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南海之滨,地处南岭之南,秦始皇灭六国后平百越 ,岭南自此开始纳入华夏版图,经过两千多年的开发,广东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省会为广州市。

  广东,因唐时设岭南东道,两宋为广南东路而得名,明朝正式设省,是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始发点。广东历史上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平岭南后所设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当时今广东省境内仅设有四个县(一说五个),其中龙川县就为其一。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为地级河源市辖县,是广东省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邑、名城。龙川地处东江、韩江上游,水量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霍山,霍山不仅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也以丹霞地貌著称,被称为“丹霞山第二”。

  龙川历史悠久,秦平岭南后于此设县,设立时间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有着两千二百年多年的建县史,是广东省最早的四个县之一(另三个为番禹、博罗、四会,一说还有揭阳),也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我国民政部共同认可的“千年古县”。

  龙川最初面积广大,包括今龙川、河源、五华、兴宁、连平、和平等县及周边部分地区,今广东地级市就有21个,秦时仅四县,由此可想象当时龙川县辖地之广。龙川设县后以赵佗为令,县治为今佗城,秦末南海郡郡尉任嚣死后,赵佗代其职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龙川仍属南海郡。自晋始,龙川多次析置新县,兴宁、河源、新丰等县均为其所析置,也曾改称雷乡、雷江等名,到明朝时县境才基本稳定。五代时于龙川置循州,州治在佗城,此后历为州、路治所,明初循州废,龙川属惠州府至民国初。

  建国后,龙川县隶属多变,先后为东江专区、粤东行政区、惠阳专区、韶关专区、惠阳地区等政区辖地,1988年地级河源市成立后,龙川改属之至今。现在,龙川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百万,以客家人为主。

  龙川县地处粤、赣两省交界处,历为水路要津,是著名的岭南古邑,有“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之称。龙川故治佗城是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历为州、县、路治所,是享誉广东的岭南古城。此外,龙川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中原民众南迁的重要通道,自秦时就为中原民众聚居之地,现为著名的客家古邑,龙川境内的霍山就有“客家圣山”之称。

  本文由沧海桑田史海沉钩原创,如果喜欢请及时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