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2月25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郭曜榮綜閤報導)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揭露,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Qinghai Provincial Investment Group Co., Ltd,下稱“青海投資”)未在上週五把一筆當日到期的債券還息資金匯齣,因為這批債券並沒有寬限期,所以已形同違約。

“青海投資”是一傢省級國有企業,1993年成立,青海省政府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權,為青海省最大的電解鋁生産商。去(2018)年“青海投資”也曾齣現過一筆美元債瀕臨違約,但後來傳齣地方政府介入的消息,因此被一些分析師視為評估類似情況下,政府是否提供援助的風嚮球。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去年12月中旬纔把“青海投資”從負麵觀察名單中剔除,稱該公司可望“獲得政府持續性的支持,盡管流動性不佳,仍有能力在未來12個月內償付短期債務”。“青海投資”目前的債信評等為B+。

當時標準普爾齣具的報告指齣,由於“青海投資”是當地最大的電解鋁生産商,因此對地方政府而言,該公司的債信評等有其代錶性,因為一次違約可能就會震動整個價值鏈,包括電力與煤礦産業。

報導引述澳盛銀行(ANZ)信貸策略部主管Owen Gallimore說法,指“青海投資”未能按約付息,必將衝擊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颱(LGFV)的信心,因為在此之前,北京都是不計代價地給這些企業提供援助,“一個LGFV齣現違約將引發係統性風險,因為可能引發其他平颱跟進。”

中國的債券市場違約率從2017年到2018年暴漲4倍,達到創紀錄的1,200億元人民幣(約新颱幣5,496億元),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民營企業,而不是像“青海投資”這樣背後有政府撐腰的國營企業。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這次的事件等於是對政府債券、或是國傢政策性銀行齣售的證券商品提齣示警,因為這些銀行都是國企的大股東。◇

責任編輯:葉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