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家庭環境和父母性格的影響,有的孩子在家裏坐不住,喜歡到外面“瘋”,遇到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同齡小夥伴,很快便混的很熟,但往往也會經常闖禍,讓爸爸媽媽頭疼不已;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喜歡“宅”在家,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對他們來說都提不起興趣,即使和大人一起出去,遇到小朋友也往往玩不到一塊。“熊孩子”和“宅童”,都成爲家長在教育孩子路上的一塊心病。

  在很多家長的眼裏,別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羨慕的對象。就拿“宅童”的家長來說,每每在路上遇到別人家瘋玩的孩子,不是做遊戲,就是跑跑跳跳,再看看自己家的娃,遇到陌生人都要躲到大人背後,不免有些焦慮:孩子從小就這樣,上學之後會不會性格太過孤僻?能不能交到朋友?和老師同學如何相處?

  01

  爲什麼有的孩子只想呆在家裏,不想到外面“瘋玩”

  有的家長認爲,孩子的性格隨父母,爸爸媽媽有一方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而不喜歡喧囂,孩子自然也繼承了父母“宅”的基因。其實造成孩子這種性格的因素有很多,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總結如下:

  1、孩子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老人沒有精力陪孩子出去玩,造成“宅”在家的性格

  能做全職寶媽整天圍着孩子轉的女性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家庭都是孩子爸媽上班掙錢養家,由於工作性質和工作地點的限制,造成很多小孩在一歲前後就交給家裏老人照看。而老人帶孩子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他們放在自己視力所及的範圍內。

  老人的活動範圍畢竟有限,基本上每天都圍繞這自己的家,所以即使出門買菜,也要留老闆在家看着孩子。孩子想要出去玩,一是鄰居家沒有同齡的小夥伴,二是老人也不可能和孩子爸媽一樣,帶他們到公園、遊樂場去轉悠,所以只能在家呆着。

  其實孩子爺爺奶奶有時候也就覺得孩子應該走出家門,在父母回家看孩子的時間,也都鼓勵他們帶孩子出去玩。可是畢竟大部分時間都是由他們來帶,客觀上造成了孩子足不出戶的生活狀況。

  2、家長覺得孩子體質差,擔心他們在外面玩容易感冒和生病,所以不敢讓他們過多的外出

  另外一部分家長覺得,自己小孩經常生病,身體抵抗力太差,稍微有點風吹就怕孩子感冒發燒。再加上外面的空氣經常有霧霾,不如家裏空氣質量好,實在不行,就在家開着空氣淨化器,這樣也不比去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差。

  他們覺得,在外面“混”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講衛生,把自己衣服弄的黑一塊白一塊不說,還經常滿手泥巴的和別的小孩追逐打鬧。在一些對孩子管教比較嚴格的家長看來,與其這樣把孩子放在外邊放養,不如在家多看看書,看看電視,畢竟在家呆着要少生病,也少讓父母折騰。

  3、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相比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在家玩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

  作爲另外一個孩子不願意出去的原因,就是他們也在父母的影響下,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尤其是男孩子。比起去動物園和遊樂場,他們更沉迷於手機遊戲。如果讓他們選擇在家玩玩具和去遊樂場,他們可能會選擇後者;但要是讓他們選擇看動畫片或者玩手機遊戲,孩子往往不假思索的選擇手機遊戲。

  其實造成這種原因都歸咎於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影響。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是“機不離手”,哪怕吃飯上廁所都抱着手機不放,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也會對手機裏的內容產生興趣。尤其是遊戲,很多孩子都是遊戲天才,大人玩的小遊戲他們一看就會,甚至比家長玩的還溜。當他們沉迷於遊戲之後,別說是玩,就是寫作業、吃飯都會和家長叫條件,不讓玩就不吃飯。

  02

  上小學後,在外面“瘋”玩的的孩子和“宅”在家裏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如果說在上學之前,“熊孩子”和“宅童”還看不出什麼太大的差異,那麼在上小學後,這兩種小孩在諸多方面都會表現的不一樣。

  1、在外面瘋玩的孩子處處爭先,宅在家的孩子畏縮不前

  也許家長會發現,在上學之後,往往很“出名”的小孩總是大人們所說的“熊孩子”。天天捱罵的他們,在上學之後卻處處表現自己。學習成績先放一邊,比如學校有什麼歌唱比賽、志願者小組,這些孩子往往會自告奮勇,而那些“宅童”則對這些活動不太上心。

