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之苦

  現代人在情感方面表現得似乎很放得開,很隨意,實際上男女雙方一旦真的分手,仍然深受情感的傷害。由於人們對情感的執著非常深重,因此對情感的喪失也倍感傷心失落,假如心靈還沒有徹底麻木,人們還是會反覆咀嚼失戀的痛苦,吞下失落的眼淚,進而借菸酒麻醉自己,爲自己尋找開脫。現代人除了言行放縱的一面,內心是多麼脆弱,被情愛控制的人真是可憐憫者。

  對於離異者來說,尤其是離婚的中年女子,青春和容貌流失殆盡,顧影自憐,那種被生活拋棄的感受刻骨銘心。向前展望只有孤寂衰退的老年,感覺人間再也沒有溫暖,內心極爲痛苦自卑,家的破碎也致使許多孩子過早地失去了雙親的關愛、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籠罩着巨大的陰影。

  世人嚮往恩恩愛愛、如膠似漆的生活,然而即使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緣湊泊暫時相聚,一旦因緣盡時,必然隨各自的業力而漂泊。今世爲夫妻,來世或許成爲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甚至怨敵。“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到來各自飛”,“人有悲歡離合”,未來聚散不定,這又豈是耽著情慾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單巴尊者曾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上的遊人一樣。因此,對於人間聚散應當以放下隨緣的態度來看待。…………

  欲樂如美食中難以覺察的毒藥,初嘗使人愉悅歡喜、趨之若鶩,然而就是這情慾將人死死繫於六道輪迴之中,如春蠶吐絲一般,一絲絲、一層層自身作繭,還將自縛。正因爲歡愉,所以極難醒覺,於此之中沉迷最深。古往今來,聖者千呼萬喚也不肯清醒,世間無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難有第二者比此較更難看破。從古至今,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名流才士、普通百姓、少年老者,在這一關都難以跨越。

  而此情慾之縛極深極細,深是指多生累劫屢屢在此處失誤,爲之纏縛流轉卻難以覺醒,細是指乃至一念一思都如同遊絲,不絕如縷,難以根除。雖然有短暫的愉悅,然而可誤何過於此,苦患何過於此。古人云:“愛不重不入娑婆。”《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味,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由於情慾的重縛,導致我們在漫漫生死之中,難以解脫,如果不以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如何能斷絕這藕斷絲還連的癡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