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成績可以說是衡量學生的標準之一,正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是教育界流行了許多年的一句俗話了,雖然大家的看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學生之間的較量,成績一個非常重要的砝碼,但是分數對學生來講是“洪水猛獸”還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爲什麼初中學霸上高中後容易變成學渣?這幾點原因家長要知道!

  首先我們來看看初中和高中階段學習的差異,從小學開始,知識的學習其實是漸進的,由學習基礎,不斷遞增,學習的難度也會逐漸增大,而初中學習的知識很多都是非常基礎的,很多人只要平時聽懂了,考試前再突擊一下,一樣能夠考到一個不錯的分數,不過上了高中,相比初中,知識跨度非常大比如數學物理,我們在高中需要學習10本書,而且很多都是考試的重點,比如英語,我們的詞彙量要求也增加了,初中要求的1600個,上升到3500詞+500短語。其次就是老師的授課方式也很不同,高中老師上課,因爲高中知識量大,在課堂上不可能像初中那樣詳細反覆地講,基本上都是挑着重點講,學生要跟上進度,不僅僅上課認真聽講,許多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最後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也不同,在初中,因爲很多知識都是很基礎的,所以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於“聽、背、默”,習慣於書面作業,習慣於依賴教師。而針對高中知識,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顯然是不行的,先不說高中知識量大,死記硬背很耗費時間,還有就是高中的學習更多的講究獨立性,例如獨立學習、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輔助作用。

  爲什麼初中學霸上高中後容易變成學渣?針對這種現象,其實有幾點原因:首先就是死記硬背型的學生,就像我們上面所提到了,上了高中,不管是知識量還是難度,都明顯增加,如果我們還想初中一樣只靠死記硬背,顯然很難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學習太過死板,經常使用重記憶輕理解、重做題輕讀書、重計算輕概念等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不大,成績也難有起色。其次就是自以爲是,驕傲過頭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對於成績好的人亦然,在初中時的輝煌,很多人都容易陷入一個“怪圈”,覺得自己很多事情都能行,對於老師的講解不大在意,事實上他們對於高中學習的殘酷沒有認清,也沒有準備好,不管是學習還是思想,所以到了考試,得到一個反差大的成績,也很容易被打擊。最後就是上了高中玩物喪志的學生,我們正處於青春期,不管是思想還是行爲往往都出現一些叛逆,這時如果我們及時剎車,找準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目標,很容易“一蹶不振”,例如迷戀遊戲、籃球或者談戀愛,一旦上了癮,誰也沒有辦法,對學習的影響也非常大。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重點就是:一就是初高中知識變化,警惕初高中銜接的陡坡效應,不管是學習方法還是學習習慣,針對於高中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儘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二是上了高中後的心理變化,我們都知道高中學習壓力很大,而成績的變化也很容易讓我們的心理有一定的變化,環境的轉變,也容易讓我們產生產生諸如失落感、孤獨感、失重感等現象。這時我們我們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高中學習中,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成爲最終的贏家。

  總結:對於高中的學習,尤其是高三,面臨高考,需要非常重視。不過每年高考之後,都有人說:“高一時,很新鮮,忙着適應;高二沒好好學,忙着玩兒;高三知道學了,想學了,可是來不及了。”正所謂“寸金難買寸光陰”,高中三年,看似很長,但事實上都是一次分秒必爭的賽跑,從高一開始,我們就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好好學習,爲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要知道高考中,其實考的最多的就是高一高二知識,千萬不能忽視。總的來說,高中時不管是知識量還是難度,相比初中跨度比較大,我們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纔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對於以上的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