  就拿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來說,參加這些活動第一個要膽子大,在大家面前不害羞,不慌亂。野慣了的孩子簡直就是天生參加這些活動的料,甚至不用父母督促,他們也想在別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相反,宅在家的孩子往往很膽小,很害羞,讓他們在臺上當着老師同學們的面進行比賽,簡直要了他們的命。

  這時候,宅娃和瘋玩的娃在自我表現方面差異明顯,而再讓宅娃短時間內變得更加外向和大膽,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

  2、當孩子自己遇到事情,在外面瘋玩的孩子會自己處理,宅在家的孩子只能靠父母

  其實不難理解這一點,在外面瘋玩的孩子,平時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是自己和小夥伴們解決,很少依賴家長,當然也包括一些調皮搗蛋的事。但正是過早的讓他們接觸到身邊的“小”社會,纔剛好鍛鍊了他們自立的性格。

  而宅在家的小孩,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媽媽給我這個”“奶奶幫我拿一下那個”,自己最多走幾步就能辦到的,卻非要讓家長幫忙來做。當然這個說的有些絕對,但是一個人玩和多個人玩,畢竟對孩子性格和自立能力相差甚遠。

  3、瘋玩的孩子見多識廣,宅在家的孩子見識有限

  很多小孩在寫作文的時候,都對題目要求的很多動物感到陌生。“媽媽,公雞我都沒見過,不知道長什麼樣”。讓他們分清公雞母雞、冬瓜南瓜、韭菜和芹菜,往往結果令家長吃驚。怎麼這麼簡單的問他孩子居然都不知道?這樣難怪,平時孩子宅在家裏,對這些動植物只能在圖片上見到,而在外面瘋玩的孩子,卻可能早已經在菜市場、菜地見到這些實物。

  4、運動會往往是瘋玩的孩子表演的舞臺,宅在家的孩子淪爲觀衆

  學校運動會的報名並沒有對孩子有限制,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報名。但是結果往往是這樣的:在外面野慣了的孩子往往都會積極參加,而宅童則寥寥無幾,即使報了名,很快也會被班級內部篩選給刷下去。沒辦法,孩子的身體素質在那擺着呢。

  經常出去瘋玩的小孩,一般都比較“皮實”,運動能力也很強。小區的各種健身活動器械幾乎都被他們玩遍了,而且還會做各種花招,有些家長看了甚至都有點擔憂,比如倒掛、爬高。而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孩子,有些健身器械甚至都不知道怎麼玩,而跑跑跳跳這類的運動,對他們來說都太難了,和那些常常“混”在外面的孩子,身體素質和膽量上,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在運動會上,往往取得好成績的,都是那些經常在外面玩的孩子。

  03

  在對待孩子該在家呆着還是出去玩,家長存在哪些誤區?

  第一、覺得孩子年齡小,難免膽小不敢接觸別人,長大了就沒事了

  確實,孩子年齡較小,害羞害怕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家長放任他們不接觸別的孩子,不接觸外面的世界,長此以往會形成他們缺乏交流、膽小懦弱的性格。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大部分都獨處慣了,但是就是在這個學前階段,對於他們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該鼓勵他們多和別的小朋友互動,做遊戲。對於膽小怕事,應該以身作則去鼓勵和培養他們勇敢的性格,而不是放任自流。否則將來孩子長大,也會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造成情商低,自控能力差的缺點。

  家長要經常帶着孩子走出去,讓孩子更多的去接觸小朋友,陪着孩子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讓孩子看父母如何與其他人交流接觸,鼓勵孩子,慢慢讓孩子學會社交。

  第二、覺得待在家的孩子是他的天性,父母不比過多幹預

  或許有些家長認爲,每個孩子的性格都各有千秋,這才構成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否則每個人都活得千篇一律,那麼還談什麼個性。

  誠然,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多是不以大人的影響改變的,但是,面對孩子性格的缺陷,家長如果不加以干預,那麼就是家長的失職。

  喜歡宅在家裏的孩子最明顯的性格缺陷就是溝通和探索,而這兩點正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的地方,明知道宅在家對小孩的性格發展沒有好處,卻對此無動於衷,等到孩子性格已經固定不可改變的時候,家長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多和別人接觸,多溝通,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讓孩子養成善於交流、善於探索的性格,會對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熊孩子”和“宅童”在上學前後性格養成的分析和家長的誤區。上小學後,這兩種孩子的差別會越來越大,家長要做的,不是強行改變孩子當前的習慣,而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干預,讓他們更能融入到學校和社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