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云: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孝順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孝順這個詞更是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可丟失的重要東西。但是如今隨着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慢慢增大,這個時候,好多人都會因爲忙碌而忽略真正的孝順父母是什麼。

  有些人在金錢上給予了父母的滿足,但是卻忽略了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到底缺的是在精神層面給鼓勵和開導,還是平時多回家看看的一種陪伴,還是給父母提供物質上的滿足。

  最近因爲老家房子拆遷,小張讓妻子把自己的母親接到了自己家生活。

  小張大學畢業後便留在了這座城市,每天認真工作,兢兢業業。幾年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房子,現在也結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他心中一直對母親有所虧欠。

  小張是單親家庭,由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並供他讀完了大學,後來事業發展好了後卻因爲忙碌鮮有陪伴,因此覺得自己虧待了母親,這些年也沒能在母親身邊好好盡孝,正巧借這個機會把母親接過來養老。

  在日常生活中,人和人相處的時候難免會發生摩擦,更何況是同住一個屋檐下的家人們。

  02

  小張的母親來了沒多久就因爲習慣不同跟兒媳之間出現了摩擦。先是由於農村思想的狹隘,婆婆在生活中很多大小事方面和兒媳都不一樣,兒媳嫌婆婆洗的碗不乾淨,洗衣服不分顏色等等,後來在經歷了一兩次在洗衣機把衣服洗染色後,兒媳就不讓婆婆幹這些瑣事了。

  老人家生活比較閒,本來就愛幹些瑣碎的事,一下子不讓幹了,小張的母親心裏空落落的,感覺到了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雖然兒媳嘴上沒說,可時間久了婆婆心裏還是有了落差。

  後來又因爲婆婆的觀念比較陳舊,在平時與孫女相處中更多的是溺愛與包庇,兒媳發現後,更是不讓婆婆過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這讓婆婆一下子又感覺到了自己的挫敗感,自己連兒子都能教育成人,怎麼如今在家裏,連個教育孫女都不讓插手了,心理產生了很大的落差。

  畢竟兩代人,再加上婆婆也沒有什麼文化,又因爲常年生活在農村,突然接觸現代化的生活還沒有徹底習慣,思想方面也比較狹隘,所以婆媳兩個在日常生活中有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只要兩個人有合適的交流和溝通就行了。

  但又因爲沒有進行合理的溝通,老人又不把這些告訴自己的兒子,慢慢的時間長了,老人家內心難免會感覺到沒有存在的價值,會有一種自己老了沒用了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的老人可能還會出現心理障礙。

  03

  直到一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着的小張母親出來上了個廁所,意外的聽到了隔壁房間六歲的孫女說了一句童言無忌,“我一點兒都不喜歡奶奶”。

  當即老人心裏一顫,眼淚頓時就流了出來,回房間後,婆婆默默的擦乾眼淚,自己老了沒用了,給這個家也幫不上什麼忙,也難怪現在自己的親孫女都不喜歡自己,本來就脆弱的心,一下子失去設防,覺得沒有信心和底氣再住在兒子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便收拾好東西,留了一封信,沒打一聲招呼,出去租房子住了。

  這個時候,小張和兒媳婦在聯繫不上母親時,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看了信後,才知道這麼長時間以來,老人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和煎熬,後悔沒能及時瞭解她的內心感受,和她好好溝通與交流,纔會導致如此。

  其實,小張的心是孝順的,但是他沒有瞭解到老人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以爲接母親過來跟自己住就是讓母親享福氣,殊不知母親在接受新環境還需要一個過程,再加上朝夕相處中,與自己的妻子又在生活中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矛盾,也許妻子並沒有什麼惡意,但是在老人家眼裏,自己被否定了,失去了在家裏存在的價值,導致心裏的壓力在一步步的累積,以至於後來會因爲孫女的一句童言無忌而擊破心理的防線。

  如果小張從一開始能夠跟母親溝通,知道母親想要的什麼,能夠進一步,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給予母親鼓勵和自信,幫助母親適應新環境,克服心理障礙,相信小張的母親也不會心理出現那麼大的壓力,就算一開始接受新環境比較難,也會慢慢的適應並且習慣。

  所以有的時候對父母的孝順並不是給了父母多少錢,把父母帶到有條件的大城市生活等等,而是知道父母想的什麼,他們到底想要什麼。只有瞭解了,才能實現他們的想法,滿足他們,更好程度上給父母帶來孝順的同時讓父母知道自己被肯定,有了生活上面存在的價值。

  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變老,而我們作爲他們的子女,只有把一片孝心放在應該放的位置,才能讓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更美滿,體現出兒女們的價值。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