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寫《中國神話世系譜》,小編猶豫了很久,中國神話可寫的內容很多,但最難撰寫的部分就是神話世系譜。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神話資料龐雜、不成體系,尤其是上古神話部分,一人多角(多名)、多人一角(同名)、譜系混亂、前後矛盾的記載很多,造成梳理編寫中國神話世系譜成爲一件艱難繁瑣的工作,而普通讀者又對這部分內容不感興趣。

  中國古代神話-盤古開天闢地

  但一想到華夏先民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爲後世留下大好河山和燦爛文化,而他們的故事卻鮮爲人知,就覺得心下悽然。糾結再三,還是決定嘗試一下,以典籍記載爲本,大膽猜想串聯歷史和神話,文中有疏漏、不當之處還請包涵。

  中國神話大致可分三個部分:上古(先秦)神話、宗教神話和民間神話。宗教神話將另起一章講述,民間神話故事簡單不用編寫世系譜,所以本文主要描繪上古神話世系譜,這些上古神話早已變成傳說的歷史載入了史冊、典籍,成爲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世系譜:又名譜牒、百家譜,是記載某一宗族主要成員世系及其事蹟的檔案,其形式和內容集中了檔案學、歷史學、文化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旨要。

  增補古今氏族譜箋釋

  官修的叫譜牒,不是某一姓的家譜,而是全國或某一州郡所有士族家譜(含皇族)的彙編或選編,具備官方認可的政治地位和權威性,又稱爲“百家譜”;民修的家譜或家傳因是私家撰述,不具法律效力。

  登錄在朝廷的官撰譜牒中的家族才能稱爲士族;餘者有錢無社會地位(地主、大商賈)、有地位無錢(破落戶),無背景有軍職軍功者,統統稱爲庶族,又稱寒門、寒族,大多爲普通中小地主。

  再下來是黔首,即百姓,含庶民(自耕農)、中小商人、城市手工藝匠人,相當於自由民,後代有科舉資格。

  古代百姓(黔首)圖

  而真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是奴、僕、婢和操持賤業的人(包括但不限於倡優皁卒),後代無參加科舉的資格。宋、明時雖官方規定不能蓄奴,但是該制度名存實亡,僕役制度一直到建國後才完全廢止。

  古代人根據自己的社會層級進行就業和婚配,在隋朝開啓科舉制度前,朝廷只從士族和庶族中選官,不過庶族都當不了大官。

  科普完畢,今天所列神話世系譜就是先秦神話中重要宗族和人物的家譜,主要分三個時期:遠古時期、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

  一、遠古時期自盤古開天闢地至伏羲氏之前

  創世神盤古開天闢地後,世間經太古矇昧時代、洪荒時代,到伏羲出現前,神話記載的人物很少,確鑿可查的有燧人氏和有巢氏。

  燧人氏授民人工取火技能

  燧人和有巢出現的時間對應現實社會應該是晚期智人(新人)時期,屬舊時期時代末期,距今約1萬年,這時的智人已經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有語言,有社會性和階級性。

  燧人氏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注意:直立人就會使用天然火,但沒有掌握人工取火的方法)

  人工取火的意義重大,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掌握控制一種自然元素的能力,所以在很多典籍中,會將燧人列入“三皇”。(考慮到燧人所處年代遠早於三皇時代,所以將其地位前置)

  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他讓穴居人類可以走出以山洞爲中心的生活區域,開始在華夏廣柔的大地上漁獵、遷徙、耕作,客觀上促進了部落交流,併爲房屋建造、城寨規劃指引了方向。

  有巢氏授民巢居技能

  有些典籍中將有巢氏的年代列於伏羲女媧之後,考慮到伏羲女媧時代部落已經形成規模,早已走出山洞掌握了城寨建設的技術,所以有巢氏應在前。

  另有: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疑似華胥氏)、尊盧氏(疑似有巢氏)、祝融氏(疑似燧人氏)、伏犧氏、神農氏(出自《莊子·胠篋》),均早於太昊伏羲的年代。但因事蹟不詳,功勞不如盤古、燧人、有巢,就不多做贅述。

