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汽車人眼裡,互聯網造車者像是一批突然闖入的「野蠻人」。他們拿著炫酷的、黑科技的、充滿不可思議元素的概念車照片做成的 PPT,吸引足了羣眾的眼球。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無人駕駛、智能交互等必然是未來汽車的演化方向。問題是:這麼多玩家到底,誰認真了呢?

距離2014年夏天,馬雲與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初次見面,簽署互聯網汽車合作協議已經3年。這三年裏,兩家巨頭合作的產物——汽車互聯網公司「斑馬」,一直過份低調地存在著。

馬雲在2016雲棲大會上發表了「五新」演講,談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其中在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中都談到了「大數據」,他把大數據定義為一種越用越值錢的「新能源」。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芝麻信用在分期購物、貸款等方面的運用,個人信用大數據開始關係到生活得方方面面,信用積分越高所享受的服務等級越高,貸款的利率更低。

除了零售、金融方面的應用外,在互聯網汽車上,大數據也開始發揮作用,也是「越用越值錢」。

雲棲大會期間,首臺量產互聯網汽車——上汽榮威RX5進行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汽車拉力賽,這比賽與傳統的汽車拉力賽不同之處在於,比拼的不單是駕駛技術、駕駛速度,而是喫貨的戰爭、Mr.神祕、時空拍攝、節油挑戰、雙盲導航五大方面。

那臺搭載著斑馬系統的榮威RX5,上市3個月訂單突破1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爆款車、網紅車,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從雲棲小鎮到陝西安康的拉力賽的9輛榮威RX5互聯網汽車,連續跑42小時產生了4T的大數據,相當於150部超清電影。

而這些數據包含了路況信息,車輛狀況,交互數據等,可為路政部門、汽車導航地圖、市政建設等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還能幫助互聯網汽車不斷迭代、進化,讓互聯網汽車越來越智能。

而這也是互聯網公司造車的重要原因。


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進軍互聯網汽車行業並不一定是造車,他有可能只是供應零部件而已,那麼高通跟黑莓目前來看,也不太可能自己會去生產汽車,只不過是來參與汽車行業的這一輪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變革而已。

互聯網科技公司為什麼會進入汽車行業?原因很簡單,因為汽車行業發生了,或者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正是由於這兩個趨勢,互聯網科技公司纔有機會進入汽車行業,否則他們永遠只是在汽車行業的邊緣。

先看電動化,這意味著汽車的零部件會大量減少,造成了門檻會大幅降低,這才使得一些汽車行業之外的投資者有可能來造車,裡面就包括互聯網科技公司,因為這些年互聯網科技公司發展的非常好,簡單講就是很有錢。

再說智能化,這個更好理解了。很多智能化的硬體以及軟體都依賴於互聯網和科技公司來提供支持。下面簡單說一說互聯網科技公司進入汽車行業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

第一,互聯網科技企業進軍造車領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的激烈,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兒,不過目前全球大多數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造車計劃目前都還沒有成型,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可以說是沒有近憂但有遠慮的事。

第二,互聯網科技企業進軍汽車行業帶來的品牌主張和理念很不一樣。他們非常重視用戶體驗以及互聯化與智能化,儘管新車君認為他們不太可能顛覆傳統汽車行業,但是會對傳統汽車行業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促進他們改革,改變自己,這讓我們對未來的汽車這個產品也有了更多期待。

第三,電動汽車而興起會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產生巨大衝擊,這意味著原來所有缸發動機和變速器相關的製造企業,包括上下游供應商都會受到影響。

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必須要看到這一個大趨勢,主動求變,纔可能明哲保身。

完畢,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新車新技術。


謝邀

1.首先傳統的汽車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技術的發展讓汽車行業的准入門檻越來越低,這也是毫無工業基礎的我國國產汽車這幾年能在汽車市場大放異彩的原因之一。 准入門檻低纔有科技公司進入汽車行業的可能性。

福特汽車生產線

2.互聯網產業這幾年也呈現井噴之勢。讓互聯網科技公司積累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和充足的資金。這就為製造互聯網汽車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物聯網的發展也讓汽車和互聯網的結合提供了可能性。

3.人工智慧是下一個行業爆發的點。這幾乎是所有科技公司共同認同的觀點。智能產品、智能家居以後會替代我們現有的產品。互聯網接入汽車會讓我們的出行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汽車行業版圖也可能會重新劃分。汽車行業又是巨大的市場,科技公司憑藉其技術優勢和資本積累自然想分一杯羹。國內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也早已開始了智能汽車的前期研發工作。

綜上所述,科技公司造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最近兩年互聯網領域掀起了一股「造車」熱潮,從樂視到百度,再到谷歌和高通,甚至一些剛拿到投資的創業型企業,都開始造車。近日,黑莓和高通也宣佈聯手進軍互聯網汽車。那麼,科技巨頭為何癡迷「造車」呢?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度普及,AI也逐漸成熟起來,無人駕駛汽車已經由概念,逐漸變成行業趨勢。對於豐田、寶馬等汽車製造商而言,無人汽車是一個機遇。同樣,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無人汽車是一個風口,這是很多科技巨頭紛紛下海造車的原因所在。

  從表面來看,諸如百度、谷歌和高通這樣的科技巨頭在無人汽車研發方面有先天的優勢,事實並非如此。的確,無人汽車的重點不再是諸如發動機、變速箱等硬體技術的研發,而是基於汽車的智能化。眾所周知,百度在AI領域有一定的積累,谷歌也在自動駕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優勢,都是科技巨頭「造車」的競爭力。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最近兩年已經相對成熟,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無人汽車的門檻。

  客觀地說,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科技巨頭們比豐田、寶馬等傳統汽車製造商有優勢,但在汽車製造方面,科技巨頭沒有任何的積累。嚴格來說,無人駕駛汽車有兩部分組成,車是硬體,無人駕駛技術是軟體,高通和黑莓們的優勢是軟體領域。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不會造車,無人駕駛就沒有硬體平臺去運行。與無人駕駛技術相比,造車的技術門檻更高,而且需要長時間的路試。既便是解決了造車的技術難題,量產對科技巨頭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嚴峻的挑戰。

  具體來說,造車不僅僅需要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還需要搭建一個龐大的供應鏈,解決汽車每個零件的生產問題,還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研發人員,而這顯然是科技巨頭們不具備的。所以,互聯網造車運動,就是一個概念式的營銷噱頭。當然了,也不排除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的策略。未來,黑莓與高通如何造車,這值得期待,但困難也需要正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