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習慣用中國的思維往這個問題上套,那自然就會得出諸如東北人好面子怕菜不夠吃、東北冷等結論。

但如果你跳出這個思維限制,把東北和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內蒙古等其他菜量也賊tm大的地方放在一起看,卻更容易看得清:

無他,物產豐富,人又少爾。

中國雖然大,但好地也就那麼幾小塊,東北平原那塊是最大最好的。

以長春為例,周邊五個縣,全國十大產糧縣佔了三個,十大畜牧縣也佔了三個,你說這地方的人吃東西可能扣扣搜搜的嗎?


地大物博且人少。

那年去東北玩,三個人。

第一頓飯找了家東北燉。

先點了個東北燉菜,再點份大豐收。還在仔細研究菜單時,服務員問了,哪裡人啊?

上海人。

哦,上海人啊,不用點了,現在就吃不完了呢。

果然兩個臉盤端上來,我們三個吃了一小半的一小半。

一結賬,70元。

對於上海人來說,真是震撼啊。


我覺得不是東北菜量大且便宜

而是你們南方的菜量太小了

那麼大的盤子,上面摳摳搜搜的放幾片肉,還賣那麼貴


我提供一個另類點的思路:有次去東北菜館吃飯,喝了點酒和老闆娘閑聊:你們這兒的菜量太大了,太實誠了,其實每盤菜有現在一半的量就行了!老闆娘抱怨道:我沒少和後廚說,讓他們把菜量減小點,好多客人反映菜量太大吃不完!可人家大廚咋說?他說:我把菜量減半,那以前一桌人點仨菜現在得點六個,我不得備六回料、刷六回鍋啊?累...!


東北,往小了點兒說吧,黑龍江,有一道傳奇菜,叫"家常冷盤"。。。。。

一般小館子十五六塊錢左右?大館子二十多?

也沒啥稀奇的,黃瓜粉絲之類的拌個冷盤澆點兒肉絲兒,都會做。

這個菜碼多大呢。。。

這樣講吧,假如我們兩三個人喝點兒,我肯定是不會點這個菜的,寧肯讓店家現拍個黃瓜啊拌個土豆絲兒啊什麼的,如果十來個人的話,要一盤兒一般還能剩下。。。。。。

這個菜雖然按盤上,但tm店家肯定是按盆兒拌的,每次端上來都有如一座小山。

有機會來黑龍江的朋友們真不妨點一盤兒試試,如果你不怕浪費的話。以我的經驗,大館子還好,越小的館子,那山越誇張。


物價便宜。

有機會,夏天或者秋天,你可以來一趟東北。尤其是吉林和黑龍江。

在吉林,比如公主嶺和榆樹這樣的地方,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玉米田,真的是一眼望不到邊那種。現在已經半機械的生產方式,加上化肥育種等科技,糧食產量極高。

種出來的玉米和其他糧食,很多都用來餵豬,餵魚,或者加工成酒精,添加到了我們都95/92號汽油裡面。

肥沃的土壤長出來的東西也是粗枝大葉,尤其是自我膨脹的厲害的白菜,和憤憤不平的蘿蔔。

夏秋季節,我習慣開著車到鄉下轉轉,經常能遇到路邊賣菜大媽,把吃不了的蔬菜拿出來賣,一塊一斤的豆角,五塊錢倆的倭瓜,兩塊五一斤的野蘑菇,「都要的話這一堆十塊錢你拿走」。

除此之外,我們這裡冬天很冷。

零下十五度的冬天我們會很不適應,「今年冬天這天氣咋這麼不正常呢,這麼暖和」。

而這種寒冷的天氣,除了捂上厚厚的羽絨服和棉毛褲,更重要的還是靠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燃燒我的卡路里」,依靠基礎代謝率取暖。