  這一時期的先民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值得我們銘記。

  二、上古時期自伏羲女媧至堯舜禹

  該階段爲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奴隸制社會(夏朝)確立。

  1、撲朔迷離的三皇世系譜

  母系氏族傑出部落女首領華胥氏

  太昊伏羲氏生在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交替的時期,華胥氏履巨人跡孕生伏羲,說明華胥氏當時還是母系氏族(不知道父親是誰),到伏羲後才轉變。伏羲,“父系”之諧音,可認爲是華夏最早進入父系社會的部落,伏羲因此稱爲“華夏人文始祖”。

  華胥氏部落(或稱伏犧氏部落)首領伏羲(又稱“犧皇”),首先兼併了女媧部落。女媧部落應該是當時一個實力強大的母系部落,女性人口衆多,女媧部落的加入使伏羲部落人口迅速增多,由此衍生出“女媧造人”的神話,也因爲其部落實力強大,雖然加入了伏羲部落,但女媧的傳說故事得以廣泛流傳。

  太昊伏羲畫像

  接下來上古時期最混亂的人物出場了--“少典”,謎一樣的人,甚至連性別都無法判斷。

  《帝系譜》、《帝系姓》載: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諡太昊娶少典,生炎帝黃帝。《元和姓纂》典氏載: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氏。

  《國語 晉語》:“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

  《路史·禪通紀》:“初,少典氏取於有蟜氏,是曰安登,生子二人,一爲黃帝之先,襲少典氏;一爲神農,是爲炎帝。”

  好嘛!這個“少典”究竟是什麼人?又娶又嫁的,好不厲害呀!

  解釋一下,中國古代典籍中喜歡將人名、族名和地名合而爲一,這可讓後人想破了腦袋,難以自圓其說。

  少典附寶生黃帝

  小編參考了大量資料判斷如下:太昊伏羲娶了少典氏的女子,生下的孩子成爲少典氏的部落首領,名字也叫“少典”,建立有熊國。

  這個少典又娶了自己部落中有蟜氏女子安登,生下了炎帝(初代),初代炎帝向東遷徙建立神農氏,以農耕爲生;後來少典又娶了有蟜氏女子附寶,生下黃帝(初代),承襲了少典的有熊國,以漁獵或遊牧爲生。

  神農氏是家族名,炎帝是首領名,炎帝傳了九代,含三皇神農(初代炎帝)和炎帝八代正統,歷時五百三十年。黃帝同樣是首領名,是有熊國君,可能也傳了數代首領。

  阪泉之戰是某一代黃帝與某一代炎帝之間的戰爭,兩支同源的部落又再次融合在一起。

  神農遍嘗百草圖

  神農(初代炎帝)能列入“三皇”,是因其推動了農耕文明,比黃帝部落的漁獵或遊牧文明更先進,也成爲華夏族人數千年的立身之本。

  (很多人質疑黃帝部落怎麼可能是漁獵或遊牧部落?認爲黃帝是勝利者,生產力水平應該比炎帝部落高。但無論中西,多少歷史告訴我們農耕文明的戰鬥力不如漁獵或遊牧文明,如:西方的雅利安人、日耳曼蠻族,東方的蒙古、女真。

  不過黃帝打敗炎帝后,接受了農耕文明,爲華夏族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

  所以小編心目中的“三皇”是:伏羲、女媧、神農 。

  女媧補天圖

  2、“五帝”時期的世系譜就比較清晰了,用幾張圖標即可說清楚。

  1炎帝神農氏世系圖

  2黃帝軒轅氏世系圖

  3顓頊高陽氏世系圖

  4少昊青陽氏世系圖

  5帝嚳高幸氏世系圖

  此後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的身世和事蹟考證清晰,這裏不再贅述。

  帝禹被認爲是夏朝開國之君,出生被神話屬於古代史官常規操作,娶塗山氏之子,生“啓”,啓廢除禪讓制,創建了夏朝。

  所以公認的五帝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世系幾乎囊括了夏商周至秦的所有君王、賢臣的起源。(小編心中五帝應有炎帝)

