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頻道/出品

  特約撰稿:平 叔

  成都人個個都是太陽花,太陽光是成都人的勾魂索,只要太陽一出來,成都人的心就開始癢癢了,就片刻不能繼續呆在屋裏了,就一定要趕緊邀約三朋四友到公園去、到河邊去、到空壩壩去,到太陽可以照射到的所有地方去!

  前些天,就遇到個豔陽天,我也一樣的就穩不起,非要出門了。打開微信,與朋友安君視頻聊天,開始謀劃去處。有沒有吃過死黃鱔?安君忽問。

  死黃鱔?不吃!過去不吃,現在不吃,將來也一定不會吃!我義正辭嚴的宣告。

  什麼死黃鱔?你耳朵有毛病嗦,我說的是史黃鱔!安君及時糾偏。那走吧!

  據說史鱔魚在江湖上盤桓已有二十來年了,名頭不小。這史鱔魚一家是在新都龍虎鎮人氏,最初就在家門口做鱔魚給大家吃,鱔魚夠土味道夠巴適,漸漸就有了名氣,這史黃鱔的名頭就躍出江湖。到了2007年,龍虎鎮搞拆遷,史黃鱔才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去的路上,安君繼續把道聽途說來的消息加以介紹。他也是個好吃嘴,身邊自有豐富的美食消息渠道。“就是不曉得是不是土鱔魚?”我嘀咕了一句。說實話,我原本是極喜歡吃黃鱔的,可自從人的“謀財害命”的腦洞大開以後,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繁殖生長的土鱔魚實在不多了,大多數的鱔魚都是在人類的協助下茁壯成長的。

  “應該是土鱔魚哦,要不然那些餐飲界的CEO們會認準去吃反覆去吃?”安君在作分析。

  乘地鐵3號線往成都醫學院方向一路前行,鐘樓站下車,步行四百米即可到達終極目標史黃鱔。

  這門面,看着就是個一般的小蒼蠅館館

  史黃鱔門面很是低調,就是荒郊野外路邊飯館那種簡陋的樣式。左側放了幾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裏面分別裝的有黃鱔和泥鰍。

  這水潤光滑的皮膚,這妖嬈曼妙的身段兒......嘖嘖!一看就知道很好吃

  黃鱔到處都有,史黃鱔也好霍黃鱔也好,問題的關鍵一定得是土黃鱔,這是我們吃黃鱔的起碼底線。吃土黃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要具備識別資格土黃鱔的基本能力。有人說,人美不美要看大腿,鱔魚土不土要看顏色,越黃色的鱔魚就越土。對此觀點我不同意,現在莫說黃色,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只要人家想造假,都可以給你清清楚楚的整出來!

  關於是自然或人工餵養的鱔魚,我有我的判斷論據,這得從它們的生活環境來作分析。人工飼養的黃鱔,生來就好吃懶做,和豬一樣,不必爲生計憂愁,只等肥壯了就被人拖出去砍了就行了,所以身軀短而粗,沒得腰翹,沒得細長的尾巴。

  我做錯了什麼?又躺槍!

  而自然界的黃鱔,要在田壩河溝裏面鑽泥巴覓食,每天都要鍛鍊運動,所以不同的生長環境必然就有不同的體態呈現。被人栽培出來的黃鱔,身軀肥碩,由於腦殼不用鑽泥巴,也就不圓潤,看起來也不大。而土鱔魚的腦殼有點像“和諧”號火車腦殼,前面有點尖,由於每天泥裏來水裏去,身材也修長苗條得多,關鍵是你用手指拇去勾引黃鱔尾巴,它就會纏繞你,這個高難度動作人工餵養的鱔魚是做不來的。

  當然還可以有些直觀的判斷,比如土黃鱔肌膚上有清晰的紋身,比如土鱔魚的血濃且多等等,但最終對土鱔魚的認證還是得在鍋裏在嘴裏在我們人類咀嚼的過程中得到印證。土鱔魚下鍋不會立刻就稀溜耙,吃起來有股香味且有勁道有嚼頭。土與非土兩種黃鱔的口感涇渭分明完全不一樣。

  進店坐下後,我接過菜餚花名冊一邊翻閱一邊問,鱔魚都有哪些做法?“乾煸、紅燒、熗鍋、水煮、霍香還有子姜鱔絲。”

  “哪種好吃?”“都好吃”……

  好像所有飯店都是這麼的自信。

  經過我們內部短暫商議溝通,向店家下達黃鱔徵集令:乾煸、紅燒、水煮各一斤,外加蘿蔔湯清炒青油菜一份。我們兩男一女三個人,想着也差不多了。

  忙碌的後廚,等一下我們吃的各種美味鱔魚就是在這裏烹調出來的

  每到一處,我有進廚房偵查的習慣,這次也不例外。廚房那些醃製調料的大罈子很吸引我。我一直認爲,一個有着經久歷史的餐館,一定得有幾個自家的大罈子,這纔是廚房味道的根源。

  神祕的大罈子。鱔魚做這麼好吃,不知道是不是和這些罈子裏頭的神祕東東有點兒關係

  史黃鱔廚房的動作很是麻利,我們這邊剛打開酒瓶子,就見裝着紅燒鱔魚的盤子就從廚房邁着碎步漂移着過來了。紅燒黃鱔在桌子上甫一落定,那香氣就徑直往我們幾人的鼻眼裏灌,透過盤子上空繚繞升騰的汽霧,只見油亮的鱔段和白色的蒜瓣相依在一起,發出一波波勾人的色相。

  紅燒鱔魚上來了!這賣相讓人垂涎欲滴啊!

  不行了,忍不住了,趁人還在拍照,我趕緊伸出筷子夾住一截鱔段就送進了嘴裏,細節不必多說,反正巴適得不擺了!如果說美中不足,只是覺得史黃鱔的風格還是有點粗魯,鱔段的長度稍微誇張了些。

  須臾,乾煸、水煮接踵而來,均各有特色。水煮的辣椒香味足,乾煸的口味足,納入口中,除了幹香不幹枯,竟還有幾分軟糯,乾煸鱔魚能做到如此地步,也是功夫了得。

  見我大肆讚歎乾煸,女老闆就及時插話介紹,有附近一某部醫院食客,一人可獨嗨三斤乾煸。

  喝着吃着,酒瓶裏尚餘二三兩酒,桌上的盤盆也多隻剩湯湯水水和調料了,安君吃興正酣,招呼店家,再給灑家推薦一道鱔魚!“我們的熗鍋鱔魚也是一絕!”

  所謂熗鍋鱔魚就是提前把大部隊的花椒辣椒和黃鱔團結在一起,調好味道,然後用滾油去刺激辣椒花椒和黃鱔,活生生就是一個讓鱔魚下油鍋的過程,直到端上桌子,這盆盆裏面都還在“四海翻騰雲水路,五洲震盪風雷激”,咕嘟嘟像泉眼一樣冒着泡泡。

  單是看這麼多花椒顆顆,你是不是就可以感受到它味道的濃郁?

  熗鍋鱔魚入嘴特別勁道,完全就是口彈!由於調味不是特別濃郁,反倒能吃出鱔魚的本色味道。平叔提醒一下,由於是滾油高溫,吃的時候還是要淡定一下。

  有一句諺語說,端午黃鱔賽人蔘。指的是端午之後,暑熱上升,吃一些溫涼的鱔魚是最合適不過的。不給,眼下雖然不是鱔魚最肥美的時候,但已經開始陸續上市了,喜歡嚐鮮的吃貨些,可以果斷下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