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什么改变你?

法蓝西斯培根:美丽。

记者:什么样的美丽?

法蓝西斯培根:男性的美,像是….米开蓝基罗。

2012年二月当法蓝西斯培根为 Henrietta Moraesn 画的画像被预计以2.3~3亿美元拍卖出(他早前的纪录是8.63亿美元),这位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口中:那一位画可怕图画的人。以他激烈而生猛的情感形象掳获人们的目光,他的画中经常出现一个像似玻璃又像似不锈钢的方形笼子伫立在平坦的地面上,把一个类似人的扭曲造形,孤单的安置在笼子当中。  

培根一

爱尔兰籍的画家法蓝西斯培根原本是位家饰设计师,他设计家俱、地毯,还登上设计杂志,在业界小有名气。早年游走于设计与艺术之间创作,直到看了毕卡索法国的个展130件作品后,才决心当个画家。培根说:他的作品受到毕卡索的影响,事实上在20世纪的许多层面都受到毕卡索的影响,在他的立体派作品中,人的组织没有完全破坏与建构,也没有详尽的研究讨论。言下之意,培根有意继续毕卡索未完全的领域,而确实也是如此,美术史学家说培根是毕卡索解构人形的接替者。  

受难

1930年晚期到1945的作品中--三联画(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在形式上有比较成熟的轮廓,为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开始令人瞩目的名声。从1940年代晚期到1950中期,他画了许多头像,流露出暴力、痛苦、孤单的视觉语言,记录战后的人生百态。培根和Lucian Freud, Frank Auerbach, Leon Kosoff都属于英国具像画派,和杰克梅帝一样子都表现战后的文化,他不喜欢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有关联,但是他的作品却往往令人想到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粗犷肆意的女性裸体。

从1960年中期起培根为他的朋友画画像,朋友们喜欢他的友善与聪明,纵使酗酒、同性恋与亲人反目加深培根的乖戾成份,让他经常在酒后变得失控难料,但是培根还算是个好相处的人。

重口味的视觉收讯

艺评家们指出培根的作品来自超现实主义、毕卡索、德国新表现主义,他解释:题材来源是选择性的,例如:教皇系列是从Sergei Eisenstein的默片(1925, The Battleship Potemkin)剧中护士满脸鲜血的灵感。他在报纸和杂志中搜集资料,在十九世纪Eadweard Muybridge的摄影两个交缠一起的裸体连拍、梵谷画作中找到绘画的题材,医学书籍则是他必备的参考书。在John Mayburry 所导演的培根传记电影---Love is the devil,描述培根与友人观赏拳击赛,在选手受伤时血飞洒在他的脸上,感觉鲜血流满脸时,他露出惊喜的一丝微笑,继续享受暴力的拳击赛。影片中还有许多画家对于酒与性、种种感官刺激沉迷的描述。   

护士裸体   

francisbacon         

培根是出了名的坚决反对抽象表现主义,他告诉Andrew Sinclair(培根回顾展的策展人):抽象无法表达情感上的冲动状态,但是具象可以,也不认为抽象可能表达崇高的美感,而画面上的情节叙事远远比美感来的重要。培根比较毕卡索与马帝斯,他认为马帝斯的装饰性大过毕卡索(那令人想起马帝斯,红色的合谐,1907,有红底色和蓝花朵壁纸的作品),但是他更欣赏毕卡索破坏与建构造形,所展现的兽性、残忍、蛮横特质。比照培根早期的作品Interior of a Room,1935,由菱形的花壁纸和黄绿色块界定的暧昧空间,马帝斯对当时从事饰设计的培根,影响也是有的。当被Sinclair问到:你有想过做抽象画吗?培根回答:我想要做形式,就像我原本在「受难」中做的那三种形式。形式是培根在绘画时首要考量的,作品外在的形式由二/三幅画组成时间的隐喻,画面则由透视的方框、舞台、扭曲的裸体来建构。培根没进过一天艺术学院,没和名师学画,更不曾在美术馆临摹大师作品,形式是培根从家饰设计那里得来的实务经验。  

头像三

暴力美学

形式底定,培根把暴力做为创作主要内容,从歌雅、德拉克洛到毕卡索,暴力主题一直令人非议侧目,确与培根有很深的连结,画家与暴力的牵扯来自于他体内焦虑的性倾向,与驯马师的父亲关恶劣,打骂是少不了的,他的父亲曾要马夫用马鞭打培根,并在发现培根偷穿妻子的内衣做女性装扮时,将他赶出了家门。培根离家后又遭遇同性情人的性暴力与遗弃,无依无靠的在柏林流浪。成年后在巴黎、伦敦的红灯区酗酒赌博,沉迷于感官的刺激