  兩點說明:

  1、關於祝融、共工多次出現在世系譜的不同位置。猜想一:祝融、共工後期成爲了一種官職或封號;猜想二:古人對上古神的追思,給孩子取相同的名字以示紀念。

  帝俊斬白龍圖

  2、帝俊,一個只出現在《山海經》中,卻被其他典籍完全無視的大神,現在成爲很多仙俠小說中的起源大神,所以特意提示一下。

  帝俊的事蹟很多與黃帝世系諸神的事蹟暗合,其神系中的神與黃帝世系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他消失的原因很可能是在東周至漢初時被官方人爲的剪除了,因爲年代太久遠、資料太少,已經無法考證恢復,只能和蚩尤、共工、夸父等與黃炎神系對立的神系一樣,消失在茫茫歷史長河中。

  三、夏商周三代及以下

  夏商周核心區域和發源地

  夏、商和西周屬於奴隸社會,春秋實際上是奴隸城邦制,戰國中葉華夏進入封建社會。

  自夏朝開始,中國就有了比較準確的皇家(神)世系表,大部頭字典的附頁中都有歷代帝王世系,本文不再贅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中央集權制,一度取消“封建制度”,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但其本質上還是封建社會,漢初實行分封和郡縣並行制度,之後封建社會一直延續兩千多年,至清朝後期(鴉片戰爭前)才衰微。

  千古一帝秦始皇

  戰國末期的《帝系》和《五帝紀》確立了三皇五帝的地位,司馬遷將《五帝本紀》放在《史記》第一篇,終於讓上古神話成爲歷史,現在在考古學的支持下,中國信史的年代不斷向前推移,小編覺得終有一日所有的神話都會變成歷史。

  總結一下:自三皇五帝時代開始,夏朝至秦朝近兩千年的時間內,華夏的掌權者都是黃炎系的直系後代,其後歷朝歷代的掌權者不管是否是神話世系譜的後人,都要勉力靠攏,希望成爲華夏正朔。

  秦國是大業後人,也是顓頊後人,更是黃帝后人;漢朝劉氏雖非炎黃正朔,但是劉姓出自舜帝,還是把關係靠上了。

  其實漢朝是黔首打倒了舊貴族,劉氏爲舜帝后人之說,多有穿鑿附會之嫌,其後各代開國君王爲增強其統治的法理性和權威性,多有此等操作。

  春秋至漢初是中國神話整理修正的階段,但還未形成體系,漢武帝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神話世系譜再無續編,士族(貴族)修撰家譜開始流行。

  東晉士族悠閒的生活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士族興起,百家譜替代世系譜成爲豪門大族的“名片”,此間士族門閥勢力龐大,可以撼動皇權,但自身腐朽衰落的速度也很快,逐漸喪失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統治能力。

  隨着社會階級矛盾的衝突和激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機以軍功崛起,在鎮壓農民起義的同時,進而典掌機要、控制地方、統帥軍隊,以武功稱帝,如劉裕、蕭道成等,打破了門閥地主一統天下的局面。

  豪門士族此時雖據高位,卻已無實權,走向必然的滅亡。後經候景之亂、隋滅陳等變化,門閥等級制已奄奄一息,庶族地主躍居政治舞臺的主要地位。

  古代科舉制度(隋唐至清末)

  唐朝建立,標誌着庶族完全壓制了士族。而隋朝開始實行的科舉制,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終於使門閥士族制度在政治和法律制度上最終消亡。

  此後宗祠家譜成爲主流,百家譜也成爲了歷史。

  (因爲本文是科普文,不是論文,所以爲保證閱讀流暢,文中儘量省去典故出處,有興趣可自行查資料。)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