人的方式竊得了天下,也就有了他的後半句。

最後,這句話之前其實還有幾句,先是石勒問:「朕可以比作古代哪位開國之君。」一羣朝臣怕被他拖出去剁了,連忙說道:「陛下神武韜略高於劉邦,雄藝卓犖超過曹操,古今帝王無人可比,只比軒轅帝差一點點。」石勒大笑:「人哪有不知道自己的,你們說得太過了......」然後就是上面的那句點評了四位開國之君的話。

總之,這句話就是石勒在被拍馬屁後自信心爆棚說出來的一家之言,他自己說瞭解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死後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名聲。在他死後幾十年,自己的國家也被一個叫做冉閔的漢人徹底摧毀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