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亂講,什麼只會列印金字塔,哥96年入學(職業中專)那時學dbase,foxbasec, basic。中專(高中)二年級就會寫學籍管理、圖書管理類軟體了,99年考入高職,分得的師資卻不及中專,開始自學Foxpro,VF,VB,C,Delhi,老師佈置的作業我直接在黑板上寫一板,好多人抄的,呵呵,網頁編程沒開,只開了個dreamware網頁設計,02年畢業在成都因高職文憑找不到編程的工作(找了15天,沒錢喫飯了),那時高數線代是不如普通院校,但寫碼沒用上這些時吊打他們的。感謝中專老師,大學畢業就在中專教書,寢室裏電腦報,電腦愛好者全得很,技術槓槓的,教書可惜了。我現在不以寫碼為生,但偶爾搞幾下,愛好!所以那些畢業只會列印金字塔的精力沒在學習上而已!


謝邀~

02年上大學讀的計算機專業,06年大學畢業,之後當了十多年的程序員一直到現在,我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可能會有些偏激,如果有不贊成的,可以留言討論。

計算機學科的基礎課程

不可否認,大學教的很多計算機基礎課程,至少現在看是不會過時的,比如:計算機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等。這些課程相當於程序員的內功,對程序員的職業發展,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建議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這些課程還是要儘可能的熟練掌握。

「大學不是技校」,我不贊成

很多人都認為【大學不是技校,當然只會教你編程思想和學習方法】,這樣的看法我是不贊成的。

我大學的時候,和編程有關的課程就是C語言和Java,講的內容基本上是應用不到工作中的,我們班四十多個人,畢業後從事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的不過十來人,很多人都面臨著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個人認為,學校的教材和大綱都是常年不變,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不知道是老師不願意去學新的技術,還是教材的升級換代是有什麼規定或要求),想讓學校的課程跟上軟體開發行業流行的技術,是很有難度的。

這時候肯定會有人搬出來【大學不是技校】這套理論,但是我就又奇怪了,我在網上看到過斯坦福大學開設的IOS的課程,為什麼他們可以開設這種選修課,為什麼他們能把教學語言從Object-C改成Swift,也能在IOS升級之後,修改課程,一直按照新版本的內容教學呢?咱們的高校就不能設置這樣的選修課程麼?

一些建議

現在大學都培養學術性人才,不強調和實際的工作相結合,但是我又不想當科學家(主要是當不了);所以,如果自己有興趣在從事軟體開發行業的話,可以在學好學校裏的基礎課程之餘,去找一些更貼近於工作的內容去自學。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另外,關注我後私信【資料】兩個字,可獲取架構、大數據、面試等相關資料。


我們國家的本科教育階段有兩個任務,一個任務是為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另一個任務是為培養研髮型(研究生)人才打基礎,所以大學本科階段的課程既注重基礎學科的教育,同時又兼顧實用技能的培養。

對於專業課的設置也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基礎專業課,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演算法設計、數據結構、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等內容,另一部分是實用技術,包括編程語言、開發工具等內容。

目前大部分高校開設的編程語言類課程以C和Java比較多,實際上這兩門編程語言在實際的開發場景中也是應用比較多的。對編程語言的講解大部分情況下都屬於比較基礎的介紹,因為編程語言本身就是工具,也並不是很複雜。

有的高校會開設Java Web開發課程,課程中會涉及到JSP、JavaBean、Servlet這些內容,這些內容在Java Web開發領域已經使用了多年,有大量的項目案例,雖然目前在大型項目中採用JSP已經比較少了,但是學習JSP技術本身對理解前後端開發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縱觀整個大學的課程體系,我們會發現基礎課程佔據了大量的比例,留給編程語言的課時本身並不多,而且由於編程語言的技術體系更新比較快,所以即使在學校學習了目前流行的技術,也難免不會在工作中重新學習新的技術框架。所以大學教育的根本在於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而編程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只要多使用,總會熟練的。

