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採訪了美國互惠生Della同鞋~作為一個已經在美國生活了4個多月的互惠生,她有什麼想要分享給大家的呢?

一起來看看吧,這裡有很多你想了解的內容喲!

Q:你是幾月幾號到達美國家庭的?

A:我是今年6日7號到達家庭的,現在已經4個多月,互惠之旅的1/3即將過去啦,好快!

Q:你的美國家庭在哪裡?

A:在加州舊金山灣區,和氣候特別宜人! 而且面試的時候,家媽就特地說我們住的地方是美國安全排名前幾的地方~

Q:家爸家媽分別做什麼工作?

A:家爸是麻醉醫生,家媽在哈佛做了幾年研究以後不想做了~隨性地又去讀了醫,現在是住院醫生第一年。

Q:孩子有幾個,幾歲了?

A:孩子只有一個,3歲女孩~

Q:你覺得互惠家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好?

A:理性,講道理,又暖心,我來的第二天是陽曆生日,晚上家媽偷偷買了蛋糕和禮物就給我慶祝生日啦。

Q:美國培訓內容是怎麼樣的?你有哪些收穫?

A:印象深的是急救培訓。培訓的老師們都特別溫和耐心,細心到什麼地步呢,朋友感冒了跟老師一講, 老師拿出一盒子葯 (看來是準備已久) ,很貼心啊真的是。

跑題了,急救培訓在國內很少的,但是來了以後發現這裡任何公共場所都有急救用的AED,公共設施也很照顧能勢群體。

Q:你遇到了哪些文化差異?

A:文化差異,嗯,舊金山真的是華人太多了。。

要說差異的,兩周前給老師發郵件請 6周以後的假,因為休一周年假去拉斯維加斯,要錯過一節課以及那堂課的測試,問老師能不能提前或者推後測試的時候,老師說你好好享受旅行吧,這個到時候再說。哄哈哈哈我的心!

美國的課堂和我以前上課的不太一樣,顛覆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比如,第一節課會是介紹課,介紹課程內容安排和要求,如果學生覺得不感興趣 ,是可以退出的。

考試方式也不是期末考試一刀切, 而是平時課堂表現,出勤,作業,測試以及最終考試的成績都在一起,就是說平時只要有認真讀書,期末是不擔心的。

課堂氣氛也是不一樣,學生可以diss 老師,閑暇時候還會討論討論最近的新聞,烘焙,好玩兒的地方,沒有距離感。

Q:中國人和美國的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

A:梅梅老師總結過 :美國人講究利益。

一開始我並不習慣,還是一副慷慨大度不計較的樣子,現在想想就是表面這麼說說,最後怎麼能不計較呀。

家庭雖然是中國人,但是在美國幾十年,也有一些美國的風格。和他們相處,我也有很多成長。我一開始並不擅長說no,一來覺得無所謂點事情順手就做了,再者不太好意思講出來。

後來發現這樣只會越來越負能量,心裡會有很多抱怨。後來鼓起勇氣和家和爸聊了聊,發現有些規定是他不知道的!

我們隨即談清我的工作範圍,家爸說劃清工作範圍還是好的,工作範圍內的我們當然是想你能做的好,之外的不讓你做,如果你做了我們也會有感激之心,而不是還覺得你做的不夠好。

可能這點比較適用於第一次請互惠生的家庭,我家從一開始搞不清工作時間到現在一切清晰,我科普過很多次,也尋求過很多次中惠老師的幫助。也說明了互惠生一定要搞清楚規則和權益的重要性。

Q:美國交通情況如何?

A:真的是很好,開車很規矩,大家都很有禮貌。紅燈右轉一定會看主幹道車流,換線一定會打轉向燈,打燈以後後面的車一定會留出空間讓你進。感受最大的就是不會亂插隊,大家都按照規矩來,也不會闖行。

還有就是禮讓行人,看見人,一定會停下,行人第一。美國可能地方太多了,所以禁止停車的地方是絕對不會有人停的。

Q:美國和你在國內想的一樣嗎?

A:不一樣,正確說,在國內沒怎麼想過美國的情形。但是當我真的到達了這裡,生活在了這裡,我感覺這就像是贈送給我的禮物,酸甜苦辣我都愛,收穫太多。

以前想的美國還是自由民主的國度,來了以後也見到了很多民主統治下的另一面,慢慢深入和了解,相信我會有自己對美國更深入的看法,而不是在表面~

Q:你覺得美國安全嗎?美國槍支問題你怎麼看?