再有就是,東北人絕大多數是當年「逃荒」過來的,多數是山東人。來到東北之後,不管啥開墾荒地種田,進山挖藥材打獵,下河捕魚,還是淘金伐木放排子,都是大體力勞動,消耗體力和能量以及很多鹽分,這些都得靠吃來補充。天長日久,就形成了菜量大的風俗習慣。

比如我們吃烤肉,兩人份(你們說得對,這是第一鍋,店裡一斤半的大塊牛肉,只要40多,厚度和面積,大概能拆分成三四個必勝客牛排……)。

倆人吃泡麵

再比如,我們的麻花

(完)


這麼告訴你吧,我在吉林讀書,190,75kg大小夥子,以前是體育生,賊能吃的那種,在我們學校食堂,7塊錢我就能吃飽,吃好。沒辦法,那食堂打菜大媽往你餐盤子里「kua kua 」的跟不要錢似得往裡盛菜啊,米飯隨便吃,管飽,吃完了想添飯把餐盤子給他就行。我有一次添了兩次飯,第二次去的時候,大媽一邊揮舞著飯勺子,一邊還招呼我呢「小伙兒要是不夠就再來啊」 哦,對了,還有蛋花湯,免費喝……兩大桶,自己盛就行。

學校食堂和校外附近的餐館為了爭取客源,互相壓低菜價,互相加大菜量,形成了良性競爭,結果把學生養的一個個跟豬一樣,唉……

東北的大米真好吃啊。


我從來沒覺得啊

我甚至覺得像鍋包肉這種葷菜菜碼太小不夠我吃

一盤鍋包肉
胃口好的時候根本不夠我一個人吃

直到我去南昌上了學

大一的時候文藝部聚餐,十幾個人點了二十多個菜,還沒夠,又加了幾個特色的,然後一頓胡吃海喝之後,我又回寢室啃了個麵包


整個東北地區是一個面積很大的區域,人口1.2億。從人口來說,接近一個日本,從面積來說是三個日本。這麼大的區域面積人口,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來說,東北的菜量的確比較大。一般我的觀察是,小城市的菜量比大城市大,郊區比市中心的大。針對特殊固定群體比如學生的菜量往往比周邊其他地方大。

這裡面的影響因素。我認為有以下幾條。

第一條東北總體來說物產豐富。我看到過一個統計報告,全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以省來計算的話,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佔據了前三位。遼寧的佔有量低於前面,但也排在全國前十名之內。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人均糧食佔有量基本在一噸以上,遼寧半噸左右。這還是在基本一年一收的情況。遼寧中南有中國最早的城市群,城市化率很高,人口也很稠密,如此,人均量還是高出全國平均很多。糧食只是一方面,其他的農業產品,比如說大豆東北佔全國一半。物產豐富,東西多,自然價格就便宜。越靠近農村,也就越便宜。爛便宜的東西,賣那麼貴,誰干呢?

第二條我覺得跟東北的社會文化傳統有關。物產豐富,那也就代表著人均的佔有量多。東北又是近代以來中國移民社會所形成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大家都是拋家舍業到江湖來闖蕩,希望表現出熱情好客大方豪爽。大家更注重看重的是你這個人老實不老實,豪爽不豪爽。而不太注重個體上的美學和個別的味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才是一種闖蕩江湖的本氣。平時在家裡吃飯都是大碗小碗兒的,到飯店裡吃飯,你菜量給少了,大家覺得你店主不老實。口碑就不好,而飯店這種行業對於這種口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三,這也可能和就餐習慣有關。東北在飯店吃飯,小城市和近郊親戚,哥們朋友這種聚餐比較多。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吃飯喝酒。人數幾個人到十幾個人。這種情況和一菜一飯的午餐不是一個概念。菜量沒讓桌上讓每個人都吃上,破壞就餐感覺。

總體來說,越往北菜量越大。瀋陽大連一般菜量比關內大,價格瀋陽還算便宜,大連就不便宜了。


哈爾濱15元一碗的戰斧牛排板面

我因為無數人問地址

所以我寫上地址並且註明時間 (因為我不是打廣告 而去我也不想這家店被你們吃漲價 或者踩破門檻哈哈哈)

我2019過年去吃的 照片是正月初二拍的

地址是海河路 虹橋小學門口 旁邊 叫什麼萍板面

有人去了發現質量不和我說的一致可別回來罵我,照片只能代表過年時候的質量哦 後面我不在哈爾濱人沒法替大家把關

附贈 4.23網友親自體驗後發來的照片


啊!!!!!可恨!!!手機里沒有了大學時候的圖!