如果想在某一個方向做深入的研究,那麼可以讀研,讀研會進入到課題組,課題組從事的研發內容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我的研究方向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目前也在帶大數據方向的研究生,我會陸續在頭條寫一些關於大數據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軟體開發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讀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

謝謝!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會在意什麼語言嗎?把幾門語言學好就足以以不變應萬變了。JSP只能算計算機專業的選修課或者自學內容。

第一是彙編語言。沒辦法,學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介面、計算機體系架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甚至以後學C、Cpp,Java虛擬機等語言,沒有彙編是不行的。只有瞭解彙編,才能知道從高級語言,到機器語言,到CPU運行調度,以及電子電路如何工作。

第二是C語言。儘管軟體工程不需要這種低級語言,但是計算機的專業基礎課幾乎都是基於C的,尤其是操作系統、單片機、嵌入式以及外圍硬體。C語言還是其他語言編譯器的基礎,是Windows和Linux客戶端的基本編程語言。另外學演算法,可能用C更好一些,CPP的STL庫已經提供了很多演算法和容器適合於快速使用,但是不適合學習演算法。不懂C,就不會瞭解計算機系統。

第三是CPP或者Java。這是OO語言必修的開始。CPP功能包括萬象,更豐富、更靈活、更複雜,但是學習難度大,很難「精通」。而Java更清晰、簡潔,上手快,又有很多開源庫,適合於快速開發。先CPP再學Java會比較容易。這兩種只要學習一種,深入瞭解OO技術、系統架構和框架、設計模式和方法、OO分析。只要學好面相對象技術,其他的面相對象語言也都不在話下。

只要掌握這三門語言,其餘的花個幾周就行了。掌握十來種編程語言是很正常的事。語言本身特性並沒什麼,其實後面真正花時間是熟悉各種框架。尤其是Java、JS有太多的框架,需要了解各種API的使用方法。


這種現象在大學裡面是事實存在的,這種屬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畢竟學校和直接社會上企業出發點有著本質的區別,很多人在校的大學生反應在學校開設的課程感覺距離直接出去找工作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既然不好找工作倒不如直接參加個培訓來的直接,話雖然可以這麼說,但學校的本質主要培養的社會各行業的人才,沒法每個人都能拿到自己想像的東西,學校不是職業學院沒法直接給出明確的方向,不能把所有的人都進行定製化。

在很多大學裡面很多教材相比社會上可能屬於過時,就拿C語言的編譯環境,現在還是有很多大學的微機室用的turbo C這種已經持續很多年的東西,很多微機室都存在這種現象,這也我們現在教學和社會上脫節之處,但不能因此就否認大學教育的無用論,上完大學能不能對社會有大的貢獻主要還是依賴於後天個人努力,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否定大學教育。

學校主要從理論上灌輸,讓大家有大致的概念,就拿C語言舉例能夠知道大概的意思,真正到企業中有點理論指導就能很快的適應項目實戰,對於編程技術而言即使用到了和企業一樣真正做項目的時候還是需要梳理思維開始,工具從來都不是自己不去學好的理由,只是相比較而言有點過時而已,並不會真正的影響到是否能夠學好,所以還是需要從自身找原因。

現在很多人埋怨譚浩強的C語言編程書籍誤人子弟,只是由於歷史原因顯得落伍一點並不能否認,老譚對中國行業做出的貢獻,在空白期能夠找一本中文編程書籍學習就已經很不錯了,這種歷史奠基作用誰都抹殺不了,任何事物都不能十全十美,對於一個有志於在技術領域有所建樹的小夥伴,也不會太在乎什麼環境什麼樣子的大學老師,根源還在於自身。

為什麼大學裡面的軟體技術過時的如此快?

