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汽車界被刷屏的消息全都是理想ONE增程式電動車的信息。這款被宣稱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車,以32.8萬元的售價,成爲了新能源汽車新的攪局者。

  可能大家會有很多疑問,相比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增程式混動的油耗更低。相比純電動,增程式混動的里程更高。怎麼看都應該成爲主要的發展趨勢,但爲何目前汽車廠商中,採用增程式純電動車的企業這麼少呢?

  造車新勢力公司爲什麼不開發增程式混動汽車?

  1. 補貼問題。我們先看造車新勢力公司,造車新勢力公司目前絕大部分都在生產純電動車。因爲在2018年之前,純電動車的補貼非常高。那些想站在風口的公司,紛紛開發純電動汽車。

  而增程式混動汽車始終改變不了車輛還是需要通過燃燒汽油來獲得動力的方式,只是燃燒效率提高了一些而已。所以導致了整個補貼力度有限(2018年的補貼政策,增程式車輛和插電混動一樣)。一般插電混動車輛的電池容量在10-15度左右,而增程式車輛的電池一般會在30度左右,再加上發電機的存在,導致整體造車成本就比插電混動車型要高很多,而且又比純電動車的補貼少,因此造車新勢力公司一般不碰增程式混動汽車。

  2. 技術問題。

  造車新勢力公司之所以生產純電動汽車,還有一個原因是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核心零部件。對於造車新勢力公司來說,發動機和變速箱是在短時間內難以自主攻克,並且即使攻克了發動機難題,也很難能夠與傳統汽車廠商去競爭。

  而增程式混動汽車是需要有一臺燃油發動機的,理想ONE就使用了一臺1.2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只是這臺發動機並不用於驅動車輪,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臺1.2T三缸的發電機。理想ONE的1.2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就不是自主研發,而是採購來的。

  而且因爲有了一臺發動機,這臺車除了電池以外,還要定期對發動機進行保養,使用體驗與普通燃油車區別不大。也正因如此,增程式混動沒有純電動車那麼有噱頭,從概念上沒有那麼吸引人。

  傳統汽車廠商爲什麼不開發增程式電混動汽車?

  1. 兼容問題。

  傳統汽車廠商爲什麼不開發增程式混動汽車呢,主要是因爲開發成本以及兼容性的問題。現階段,傳統汽車廠商的做法類似於比亞迪,開發一個平臺,適合燃油,插電混動,純電動三種動力。大衆的MEB平臺也是在MQB的平臺上進化來的。因此對於傳統汽車廠商來說,控制成本非常重要。

  增程式混動汽車,的結構和佈局,與插電式混動汽車類似,但是比插電式混動汽車更復雜。也會帶來更高的研發成本和更高的售價。因此傳統汽車廠商認爲,插電式混動或者純電動車已經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再加上平臺的兼容性問題,也就不開發增程式混動汽車了。

  增程式混動難成爲主流,但理想ONE會成爲攪局者

  作爲造車新勢力公司,理想ONE確實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傳統汽車廠商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說,全系車型只有一種配置,一個版本,一個全國統一的售價。這樣做可以簡化汽車生產工序,降低成本。當然這也是理想ONE作爲新公司的無奈。

  其次整車前排四個大屏幕,而且相互不幹擾。副駕駛座椅的乘客也能享受獨立的視聽體驗,這也是之前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沒有搞過的。

  理想在賭什麼?

  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關鍵的還是增程式混動這種方式能否成爲主流趨勢。我認爲不會,理想之所以採用增程式混動的方式,其實是在賭未來的電池技術不會達到純電800公里的續航。如果未來5年內,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夠達到800公里,那麼增程式混動汽車的市場將不復存在。而我是人爲未來5年內純電動車的續航是能夠達到800公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