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数,和咱们老百姓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数,就是物价指数,它还有一个称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最新数据看,时隔4个月后,3月份物价指数重回“2时代”,同比涨幅达到2.3%,创下了近5个月涨幅高点。

  与这相对应的,是不少网友在生活中,也切身感受到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肉菜果粮也都在涨。

  肉菜果粮跟物价指数有啥关系?它们为啥上涨?接下来,它们还会继续涨吗?

  肉菜果粮扎堆涨价

  涨是涨了,仍能接受

  如果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筐的话,那么,肉菜果粮等咱老百姓几乎每天都要吃的食品,是筐里的大头。因此,肉菜果粮价格上涨,反映出来,就是物价指数的上涨。

  从数据看,3月除了鸡蛋和水产外,咱们老百姓的餐桌上的“常客”大范围涨价。这其中:

  我们每天都在吃的蔬菜大涨16.2%;

  大多数人餐桌上的硬菜猪肉涨价5.1%;

  时不时就想吃一些的鲜果涨幅达到了7.7%;

  顿顿少不了的粮食价格也上涨了0.4%;

  ……

  这些常见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物价指数上涨的最大推手,整体影响物价上涨约0.82个百分点。

  不过,总体来说,咱们国家3月份的物价指数是2.3%,涨得不算太出格,基本符合预期。

  虽然创下了近5个月涨幅高点,但把2019年3月份的物价指数放在过去12个月的周期来看,2.3%并不算最高点。2018年9月、10月的物价指数均在2.5%,但随后,物价指数便一路下行,至今年2月份,更是降到了1.5%。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要控制在3%左右。单月2.3%的涨幅,仍在调控目标范围内。

  食品为啥排队涨价

  “疫情+天气”影响了供给

  肉菜果粮,涨的最快的是蔬菜。这让不少人觉得有些纳闷,一般而言,随着春节等节日远去、天气逐渐回暖,蔬菜价格应该逐步回落才对。

  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表示,一方面,今年春季蔬菜上市较淡,另一方,多地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了供给和运输,多种因素造成了3月鲜菜价格上涨较快。

  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在3月份为每公斤4.83元,同比上涨17.8%。

  此外,猪肉价格也是推高物价指数的重要因素。进入3月份,不少地方猪肉价格涨势不减,不少人吐槽已经“吃不起”。

  新华社图片 于少月摄

  造成肉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非洲猪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出栏和供应。截至2月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创下了近10年以来新低。多方因素,推高了肉价上涨预期。

  不过呢,话还得说回来。物价指数创下了近5个月同比涨幅最高,与前几个月这个指数低位运行有一定关系。毕竟物价前几个月确实低,现在稍微高一点,数据上就很明显了。

  新华社图片 牟宇摄

  物价还会继续涨吗

  全年温和,不必多虑!

  看到物价上涨,不少小伙伴可能心里有些担忧,这样下去,物价会不会猛涨,一直涨?

  这种担心,其实是有些多虑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左右”的调控目标,是衡量政府工作的一个硬性指标。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因素。专家认为,完成这一目标并没有太大悬念。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天气情况进一步有利于农业生产,市场上的蔬菜、粮食等供应将持续增加,这一类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缺乏动力。

  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提醒: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要重视后续影响。比如,及时足额发放扑杀猪补贴,提高养殖户积极性等,这样才能保证猪肉市场供应。

  因此,不少专家预测,今年价格水平将保持比较温和的状态,或将维持5年来平均水平。

  新华社图片 耿玉和摄

  说了那么多,你也留言谈谈感受吧。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记者:林火灿

  策划、文案:郭存举 林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