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真是一個好東西,每個人都能找出一堆愛它的理由。有故事的人,若是沒有配上點白酒的氛圍,都要懷疑這故事到底是不是摻了水了。沒故事的人,若是喝白酒,多半是真的愛喝。

  每個年齡層次的人,喝白酒的味道是不一樣的。

  幼年——烈。小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富裕。喝的酒在現在看來,很難擺的上臺面。但是,小時候的白酒,就是濃,就是烈,好像隔着桌子、聞着味道,便已經醉了。

  過節、串門走動、紅白喜事,大夥兒總會有齊聚一堂的時候,喜也好,悲也罷,主人家總會擺上兩桌,邀請大夥兒喝兩杯 。小的時候,最喜歡這種熱鬧,不僅僅能吃到平時少見的魚、肉。還喜歡大人們觥籌交錯的聲音。看着大人們喝的面紅耳赤、渾身酒氣,卻仍然認真專注的高談闊論。那時的白酒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未知的吸引。

  青年——苦。長大。卻又不是真的長大階段,雖然學校三令五申,爸媽耳提面命,卻仍然會揹着他們,偷偷和朋友們喝點。

  青春年少,總以爲自己經歷了所有的苦,暗戀對象不喜歡我,苦。考試沒考好,苦。買不起同學炫耀的東西,苦。每次喝酒,都是叫囂很多,聊天很少。這是年少時期,青春燦爛的記憶之一,也許關於友情,也許因爲懵懂的愛情,也開始經歷了無數的離別和重逢,多少個夜晚,伴着微風,將成長的苦澀一飲而盡。

  中年——潤。人到中年,早已在職場打拼多年,菜鳥變老鳥,老鳥成了公司主幹,喝酒應酬免不了。爲了養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在酒桌職場拼命。中國是人情社會,不和客戶搞好關係,人家怎麼會把資源交給你?所以喝酒成了一種學問,酒桌上該怎麼喝?該先給誰敬酒?該說什麼?都得拿捏的恰到好處。

  搖晃的酒杯,映着一張張臉。觥籌交錯間,喝下的酒,不似年幼時的濃烈,少年時的苦澀,有點潤。偶爾有些苦澀,但也無奈。有時想起少年時期朋友們的放蕩不羈,如今卻已天各一方,歲月實在是懷念。

  老年——淡。到了老年,該經歷的經歷了,該見識的見識了,不再嗜酒如命,不在火氣沖天。真好。點一盞時光的壽燭,照亮滿頭銀髮,挪動一把木椅,來到院子裏,於一方小桌擺上酒具,淺淺地酌上一杯。皺巴巴的手,握着歲月的風塵,把頤享天年的玄機深藏在慢慢舉起的酒杯中,深邃的雙眸裏溢滿幸福的味道。

  人生如酒,一滴酒的生命歷程和老人的命運連在一起,歷經滄桑,依然守候在生命的渡口,品味一口拼一拼酒的辛酸苦辣,在一杯拼一拼酒的暢快淋漓中盛開成一片晚霞。這時候,我們還能想起年輕時的事情,也會去買自己曾經愛喝的酒,可總覺得喝不出以前的味道了。淡了!記憶的味道,年輕的味道,都已經過去了,再品,也品不出來了。酒還是酒,只不過,跟以前自己喝的酒,不大一樣了。

  應酬會增多,一定要懂酒桌上的原則!會讓你節節高升!

  守時:現在的城市都擁堵,除非你是桌上最大的老闆,如果不是就別遲到。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一般都會等人齊了纔開飯,十幾個人等你一個,等的越久,就越討厭你,這樣的事兒多了,乾脆就不叫你。千萬不要玩“狼來了”,明明40分鐘才能到,明明你還根本沒出門,非要說自己馬上到。這個“馬上到”後就再也沒人信你了。

  另外東道主應該是第一個到場,其他人既不能去太早顯得幾個月沒吃了,也不能比上級來的晚。寧可提前到飯店玩手機,離約定時間早個五分鐘進場,不能讓所有人都歡迎你的到來。

  友尚往來:在哪裏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麼人吃;吃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吃的開心;誰買單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級別的人應該輪流坐莊。

  當然,有兩種人永遠不用買單:上級和被求之人。

  一般的原則是:誰喊吃飯誰買單,在誰的地盤上誰買單,誰錢多誰買單。

  也許某人和你吃飯他掏了十次錢,但你也必須回請個三四次,再或者你和東道主每次都爲了買單拉拉扯扯,但是三四次強行把小單給買了。

  守紀律:別人端杯你端杯,別人幹了你扭捏兩下再裝作不會喝酒慢慢幹了,別人夾菜你夾菜,別人站起來你就站起來,大老闆敬酒一圈後你再敬,別人安靜你也安靜,別人喝湯你也喝湯。