主要是現在軟體技術更迭速度快,而且軟體的運行環境的更新涉及到很多環節,單獨書本的更迭會稍微快一些,涉及到硬體方面的升級這個工作量會變得相當巨大。軟體更新速度非常快,一個標準的程序員如果兩年的時間不更新自己的技術庫,就會有被淘汰的危險。

如何應對過時的教材?

直接在網上買一本相對新的教材,基本上大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直接按照書上要求搭建編譯環境,這種對於一個真正想學編程技術的大學生來講不算是多難的事情,環境是無法改變,唯有自己的改變才能應對困難,大學期間要學好編程,首要條件把基本功磨練好,一旦離開校門想要拿出時間彌補一點不足會顯得相當喫力,雖然已經編程十幾年,如果有一個機會在一個好的工作和一個深造的機會上選擇,一定會選擇繼續深造,工作機會早晚會有,但深造的機會一旦錯過很難彌補回來。

珍惜自己擁有的大學時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為計算機科學來說,各種語言層出不窮,更新快,門類多,不可能跟上形式發展,d大學設立課程也不可能緊跟流行,那是速成班乾的事兒!大學教的是學習方法,教大家打的是基礎!但是,只要基礎打好了,學習方法掌握以後,想學習語言還是比較輕鬆的!

比如,大學教大家BASIC,這東西很多人認為過時了,現在都是VISUAL STUDIO了,還學這麼老掉牙的?但是,正因為簡單所以才專註!BASIC很簡單,但是作為入門語法來說,可以讓大家輕鬆掌握計算機語言的基本邏輯。比如C語言,現在都c++,為什呢學C?而實際來看,學好C語言正是為以後打基礎,的確c++功能強大,但是當你進行深入的高質量編程以後,你就會發現最基本的條件循環、判斷、纔是編好程序的基礎,而所謂的可視化面向對向編程基本上只是個框架而已。實際上,當計算機語言學習到後期基本理論都是一樣的,c、basic、pascal、等等只不過長得樣子不一樣,核心還是循環、條件、判斷等組合,因此,當你工作以後就會發現,從c轉到java很難,明明語法長得樣子都差不多為什麼難,關鍵還是各種框架和類庫的融匯貫通,不要認為學會了C++會做jsp、asp就稱為高手了,windows底層又瞭解多少?計算機這東西,越學到高深就越覺得渺小!

大學裡學的資料庫原理,表面上沒什麼實際意義,但是,當以後在工作中很多基礎的原理性的定義都會在這門科學裡找到理論支持!

數據結構、演算法、這些都很枯燥,很多人畢業以後參加各種招聘會,你會發現考的題目都是最基本最最容易忽略的。。很多做大項目的資深程序員,讓他做一個冒泡排序卻不會,這樣的高能人才我國比比皆是!這其實是整個程序員界的悲哀。

舉個例子,國外研發出一款遊戲引擎,沒有美工之前,可能只是個框架,但是賣到國內經過騰訊一美工就成了王者榮耀,開心消消樂、天天愛消除這類遊戲,除了界面風格不同,基本上的演算法都大同小異,為什麼?大家思考!

當然,事實上也存在著老師知識更新慢、課程設立有待改善的問題!


2018年,吸引了全世界工程師們目光的港珠澳大橋完工通車了。在這次工程中,有一項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就是BIM軟體。這款軟體可以把工程各個單位的數據進行整合模擬,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

按理說這麼優秀的軟體,應該已經普及了吧?並不是!現在大學裡面,仍然在教已經相對落後的CAD。而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認為,既然已經已經出了新技術,那就應該趕緊拋下舊技術,學習新的,不然就會被淘汰。這種想法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並不完善。首先,是這個軟體的成熟與否的問題。新的技術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是是否能適應各種技術要求仍然是個未知數。

