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停辦了一年時間之後,在衆人的期待之下,2019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將回歸北京,並定於5月和7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分別上演兩部大劇場作品《“龍”的憂鬱》和《僞君子》,新一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主題是“變與不變”。戲劇迷一直高度關注“林展”的迴歸,可此次迴歸看上去有些“體量縮水”?以及主題“變與不變”該如何解釋?新京報記者採訪林兆華戲劇工作室負責人、林兆華導演的兒子林熙越,及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利做出迴應。

  1.主題“變與不變”了什麼?

  對於“變與不變”這一主題的設定,張利解釋:“‘變與不變’闡釋了我們既順應林展的傳統風格,又響應時代的審美取向,力求在表現力方面爲廣大觀衆獻上獨具特色和符合時代氣質的藝術作品。”

  而對於林熙越來說,他心中的“變與不變”就是父親林兆華一直對邀請展堅持的原則:“老爺子總是強調林展就是想請來國際優秀劇目交流交流,不想把戲劇展做得那麼‘端着’,選戲也是依據老爺子個人的想法。”

  2.爲何“體量縮水”?

  迴歸北京後,目前邀請展定檔的只有兩部大劇場作品,爲此林熙越解釋道: “在第一年迴歸北京的情況下,我們想先保證劇目的品質,做到‘少而精’。我們原計劃是‘三大兩小’的邀請規模,但因爲受邀劇院檔期等問題並沒有完全實現。但未來的戲劇展還是會慢慢一點點做紮實,讓它更接北京的地氣。”

  3.理想中的“林展”?

  “在這裏喜歡就要喜歡得真真切切,想罵就要罵得痛痛快快,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是想讓更多的年輕戲劇人擁有創作的話語權,而不想成爲專家主導下的戲劇展。”林熙越反覆強調,希望大家來看林展能抱着更輕鬆的心態,“大導一直說,戲劇就是遊戲,戲劇是自由的。‘林展’是一個代表藝術家個人趣味的邀請展,所以從劇目的選擇上,我們就是這樣一種態度,希望大家不用以上課的心態來看戲,而是一起輕鬆地來玩玩。”

  4.爲何挑這兩部作品?

  據悉,5月10日至12日,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開幕大戲的作品,是法國導演菲利浦·肯恩(Philippe Quesne)和他創辦的“玻璃缸工作室”劇團(Vivarium Studio)帶來的2008年作品《“龍”的憂鬱》。另一部作品,則是由奧斯卡·科索諾瓦斯執導,立陶宛國家話劇院演出的莫里哀喜劇《僞君子》,該戲也是2018年第72屆阿維尼翁戲劇節主單元邀約劇目,此次將於7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上演。談到這兩部作品的推薦理由,林熙越表示“這兩部戲最關鍵的是很好玩、很有趣、很新鮮,大家看起來會很輕鬆、愉快,每個人看完戲都能有自己的感受。”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郭利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