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疲勞程度通常與組織中乳酸鹽濃度相關,因此乳酸鹽被很多人錯誤認為是造成代謝酸化、運動中疲勞及之後酸痛的原因。運動導致的代謝酸化確實導致訓練中的肌肉疲勞及酸痛,這是由於氫離子累積降低細胞內pH值,通過抑制鈣離子與肌原蛋白結合或橫橋轉動,抑製糖酵解作用,直接影響肌肉的收縮,並且降低酶的轉換速率。但在糖酵解中,從磷酸甘油酸激酶經丙酮酸分解為乳酸鹽的過程,並無氫離子被解離,反而會消耗並鹼化細胞。目前多數研究認為線粒體外ATP水解,才是細胞內酸性負荷增加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乳酸鹽可作為能量物質在肌肉中被氧化,在運動時間較長及運動後恢復時,乳酸鹽也可運輸至肝臟轉換為葡萄糖。休息時血液與肌肉中乳酸鹽濃度很低(0.5-2.2mmol/L),隨著運動強度增加,極度疲勞時至少高達20-25mmol/L,其中II型肌纖維的最大堆積速率為I型的兩倍。一般情況下,血乳酸濃度峰值出現在運動結束後5分鐘,恢復至運動前水平約需1小時,採用主動恢復清除速度較被動快。延遲性肌肉酸痛出現在訓練後數十小時,由此可見其原因也不是乳酸堆積。

關於乳酸還有一些相關概念,其一為乳酸閾值(LT),是血乳酸濃度從休息水平突然開始積累時對應的運動強度,代表身體開始大量依賴無氧代謝途徑供能(無訓練者50-60%,有氧運動員70-80%最大攝氧量強度)。當運動強度繼續增加,第二次急速升高稱為乳酸堆積點(OBLA),與開始募集中等和大型運動單位時間點一致,並與大量募集II型纖維相關,這時乳酸濃度約為4mmol/L。在接近或高於LT或OBLA強度下訓練可使乳酸堆積曲線右移,即乳酸堆積出現在更高運動強度下(線粒體數量增加及激素水平改變)。

總之乳酸並不導致訓練中及之後的疲勞不適,但其水平可代表訓練強度,進而作為指導訓練的指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