還記得我剛上大學,父母千里遠送我去哈爾濱,我們三個人按照傳統山西人的觀念點了四個菜,結果呢!一道都沒吃完!!!

該怎麼形容呢。就是山西和其他地方的菜盤子,差不多就人臉盤子那麼大,而且還是平平的。而東北呢?是屁股那麼大的盤子,還得有深度,最重要的是,菜放在盤子上,還必須得摞起來!

我真心覺得東北是肉食主義者的天堂!正兒八經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在東北,肉就是拿起來啃的,而不是被切成一片片美其名曰「精緻」。

雖然東北的白酒比不上家裡的汾酒純香,但是就啤酒而言,我真認為可以吊打全國了。哈爾濱的哈啤,牡丹江的花河,延吉的冰川,瀋陽的老雪……各有千秋而各自純香四溢。配著東北大拉皮,地三鮮,鍋包肉,甚至來一鍋鐵鍋燉,啊!!!!再冷的天也會覺得熱氣洋洋!

言歸正傳,為什麼東北菜量又大又便宜呢?時至今日都記得寢室八個人吃飽喝足也才二百多塊大洋,嘿嘿。

首先,就是地廣人稀,而且土地肥沃。去東北底層看看,只有一望無際的苞米地和水稻,真的是讓人心生寬廣。

當食品的充盈程度遠遠能覆蓋相對少量的人口時,不是吃的越少才是節儉,而且更應該大口大口的去吃,這樣才不辜負這片肥沃的黑土地。

第二,就是提供相應的熱量了。東北作為中國除卻西藏和新疆少數地方外,最冷並且冰凍期持續最長的地方,一日三餐必須有足夠的熱量才能保證一整天的身體活動。除卻量大之外,東北菜還有一個明顯特色就是重油重鹽重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罷了。

第三,就是人際交往而言。東北人的大大咧咧和豪爽可以說全國第一,最忌諱的就是扣扣搜搜小家子氣。屬於那種不合眼緣一句話都懶得搭理,但是如果合眼緣,那二話不說咔咔就是一頓整,然後一起在飯桌上酒肉交錯。並且,因為各家飯店都是這樣的價格和菜碼,所以哪怕有一家想雞賊的,也會被直爽的東北人頂的開不下去,從此門庭冷落。

我的第二故土,願你更加富饒。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因為給你打菜的那個人就是給的多啊。我們炒菜用大鍋大鐵勺,東北人又豪邁,半勺半勺盛菜也太難受了,就一勺一勺的往盤子里扣。。這是某天我去食堂吃飯,食堂阿姨給我打的飯菜。我一個小姑娘雖說圓了一點,你給我打這麼多也過分了。下圖十塊。兩葷兩素


東北菜為什麼菜量大我不清楚,但我深有感觸。有一年我去遼寧一個鄉下採訪,中午路過一個村子的飯館吃個飯,沒菜單,是那種開放式的看冷櫃里的食材點菜。裡面有一盆雞冠子我有點興趣,就想嘗嘗,點了一份。我的理解是,師傅會從盆里揀幾個雞冠子拿來炒一盤。結果端上來時,炒的是我在冷櫃里看到的那整整一盆。


一眨眼都一千多贊了,收藏也一大堆,看見大家都說喜歡東北菜,給大家找了幾個比較特色的比如大碴子,五常大米,烤冷麵之類的,尤其大碴子,每次煮一大鍋我家都能吃好久,越煮越香。(正文請往下扒拉)

新磨5斤裝東北大碴子黑土地特產農家產玉米渣子粥笨苞淘寶去購買?