A:我覺得還是安全的,可能和寄宿家庭本來就在很安全的城市有關,附近也發生過很多槍擊案,雖然很近,但是總覺得和自己沒關係。。。

不開車出門的話,尤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就是保持謹慎和要有安全意識吧。

我們有次坐bart(類似地鐵)出去,回來時在站台去停車場路上,晚上八九點了,就有一個男人問路,還一起進了電梯,進電梯他就和我們講他最近剛失業,我和小夥伴直接找借口開電梯走了去了有工作人員的地方。可能他是好人,但是晚上的美國還是要小心。

Q:在美國遇到哪些有趣的文化了嗎?

A:美國人注重家庭,休息時間就會不停地出去玩兒,絕對不會宅家裡。

還有不停的收信算嗎?各種申請都會留地址,有事情就會發信件,家裡每天都會收一些信,家和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拆信,哈哈。

郵箱也很重要,雖和然簡訊也能做到,但是還是覺得不一樣,也越來越接受這樣子。

Q:你在美國什麼時間去上學?

A:我選的課是周五上午去,9:10-12:00

Q:離家庭遠嗎?什麼交通方式?

A:開車十分鐘嘻嘻嘻,家庭建議我就近讀書,這樣一切都方便,我太想去遠點但是學費便宜的學校了,為此家庭說哼那大不了給你出6學分學費啦。

美國的公共交通,真的很慢。。。

Q:你去的哪個學校?課程怎麼收費呀?

A:College of San Mateo,學校在山上,一覽灣區景色。

很幸運。我修到了自己的專業課,dental sicence 這門 課3學分,將近900美金,其實加上包季度的停車費已經900多了哈哈~

Q:互惠生照顧孩子累不累?

A:怎麼說呢,剛來自己也不適應,畢竟要迅速轉換,但是適應了以後還是可以的。

現在基本穩定,工作日6:45-9:30準備早飯和在學校吃的午飯,吃早飯然後送孩子去學校,再回來收拾一下。下午3:00-8:30接孩子,出去玩兒會兒回家準備晚飯,吃完飯帶孩子玩兒會兒收拾一下。

周末有時候會上5小時,但是也是準備早午飯這樣。白天有大把的時間以學(hui)習(huo)

Q:你和家庭相處的怎麼樣?

A:相敬如賓吧,用這個詞好奇怪嚶嚶嚶。

家媽一周一般只回來一次,所以問題都是和家爸溝通 ,他們有什麼期望和計劃也會告訴我,以及希望我怎麼和孩子一起,合理的我也會去試一下,在達到共同想要的目標下我有時候會改變一下方式。

一開始會很不適應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自己也有很大落差感,但是後來一想,家庭在美國立足, 還是有歷害的地方, 要多學習。

和小孩呢,因為單獨我們在一起時間比較多,也越來越好了,家爸和家媽看到孩子很懂事暖心和聽話,也很高興~

Q:你在美國去了哪些地方呀?

A:露營成瘋,覆帳篷在野外睡覺哇太爽了。去了兩次北美最大的太浩湖露營 ,開了一號公路,去了洛杉磯,計劃十目底去LA以及周圍的國家公園。

Q:互惠生賺的錢夠用嗎?

A:來美國之後花錢理性了,只買需要的東西,錢都用在了必需品和玩兒上面。

因為吃住都是家庭來,所以這800美金是夠的, 說不定還會有存款。

Q:美國的物價是什麼樣的?

A:後來才知道有個詞叫購買力,就是美金的購買力,打個比方,1美金,可以買到一個小盒的哈根達斯,1人民幣,只能買到一根老冰棍嗯。。。

Q:在美國需要家裡給經濟支持嗎?

A:除非真的太能買買買榨制不住的買奢侈品吧(個人認為)

Q:你在美國周末都做什麼呢?

A:當然是玩兒啦!和朋友們聚會,美國這麼大,玩兒起來呀!(一開始也是想著去圖書館的,畢竟也要好好學習,但是周末圖書館下班也很早。。。。)

Q:在美國是否感覺孤單?

A:加州不弧單,會有很多互惠生朋友,如果想結交其他朋友,多參加聚會也會有。

Q:你覺得做互惠生有哪些收穫?

A:讓我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和情感,應該是最大的收穫。我也認識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去了許多以前覺得很遙遠的地方。

Q:你去美國有哪些改變?

A:我想會影響我對於錢的認識吧,來之前花錢總是沒有計劃,現在就會想著做有價值的事情。以後可能也會想有機會就多出去看看。

Q:鼓勵一下正在考慮互惠項目的同學們吧!

A:選擇,邁出這一步,收穫太多了!

回頭想想來時的路,我不後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