我們都知道IT領域是典型的新陳代謝非常快的領域。可能今天剛開發一個新軟體,明天一個更優秀的就冒了出來。所以,一個軟體技術是否要傳授給學生們,必須要看這個軟體能不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是否能承受時間的考驗?只有它足夠成熟了,纔有必要交給學生們。所以大學都是比較穩妥,都是把已經足夠成熟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教師們也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任何新技術的引入,都是要有一個瞭解、學習的過程的。就算這個軟體已經得到了學校和老師們的認可,決定教授給學生們,那也需要老師們先一步去學習掌握這款軟體,把握它的優缺點,探索它有哪些可以教給學生們的。這都需要時間。

最後,其實大家所謂的疑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所謂的舊技術,都更偏向基礎性。就像現在測繪一樣,已經有了先進的電學測量儀器,卻還要讓孩子們學習使用羅盤。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以後都不難。軟體也一樣,把握了規律,即使學校不教,也能很快自學掌握。所以,看似是落後,但像C語言、c++這樣的課程,都有助於未來的學習。

所以,大家沒必要奇怪為什麼學校不把最新的技術教給學生們。如果過早地把一個不成熟的軟體技術交給學生,最後它夭折了,這中間浪費的時間,誰承擔的起呢?所以,還是應該把更穩定、成熟的技術教授給學生。


沒跟上時代的需要就是沒跟上,一羣上過大學的人還在找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大學就缺這種反饋機制,好多大學教授教的東西理論多,實踐少且脫離實際多年。這就好比要生產打火機你從鑽木取火給我講起,等你講到打火機,打火機又被淘汰多年了。要解決問題你得先承認他是個問題。不承問題永遠沒進步滴。


我是正經國家本科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所謂的那些沒用的科目我都學過,我覺得問題有一些認知有問題,的確,學的東西出來工作用不上,但是大學的東西也不是過時的,而是基礎理論,就像一本書,你總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學習,你直接跳到第13章看高級部分你試試!肯定難受的一批,一個道理,我相信大家肯定都懂。這跟目前急躁的社會氛圍有關吧,很多沒學基礎理論的,上幾天培訓班也來幹這個,勢必在理解上會慢很多,有時候幹好多年也悟不透的。而且即使你學了所謂的新技術就能喫遍天下了?不能,it發展太快,天天要學新東西,所以,你基礎越好學的越快,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所以,不說了,我都想拿出大學時候的書再好好看看了,真是太重要了。學習就上學悅網,www.xueyuewang.cn


首先有兩點:

1、大學確實有很多過時的技術課程,大部分應該是選修課

2、計算機行業技術更新太快了

為什麼說大學還有很多過時的技術呢?像答主本人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武漢住了4年冰箱和烤爐。確實選修過多媒體技術、visual basic等課程。

首先:這些課程並不是讓我們畢業後就去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的,它是讓我們對計算機行業有個更全面的認識,恐怕現在很多IT行業的都沒聽過vb、pascal等吧

其次:大學課程系統還是比較龐大的,沒辦法跟著技術發展的步伐,技術更迭太快太快,學校的教課材料跟不上的,教師力量也跟不上的,他不像一個公司,今天這個技術,明天可以立馬遷移到其他技術的,好在我也發現大學課程在變化了。

最後:一個精彩說的話題,大學應該是一個學術的地方還是一個技能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一般有編程語言、數據結構和演算法、操作系統、彙編、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計算機組成原理、還有很多數學課程,計算機專業同學應該都接觸並學習過。你會發現很難直接去應聘Android、ios、前端、python等,對吧,需要自己業餘時間去學習這些技術,計算機技術這麼多,學校教不完的,學校能教的是你對計算機有個全面完整的認識,教你學的方法,認知。還是有很多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公司還是願意去培養有優秀計算機基礎的應屆大學生,去學習更多社會技術,去接受更多鍛煉。

所以,我們能看到大學很多過時的技術,學校還是要去教的,至少大學在改變了,但不是一時半刻的。

在學校就應該學習紮實的計算機基礎,業務時間去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方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