五常大米5kg米凱五常稻花香大米10斤新米長粒東北黑龍淘寶去購買?

東北正宗朝鮮族蘿蔔乾鹹菜下飯菜甜辣味韓式泡菜辣鹹菜淘寶去購買?

嘛啦啦麻辣燙調味料 小包裝調料家用四川缽缽雞冷串串淘寶去購買?

嗨吃家酸辣粉桶裝重慶正宗泡麵速食食品土豆粉絲米線方淘寶去購買?

烤冷麵,自己買點火腿腸和圓蔥,香菜,做出來的味道跟賣的差不到哪去,我剛買了二十多張,夠一家四口吃到撐了。

正宗東北烤冷麵皮的烤冷麵片麵餅真空家用家庭裝醬料延淘寶去購買?

和室友們去吃鐵鍋燉,團了個69塊錢的三人套餐,吃的時候驚呆了,一大鍋肉,一圈鍋貼,吸了湯汁,咬一口賊香,排骨軟爛入味,一咬艮啾的,特別好吃。

還附帶兩盤菜,一盤韭菜炒豆芽,聽著名很素,其實油大量多,一大盤子,豆芽炒的軟而不爛,配上韭菜的鮮香,夾一大筷頭子塞嘴裡,配上吸滿了肉汁的鍋貼或者花捲,舌頭都香掉了。

另一個菜是家涼(家常冷盤),肉汆子油汪汪的淋在黃瓜絲兒上,肉汆子可能現淋得油,還是熱的,不過和冷盤一拌,黃瓜的清爽配上拉皮兒的筋道,還有白菜絲,甘藍絲,川椒,霍在一起,肉粘上了黃瓜味,黃瓜裹上了肉香,配上花捲,再來一口可樂,爽的我們姐幾個直跺腳。

花捲是套餐里的,一盤好多個,又白又軟,說到這真的要誇我們東北,大米和面都做的這麼好吃。鍋貼是我們後加的,那一圈鍋貼十二塊錢,到最後剩了一大半,不過真的好吃,最後真的吃不下了。

風捲殘雲之後,我們幾個飯量不小的小姑娘,剩了半鍋土豆子和幾塊排骨,花捲剩一小半,鍋貼剩一大半,都打包了。

到寢室之後把打包的菜放在暖氣上,怕它涼,暖氣很熱,晚上其他室友回來的時候我們把剩下的菜拿出來,幾個人又開心的吃了一頓。

最最最重要的還是開頭我說的那句,這頓飯,我們才花了八十多!

吃貨小夥伴可以圍觀這個回答,這又是深夜留著哈喇子的難忘打字經歷:

有哪些食物可以吃完念念不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418039/answer/822806466

可能豬肉長得太厲害,現在三人套餐已經變成98.8了,漲了30塊


身為東北人其實之前我並不認為東北菜量大便宜,直到我來南方上大學,我才發現東北菜真的實惠。。。


更一下

真沒想到這麼久了還有小夥伴在看這個答案

這是剛剛回家吃的

想到為了報復大家半夜放毒而隨手發的幾個照片!居然收到這麼多飯友的口水

知乎小透明真是瑟瑟發抖哈哈哈哈哈哈

鑒於知乎太小,好多本市的吃貨朋友問我店面和地址,雖然本意不是為了做廣告,(也沒想到能有這麼多人關注)

還是朝我老婆婆要了幾張店裡的照片

地址在:亞布力美食一條街東頭,筷子廠北門,店面是自己家蓋的!厲害吧!