  但凡吃飯,都一定是有組織有目的有主有次的一場局部戰爭,子彈都是打那些顯眼的人,好印象也總是給那些守紀律的人,這樣下次別人纔會喊你。

  誰買單,誰安排座次:基本上在中國吃飯,都不要做第一個坐下去的人。

  如果你位尊權重,如果你是甲方,如果別人有求於你,別人自然是把主位給你,即便如此,也得在東道主請求下再三推辭方可入座。

  其他人只管站着等主人安排位置,或者直接把最次的上菜位先坐了,然後再被主人邀請到某個位置上。你永遠不知道來賓之間是什麼關係,你如果硬是插在夫妻,情侶之間,你就看臉色吃飯吧。

  誰買單,誰就有話語權:如果你只是一個列席的食客,不要比主人說話更多。除非你是小品相聲打鼓說唱演員節目主持人什麼的,而別人也希望聽你來一段,除此之外,就是看買單的表演了 。

  你如果不服,先把錢包拿出來把單買了。人家請客,總不能自己埋頭苦吃把自己那一份吃回來吧?人家花了錢自己又不能多吃,你還和人搶着說話,有沒有天理了?

  夾菜這種事情,要慎重處理:你是個男的,不要給人隨便夾菜,尤其是給女性。

  如果你是個女的,也許特討厭別人用口水筷子給你夾菜,可以說自己在減肥,然後把硬塞給你的東西放骨碟裏不吃。現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什麼都吃過,不像困難時期家裏打個牙祭生怕客人沒吃好,一陣亂夾。

  搞清楚狀況,再行動:身邊坐一異性,搞清楚她是一個人來還是兩個人來,和桌上誰的關係如何再說話,不然會有麻煩。

  桌上有大老闆在,就別談自己的小生意,就算你是大老闆,也得看桌上有沒有上級和更大的老闆再吹牛。你得明白,這是別人的飯局,不是你的演講會,周圍坐的也不是你的下屬和員工。

  人擡人高:這吃飯不是好聲音,不是智力競賽,不是急轉彎,不是連連看,也不是愛消除……PK起來並不精彩。大家是來找樂的,不是來拼命的,不是花錢花時間來聽你吹牛的。

  別人講,你誇,再有人講,你也誇,總之,把別人點贊點夠了,自然別人也會過來找你點贊,你這時候需要的就是一點點謙虛,就可以深不可測了。

  如果您覺得這些太假,那就大可以不做聲,只對發言人微笑一下,開席二十分鐘後下位把每個人挨個敬一下,問別人怎麼稱呼,然後把對方級別擴大個1~5級(比如業務員喊某總),並且牢記對方名字及級別即可。

  保守祕密:也許你會發現朋友的老婆也被邀請來吃飯,並且和某總很熟的樣子;

  也許你會發現上級在酒桌上喝多了稱兄道弟,和你說些你不該知道的祕密;

  再或者在某個高級會所,你不能輕佻地過去打招呼揭老底,再或者是某熟人帶的是情人出場,你都必須保持緘默,如果你還想和他們一起吃飯,並且順利打入他們的另一個圈子。舊日糗事也不要再提,除非你真是來踢館的。

  不要隨便勸酒和醉酒:等級不夠就沒資格勸酒,勸酒都是在熟人和同級別的人之間,你一小跑龍套的逼着上級幹了,就不合適了。

  另外開車的,不喝酒的,酒量小的,異性的,說不喝,你就不能勸,消除尷尬的方法只有一個“我幹了,您隨意”。

  額,你要知道,一人醉駕,全桌遭殃啊。如果你有酒後多話多動症,請嚴格控制您的酒量,切記。

  點單和買單都需要智慧:別人請客,就別點菜,真要自己點,就問問服務員有什麼特色菜然後挑個便宜的點了,然後讓給女士或者東道主。

  自己請客,那務必得有一兩道印象深刻的“狠菜”,免得別人嫌菜檔次不高格調不高就不和你玩了。

  該你買單,就自覺趁上廁所偷偷買了,不該你買單,你就可以裝傻趴桌上睡覺。別每次都裝作掏錢包手卡兜裏不動還空喊不行動,只需要說聲“謝謝,下次我請”就行了。

  認識人最快是在酒桌上,得罪人最快也是在酒桌上,且吃且飲且珍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