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是欲望的无底深渊

「大眼睛」的导演提姆波顿说:这部影片象征一个狂野的美国梦。

影片改编自1950~60年代美国画家玛格丽特基恩(艾美亚当斯)画权诉讼,她的画作有近十年的时间都交由其丈夫沃特(克里斯多夫沃兹)签名贩售,玛格丽特在离婚后与沃特对簿公堂,要回作品的所有权。

EYE01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是重建物质欠缺的年代,生活匮乏的单亲妈妈玛格丽特带著幼女到北滩投靠朋友,以低价在旅游景点帮游客画像,隔壁摆摊的沃特向客户推销著巴黎的街景,价格却比玛格丽特好上数十倍。沃特与玛格丽特搭讪,两人进而相恋、结婚。

沃特早先是成功的房屋仲介,有很灵活的生意头脑,却一心只想成为艺术家。在偶然与知名酒吧老板因为打架而上了头版,激发他与八卦纪者狄克合作,藉著名人、公家机关攀关系来哄抬知名度,沃特成功地将写上自己姓氏「基特」的画作卖出好价钱。并以此结合常民生活物品出现在杯垫、月历、海报等,东岸导演伍迪爱伦委托画像,本片导演提姆波顿是作品的收藏者,导演自己的作品从1988阴间大法师1993圣诞夜惊魂到2010魔镜梦游中海伦娜演出的红心皇后都不难看到玛格丽特大眼睛画作的影响。

基特夫妇在获得金钱交易的大成功之后,沃特开始恶言相向,外加暴力纵火,玛格丽特按捺不住被张冠李戴的意志难伸,要求离婚,而后在女儿与教友支持下向联邦法庭对沃特提出毁谤告诉,法官要求玛格丽特与沃特当庭绘图,来判断谁才是真正的作者,沃特假借肩膀受伤拒绝,而玛格丽特以53分钟当场完成一幅大眼睛,法官三周后判决沃特必须支付400万作为赔偿。

玛格丽特自述那段时间抑郁含泪的悲伤作品是她当时的心境写照,直到她移居夏威夷成为耶合华的见证人后,大眼睛的泪水焕然一新的变成喜乐与希望的欢愉象征。沃特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才是大眼睛流浪儿的创始者,是他鼓励玛格丽特执行,是他让作品受欢迎,大眼睛画作热销是夫妻两人的功劳,在画作签名是基于销售上的考量,因为「女人的画作并不值钱」。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波拉克与抽象画家妻子李克拉‧丝娜之间,艺术家与另一半的相互竞技、创意始终是个复杂的成份,我们很难评论真实场景中的人物艺术如果当成一种职业,那艺术家注定得面对生存需求与社会现实的试炼,作品纯粹追求自我转化与延续,显然不够买面包,也付不起房租,沃特扮演画作热销售的关键因素,从贫穷到富裕让玛格丽特甘心受爱与名利制约,但是当物质欲望满足之后,就再压制不住自我本我拉,金钱是壮胆助力,让蛇吞象的欲望借尸还魂,在索求高额赔偿之后,对于前夫的功过也引发玛格丽特过河拆桥的质疑。

大眼睛的绘图是一个很容易亲近、理解、共鸣的主题,它不似抽象绘图那样难懂,它讨喜,所以常常有人在画,以前有玛格丽特,现在有奈良美智,台湾也有画大眼娃娃的作品,他们散发出非常脆弱自恋的倾向,很容易令人产生共鸣。玛格丽特的成功仰赖沃特、八卦纪者的推波助澜。而日本艺术经纪商小山登美夫曾说:早期的奈良美智一张画三百美金没人要买,现在涨了五百倍,多的是排对买的人。

EYE02

不论是玛格丽特或是奈良美智的作品早晚期风格的差异并不大,如果真是好画,为什么乏人问津?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纵使我们相信每一个观者都有能力去诠释作品,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专家、世俗观点,人云亦云般风行草偃的影响,才是左右作品销售的真正力量。这同时也隐含另一个面向,如果艺术家作品的赞美是来自于与谋利团体的合作吹捧,那么作品真正的价值势必混淆不明。生活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从来不容易,要违背人类渴望舒适生活的天性,而去节制金钱与物资的获取,从来也不是黑白对错,而是更多的灰色层次。

这次没有强尼戴普,但是有艾美亚当斯,她的娃娃音和从「购物狂的异想世界」所延伸时而恍神、时而犹豫不决的表演,为超市购物加料成精神分裂的超现实场景,演沃特的克里斯多夫沃兹也很利害,男女主角两人都入围金球奖,但是最利害的是导演在片尾看似轻描淡写的现况陈述,意图对比提问:玛格丽特有钱住夏威夷,贫穷的沃特难道都没有功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