漁家樂

上幾個來自魅族的無濾鏡圖

以下是原答案

不請自來,我婆婆家就是在哈爾濱亞布力開鐵鍋燉的,因為口味特別好,我建議她好幾次讓她把價格漲一漲,她都不同意,總是說:沒關係咱房子是自己的費用少,好吃又便宜回頭客才多!事實證明回頭客是挺多的,我平時不愛吃魚,只有她做的我最愛吃!我和我老公加上一個男生同事,我們三個吃掉一鍋魚輕鬆加愉快!這一鍋魚是78塊錢,三條魚、一盤粉條、一盤白菜、一份茄子加上十個花捲,再來兩提啤酒!完美!

放幾個手機里的照片,這張像素比較渣我最愛的魚鍋:

酸菜大骨頭鍋!我這些朋友們啊沒少來我們家蹭飯哈哈

老婆婆呼的豬蹄子,我的最愛!

平時的晚飯:最愛油豆角!

這好像也是魚鍋!我最喜歡裡面的粉條和茄子,有時候也放點午餐肉和金針菇,對了,魚里放五花肉也好吃

小雞鍋,

小花捲!一鍋十塊錢!要是餓的話我能吃四個!

大餅子很好吃啦!婆婆做的是苞米面里摻點白面以免太過粗糙,最喜歡吃貼著鍋的一面!脆脆的!沾點湯兒!有點餓...

唉今年她們搬回亞布力開店了,之前在哈市,可以天天回去燉著吃....現在好饞啊

不好意思,元旦回家,補個圖

我發現在縣城開飯店....餅子和花捲更大了!

六斤的大公雞!和小林蛙!這叫燉雙雞


去廣東吃的,四個腸粉20。

前幾天吃的,20。


我第一次來北方上大學,和我媽一人點了一份魚香肉絲蓋飯。

上來以後就傻眼了。

不吹,這個盤子我家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拿出來裝魚。

我和我媽兩人吃一份都沒吃完。

到現在為止我在東北大概待了半年。

飯量與日俱增。

胖了六斤。

而且東北的米飯和麵食真的好吃。

回家的時候吃的第一頓飯,我媽給我乘了碗飯。

我:「媽,你幹嘛用裝辣椒水的碗給我裝飯啊?」

我媽:「……寶貝,這就是普通吃飯的碗。」

我:「哦豁。」

————————————————————————

手動的分割線5.1

從重登知乎發覺就這麼多贊了hhhhh

發覺大家的重點都放辣椒水上了

其實就是蘸水。

我家鄉在西南一帶,喜辣,蘸水是必不可少的。

然後說什麼呢

祝各位五一快樂(?▽?)

————————————————————————

5.4

再次的手動分割線

因為看到這個問題隨手就答了,所以確實沒有答在點上,這個確實是我的問題hhhh

我問了北方的老師和同學,他們也給我了答案,我就大概說一說吧hhhhh

老師說地理位置是首要的,北方的緯度高於南方,會更寒冷,所以人體機能為了維持自身熱量,要吃更多的食物。

然後緯度低的地方動植物會更多,蔬菜水果也會更多。所以北方大多是碳水及肉類,吃主食會更兇猛(老師原話,說的時候還呲了牙hhhhh,但是他一點都不兇猛_(:з」∠)_

然後還有一些習慣影響,比如南方比較精緻,喜歡少食多餐。北方大多爽朗豪放,所以體現在飲食上hhhhhh。

然後老師還說了好多,我就挑最主要的講了講,再然後,我們就愉快地相約食堂啦~

祝各位五四青年節快樂(?▽?)!


別提了,我一江蘇人,在家巴掌大大小的壽碗吃習慣了,等上大學去了哈爾濱,誇嚓,出門在外第一頓,我一人點了仨菜,才一百來塊錢兒!

等呈上來一瞅,傻眼了……合著你們東北盛菜用鍋啊!那量上的,不舍本啊!夠實誠,咱家佩服!

