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甲中醫院看病,一個普通的感冒看中醫,一個藥方20種,看月經不調,一個藥方32種。可是過去的醫書藥方,一個藥方纔6種,最多的也不夠12種。


一個原因是像另一位答主說的,純中醫不開大處方就養不起家。常用的中草藥實在是沒便宜到什麼利潤可言。醫院也好藥店也好不會花大價錢養著一個不能給自己創收的醫生。這和醫生看病本事強不強沒關係。

二來也是現在病人不像以前那樣得病單純。生活條件好了以後,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的情況增加,病人病症往往是寒熱虛實錯雜著來,用藥也就相對以前複雜了。


謝邀請,前中醫。

因為不開大方的中醫都餓死了。。。

不是開玩笑。本人當醫生時候講良心,不該用的葯一律不開,處方多用經方。一劑葯幾塊錢。

然後麼,養不起家,辭職改行了。


基葯比和葯佔比

醫院是有指標的,這兩個比例不達標,輕則扣獎金,重則停職。

這兩個政策99.9%的患者不瞭解,患者只發現兩點。

1. 不疼不癢的中成藥開的更多了。

2.小病也要做一堆檢查。

第一個不能詳細講,講講第二個

比如一個人患感冒,去了醫院,醫生開了一盒感冒靈,藥費10元,葯佔比就是100%

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怎麼降低葯佔比呢?

做個15塊錢的血常規吧,葯佔比就降了一大半。

檢查結果回報WBC升高,開點中成藥抗炎,基葯比也提高了。

於是患者拿著成百上千元的處方,悻悻的走了,走之前還往門診門口吐了口痰。


1、錢。

2、亂槍打鳥。

3、現在病情比以前複雜。


瀉藥。

我開方子比較大,對於那種毛病一堆的老年人,也是二十味左右。

其實並不想多開,只是寫著這著就那樣了。

都說大處方的肯定不是好中醫。我是認同的。應該是我目前學藝不精造成的。

好在療效還行。

對於年輕的癥狀不那麼複雜的,開出的藥味就少些。


你說古方,張仲景的方的確是味數少,可是你看量了麼?

比如桂枝湯

古代劑量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我用大棗一般開15g,大致就是三到四枚大棗,而傷寒論中用12枚大棗。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克。

單味是可以治病,可是,現在的醫生誰會用單味葯來治病?即使用,量也很大。我跟國醫大師王琦教授以及全國基層名老中醫王杏林老師以及我老師浦仕彪老師(中醫學博士後)用的方都很大,一般15味以上。

方的搭配是講究的,不是說按照中藥學課本或者本草綱目隨便加加減減。

你說感冒,經常用的方比如荊防敗毒散,你可以查查多少味。婦科月經不調常用的溫經湯,你也可以查查有幾味葯。並且看病不是照抄原方,是加減。

最後,還是要看療效。用三十味可以給你治好和用三味葯幫你治好達到的不都是一個效果麼?

比如,丹梔逍遙丸(逍遙散用柴歸芍,薄荷苓術煨姜草)就用了丹皮,梔子,柴胡,當歸,白芍,薄荷,茯苓,白朮,煨姜,炙甘草十味葯。可是,臨牀都是加減。


我感覺原來的方子單味葯的藥量大。。。。然而現在藥典吧。。。。超過瞭如果喫了不舒服,責任是大夫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