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回答唉~小激動小激動 下面是正題我個人覺得,「別人的錯誤」其實未必是錯誤,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人故意去做錯的事嘛,如果別人確實做錯了,那隻要他意識到了,他自己也會譴責自己,這之上的責怪只會招人厭煩,如果他自己並不覺得自己錯了,或者明知道是錯事也要做,那就是他有這麼做的理由,在這種基礎上,就更不該指責了,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有錯,所以說了也白說~

指責這個詞包含了兩個意思:1,指出來。2責怪他。

合在一起就是,指出對方的問題,並且對其發動攻擊。

比如,你有道題的解題步驟出了一個錯誤,你的老師指責你「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犯錯?你腦子裡裝的是豬屎嗎?」

你有何感想?

如果不是有法律約束,真想直接一凳子砸死這個王八蛋。

指責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原因不在於指,而在於責。責往往意味著對對方人格上的攻擊。

單純的指出,比如,還是那個例子「你這道題解題步驟有誤,檢查一下。修正之後再交給我」。這時候你會生氣嗎?卡耐基的書我看過……怎麼說呢……看了他的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要獲取方法,倒無妨。如果想要了解這一切的根源,建議你了解一下「第七感」這個概念。

1 每個人都不是聖人,更不是完人。正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豐滿和骨感的差異來自於局限,而人作為感性動物,先天地決定了犯錯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2 人的成長不是年齡決定的,閱歷更多的是擴展一個人的邊界,在不斷犯錯中學習則充實邊界內的內容。因而要認識到犯錯本身的價值。

3 指責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因錯誤帶來的損失的不滿,但這樣的行為對事情結果本身並不能起到多大止損效果,很多時候會帶來內部糾紛,加大損失,所以指責本身無論對團隊還是結果反作用可能更大。而若是重複犯同樣的錯,那指責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敦促對方擺正態度。

4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可以稱讚勇於認錯的行為,但不代表不認錯本身就是罪大惡極。

5 犯錯以後,第一要止損,第二要吸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所以通過交流和引導,發現錯誤的原因是王道。

6 對於一個人而言,他永遠無法獨自生存。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還有他人的鼓勵和支持。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他的背後不僅要有他老婆孩子,還要有親人貴人朋友人生導師,更需要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7 功利一點的話,其實面對一件事,解決的方法千千萬,不過也分上中下等。指責屬於下下策,不利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最後再添點一個人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要學會分辨和原則,而不是陷入到很多無謂的爭吵中。學會愛自己,珍惜自己,讓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鐘更有價值是我們第一要學會的東西。哪怕你是選擇坐在窗邊發獃,也要學會享受此時的安靜和愜意。
當指責別人的時候,你的面目就是最可憎的

指責這兩個字本來就不是心平氣和的和對方交流

如圖

而且主要還是看誰指責誰吧要是父母啊,上司啊之類的最多的時候心裡是MMP的,很少有嘴上或者行動上對此事表達的厭惡

要是反過來的話

孩子在指責爸媽

職員在指責上司

再換個角度

跟你沒有交集的買菜大媽指責你為什麼不買她的菜

小區里跟你說話總共不超過三句的超市收銀員指責你為什麼不帶零錢因為她沒有零錢能找你

(沒有歧視任何職業的意思,只是舉個例子)大概已經慰問對方祖宗十八代了吧?要是殺人不犯法恨不得把他剁了吧?
閉嘴沉默
還是要分清場合,以及有錯之人是什麼地位,什麼性格,心裏面有數就行了
因為撕逼解決不了問題。其實主要還是看目的。想繼續一起解決問題,就談當下該咋辦。想卸責,就開撕!
套用安迪的話,別人有錯,你又何嘗無辜


因為沒人願意認錯,這是人性的弱點,就如同貪婪和恐懼一樣,無法完全消除。

區區人類

連黑洞都捏不爆

就在那裡定義對錯

你不覺得很傲慢嗎?

別人的錯誤?別人錯了也好,對了也好,黑洞可不管!你算老幾?就你話多?


不喜歡聽到別人指責自己的缺點這是人的本能,與生俱來,所以溝通的時候,尤其是第一次溝通,先要順應這一本能,才能獲得好感,最終同頻共振,甚至交成一輩子朋友,一起共事,性命相托都有可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