从早先的鼻青脸肿的变形头像到晚期开肠剖肚的凶案的现场联作,这些肉欲作品被放在一起观看时,它的道德成份就不停地重复提醒,像似培根暴力的另外一种强迫性放送。画面的感官刺激一如他对酒精、肉欲、暴力的嗜好,以惯用鲜血、精液、排泻物似的隐喻色彩,装饰极度扭曲的形貌,毫不留情的去冲撞感官限度,去揭露人性残缺的真实情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Roberta Smith说:如果画作有声音,那么法蓝西斯培根的画必定是尖叫声。艺评家David Cohen含蓄的说:法蓝西斯培根的作品是视觉的奢华盛宴,但是这种喜悦却参杂著罪恶感的心里成份当观者享受培根的盛宴时,以想像力的层面来说,也参与了伤害事件。英国美术史家Mark Roskill则说培根是有怪癖的画家,他的作品给人病态的感受,源于他所处的时代影响他的影像和心境。这让培根连年登上英国战后最令人厌恶的画家宝座。  

sand dune

对于培根的「暴力」深入研究的策展人Andrew Sinclair,则宣称画家花了半世纪研究内脏,然后弄碎它们,再吐出来。培根自己对「暴力」的解释:从表面上看起来,画中的血和肠子是恶意的,但是有它的功能;它们除了表现伤害和折磨的意图,还包含血和肠子粗暴、放肆的呈现方式,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让作品更清楚、更精确、更暴力。而培根笔下那些用暴力形塑的朋友们,一点也不像他所画的那样痛苦,他们大都是正常的生意人。尽管培根把面目扭曲、鼻青脸肿的伤害图像,归咎于形式上的目的,但是在感情上仍不免对伤害的图像产生关心与好奇----伤害的起因,它们是真的吗?有蓄意的引诱?按照培根的说法:我喜欢画照片,当朋友真正坐在面前会限制图面的表现,因为我喜欢朋友,不愿当著面画他们受伤害,我宁可自己受伤,那让我记得更清楚一点。

他对Sinclair说:我感受到影像的连续性,所以长时间持续只专研单一主题-----受难、教皇头像、二/三幅半人兽。我经常受到屠宰场和肉的照片所吸引,照片拍摄动物等待被屠杀的情景,从动物微笑著等死的荒谬画面,感觉到动物提高警觉,默默留意即将发生的事、很想逃跑。那些照片非常接近我「受难」的主题,或许对教徒、基督教来说「受难」有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但是对无信仰者,那只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一种人类以暴力对待其他物种的行为,一种独特的悲剧情节……当你走进肉舖,注视那些美丽的肉块,先联想到「屠杀」,然后是可怕的人生,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的结束。简单的说,那些表现扭曲、断肢、残缺躯体的暴力绘图真正用意与目的,其实是死亡的预言,是培根为死亡所准备的安魂曲。

后记

培根的作品很容易辨认和理解,放在许多难解的抽象画中,并不会特别的吸引研究动机,直到计划写这篇文章,看著他接受访问,面对人群忐忑不安、忸怩的表情,听他虚张声势干笑著说:「我的父母唾弃我,因为我喜欢男性,父亲在我16岁时,把我给他了的朋友,他是马场主人,也是种马,他爱上了我……从此以后,我是堕落的。」,看著培根的画,耳中回响起他慢慢条斯礼的声音:「我画,只因我希望被爱。 I painted to be loved. 」,重复地看著一页又一页扭曲面孔的画、撕裂的肢体,除了感到恐惧,无法承受之外,仿佛还有更多…..更多暗夜里的伤痛和眼泪…..

 

 

参考资料:

p625~629, Art in Theory 1900~1990 Anthology of Changing Idea, edited by Charles Harrison &Paul Wood, 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The Dualist, by David Cohen, Art in American, January 1997

Francis Bacon, 82, Artist of the Macabre, Dies / by Michael Kimmelman, April 29, 1992, New York Time

Love is the devil(movie), directorJohn May bury / actorDerek JacobinDaniel Craig,1998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cis_Bacon_(artis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