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頗爲幸運。見過了冥王星上的“萌萌心”,欣賞了宇宙“樂章”引力波,探訪了月亮的背面。這回,又瞥見了宇宙最神祕的天體之一:黑洞。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佈首張黑洞“真容”。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眼見爲實,距離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第一次計算出黑洞的存在,已經103年有餘,我們終於可以確認黑洞的真實性。人類有史以來“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有點像一個可愛的甜甜圈,可能還不如以前電腦繪製的各種黑洞想象圖那樣壯美絢爛,但已經足夠震撼我們的眼睛。

  這張照片,會是我們對黑洞認知的盡頭嗎?不,人類的目光侷限何止於此。劉慈欣《三體》小說裏有一句話:“光錐之內就是命運”。在這個近乎無限廣大的宇宙面前,人類被“困”在自己小小的光錐內,如同一個繭中之蛹。但繭中之蛹並非井底之蛙。人類一直在執着地去摸索那茫茫漆黑之下的真相。在萬年之前,人類始祖第一次在非洲草原上擡起頭,星光映入肉眼,對天地本源的探索就一發不可收。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對準日月星辰,人類的目光自此闖入深空。今天,連光子都無能爲力的黑洞也被我們捕捉到了倩影。但我們能“看見”的東西還是太少了,莫說把目光探及黑洞的內部、宇宙的邊緣,目前宇宙90%的物質都還不曾被人類探知。但是誰又敢說,宇宙的面紗不會在人類文明堅持不懈的注視下,激起更美的漣漪。那漣漪下的每一縷光影,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改寫文明的走向。

  宇宙面前,地球文明已沒有國界。這次的黑洞“拍攝”任務,是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天文望遠鏡矩陣進行聯合觀測。可以說,這一次科學的進展,凝聚了全世界衆多科學家的心血,人類共同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在宇宙的尺度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有了更深廣的意蘊。

  不知道在人類文明的“有生之年”,究竟能窺見宇宙幾分容顏?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能帶着地球一起流浪,一覽太陽系外的風景,也許能站在光錐之外“逆天改命”,也許連黑洞視界內那“遙不可知”的祕境也被盡收眼底。當然,幻想很豐滿,求索路漫漫,百億年的宇宙時空裏,我們的時間太短暫,但文明不息,探索不止,人類一定會在解鎖奧祕、追尋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張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