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合溪水電站每日按照標準下泄流量

  自2017年水利部提出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以來,全國成功創建165座綠色小水電站。

  目前,福建、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甘肅等10多個省市已出臺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文件,對生態流量覈定、泄放措施和監督管理作出明確規定。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370多條河流、1191 個生態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累計修復減脫水河段1830公里。

  水利部日前公佈了2018年度綠色小水電站名單,其中浙江省創建綠色小水電站數量最多,達到32座。據瞭解,自2017年水利部提出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以來,全國已成功創建綠色小水電站165座。

  作爲在環境、社會、經濟和安全四個方面表現優秀,並處於行業先進水平的小水電站,綠色小水電的發展兼顧水電開發和環境保護,也是農村水電開發管理和轉型升級的一項創新性舉措。那麼,創建兩年來,綠色小水電是否在生態流量泄放、生態改善以及惠及民生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帶着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探訪了浙江、福建兩省的10多個小水電站。

  (圖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

  多省生態流量監管存短板

  記者從水利部瞭解到,湖北、四川、湖南和福建去年共有6座水電站創建爲綠色小水電站,其中湖北1座,湖南1座,四川2座,福建2座。這幾個省份的綠色小水電站數量偏少,與其資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根據綠色小水電標準,能否創建爲綠色小水電站,有一票性否決指標,即按泄放壩(閘)下生態流量必須達標。”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負責創建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上述幾省在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方面都還有一定差距。湖北、四川和湖南都於2018年出臺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文件,啓動開展生態流量覈定、泄放設施完善、監測設施安裝等工作;福建省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也於2018年開始覆蓋到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水電站。

  浙江省縉雲縣柿坑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

  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4月1日在農村水電綠色改造現場會上表示:“生態流量監管是影響農村水電綠色發展最薄弱的環節,只要緊緊抓住生態流量這個‘牛鼻子’,就能從根本上改變局面。

  據農村水利水電司人士介紹,今年水利部創建綠色小水電工作將有三方面重點內容:緊密結合小水電站生態流量保障工作開展,重點落實小水電站攔河設施下游生態流量,保障下游基本生態用水安全;嚴把初驗和審覈關,水利部將開展有針對性的現場檢查,同時適時抽查省級初驗成果,嚴把審覈關口;提高綠色小水電站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有條件的省份可成立綠色小水電建設智庫,爲創建工作提供政策建議、技術把關等支撐。

  落實補償獎懲很關鍵

  據瞭解,目前,福建、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甘肅等10多個省市已出臺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文件,對生態流量覈定、泄放措施和監督管理作出明確規定。

  實操方面,創建綠色小水電站的企業均按照要求下泄生態流量,尤其浙江、福建兩省,不少電站在國家層面尚未要求生態流量下泄時,就已有了樸素的生態意識,如浙江松陽縣安民二級水電站、巖樟溪二級水電站、盤溪六級水電站等。此外,有的水電站安裝無節制下泄流量設備,實時監測生態流量,如浙江省雅溪一級水電站、福建湖洋水電站等……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雅溪一級水電站下泄流量

  浙江省麗水市雅溪一級水電站統籌考慮到下游生活、生產、生態用水,自1995年起就以平均0.2 m3/s的流量向下遊放水,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24年。“一年少發100萬度電,約損失50萬元。浙江省麗水市雅溪一級水電站黨委書記李曉明指着像瀑布一樣的下泄流量告訴記者。

  李曉明向記者介紹無節制生態流量泄放

  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電站生態流量實時監測

  在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電站檢測室,記者查閱在線監控數據發現,該電站只在今年3月25日凌晨1點的瞬時總流量低於福建省水利廳覈定的最小生態下泄流量1.51 m3/s,其他全部高於規定下泄數值。

  “湖洋電站屬國有性質,電站早在2010年8月就完成生態改造,實現在線監控。實施生態流量下泄後,一年損失40萬元左右。不過,福建省政府將按照生態電價標準給予電站每度電2分錢補償,目前補償尚未下發。”福建省永春水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錦生告訴記者。

  上述案例,只是165座綠色小水電站的縮影。

  截至2018年底,湖北已完成1194座水電站生態泄放工程整改工作,佔總任務的98.1%;甘肅省所有水電站嚴格落實最小下泄流量,安裝計量監控設備傳輸數據至省級監控平臺,實現了在線監控和預警管理;重慶明確了生態流量泄放、監控設施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生態流量監管責任,建立了泄放管理制度。

  上述農村水利水電司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福建率先出臺了生態電價管理辦法,建立生態流量監管平臺,安裝監控裝置實時在線監控,獎懲結合促使電站業主自覺落實生態流量。”

  生態整治已見成效

  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綠色小水電站依託同步建成的大壩、水庫等水工建築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樣板工程。

  福建省永春縣南星社區全面治水後宛若農家樂

  以浙江省爲例,麗水市遂昌縣十四都源如今已成爲最美自駕遊風景線,成功創建了十八里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打造出以水爲亮點的4A景區。“麗水市共創建完成5個國家級、21個市級水利風景區,大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2018年,水旅遊融合項目實現旅遊收入50億元以上。”浙江省麗水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徐榮華向記者介紹。

  垵口生態水電示範區外景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垵口鄉黨委書記孟波也告訴記者,垵口鄉有12座農村小水電,通過近3年來的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農村河道綜合整治、生態水電示範區等河道項目建設,完成河道整治12.8公里,新建生態堤防2.5公里,實施電站周圍和堤岸綠化3公里。“對水質要求極高、消失了20多年的赤鱗魚成羣重現甌江源頭,也吸引了大量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定居。”

  爲緩解生態環境壓力,浙江麗水市縉雲縣大源鎮嶺後村建設了15條堰壩,通過建設緩壩、堰壩、防洪堤等,與小水電企業泄放生態流量聯動,改善了水資源條件,美化了鄉村環境。“以前一發水,垃圾雜草全部衝到岸邊,如今再也不會發生這類情況。50多歲的嶺後村村民吳設科告訴記者。

  浙江麗水市縉雲縣嶺後村村民接受記者採訪

  麗水小水電站生態整治並非孤例。“十三五”以來,水利部組織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通過改造生態泄放設施和建設生態堰壩、生態機組等手段,積極修復河流生態。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370多條河流、1191個生態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累計修復減脫水河段1830公里。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盧奇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