但是,我吃不完,謝謝啦!沒揀倆筷子我就撐了,你說說,這不鋪張浪費嘛?那時候還興光碟計劃!額滴個親娘嘞,那一鍋鍋包肉咋整!整不了嘛……

本以為就那一家做買賣這麼著的,沒成想啊,那一片呼啦啦的都這麼整!唯一一個不這麼整的,老闆是個江蘇人……

完犢子我就納了悶了,為啥啊?

我細一想啊,莫不是國家有補貼! 尋思著這補貼厚道啊!發家致富自此一補啊!我的腦洞一步步將此事完美的修繕起來,直到我同學端著個鍋出現在我的面前,哦,不,按他的說法那是碗……

娘的,開口22公分,豎直縱深12公分的碗!你讓我十公分開口小壽碗情何以堪!當然了,四年過去了,我也開始用鍋吃飯了……

私以為,東北的飯館堅持的薄利多銷,要是學淮揚菜那一出,保不齊就餓死某個小老弟了。天冷多吃點也是正常,再加上個高塊頭大,飯量能小嘛?要擱我家整一小蝶兒吃飯,娘吶,喂鳥兒吶?

不過,哈市的菜是便宜啊! 就是柿子長得有點像番茄,我覺得這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吧!(大霧)

補一個:不去哈爾濱我都不知道原來有地方練駕照用皮卡的!好傢夥,拉一車人,一個一個練

再補啊

這前面兒的話是我撂的,打這兒的槍是我掏的,搞出來的人命吶,我自然明白我是要負責的,不然將來日子沒法活。

那我就照著這些個評論兒,一個兒一個兒一個兒的答覆一下兒啊!

且說那夕嵐愛殤剛來東北,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畏畏縮縮的東瞟瞟西向向,生怕挨人老哥一頓揍啊。可是為什麼呢?鏡頭一轉,咱家換到第三人稱視角兒,我們就發現了這小子誒,真真兒個只有172公分吶,旁邊兒走過去的老爺們兒個頂個的180兒!嚯,真壯實!

想咱以前在家也是上課坐後排兒的人,誒,虎落平陽被熊欺啊。

本來吧,我長得就不咋像好人兒,來了黑龍江唄,我就貪玩兒,學鐵嶺啊,四平啊,大慶啊,完了就是哈市周邊兒人的說話口音。你就覺著吧賊逗,好玩兒!完事兒吧,還方便,我想南方人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

打個比方啊:

普通話講:我們今天去什麼地方吃晚飯啊?吃什麼好呢?要不然我們去吃燒烤吧!怎麼樣?

我現在可以簡單說:晚上去哪吃啊?整點啥啊!來點串兒得了,咋樣?

再說了,說個什麼東西啊,說您?我是真說不出口這字兒,可膈應死我了,在東北,學東北話,我就不需要用這玩意兒。多好,空氣都清醒了。

所以說,我的口音一開始是故意改的,後來嘛?那就是駕驢上坡--下不來了!

別讓我改了,回不去了······

但是,這也造成一個問題啊,個個兒都覺著我是一個經常去江蘇出差的黑龍江人。納了悶兒了,瞅著像嘛?

還有,皮卡啊,我們那是真沒見過一個私人開的,唯一開皮卡的是路政局,你們明白吧!

對了,還有柿子,其實我知道東北的柿子就是我們那兒的番茄兒,但是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兒,哈哈哈。同樣的,還有東北的蘑菇,萬物皆蘑菇,管他娘的什麼香菇平菇,全是蘑菇·····我,這,你,emmmm,你可真嘚兒!(長春話)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坐標不南不北不東不西)的一個哈爾濱餃子店吃餃子,覺得好吃就買了一斤速凍的。老闆自稱是吉林人,口音不是很重,說,你放心,你zǎi我這兒買餃子,我准給你送的比你買的多。我以為他開玩笑。一斤餃子擰回家,手指都勒紅了,這一斤餃子也太重了!一稱,1.5公斤。沒錯,公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