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时,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四川观察记者就黑洞相关问题采访了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教授王鹏。

  记者:能给我们介绍下什么是黑洞么?

  王教授:

  黑洞为什么叫黑洞,是因为它的引力特别强,然后光都跑不出它的表面,所以说单纯一个黑洞的话,你是从光学的角度那是根本感觉不到黑洞的。但是因为这个黑洞是放在银河系的中间,比如说你黑洞附近有一束光的话,它就不是直线传播了,它有可能绕着黑洞绕几圈。

  就是黑洞一般来说我们知道它可以不停的吃东西,比如他把附近的星球都可以吞进去。

  吃东西的时候,它只能吞到那个星球大概97%的样子,还有剩下3%的像我们小孩吃东西一样,就撒在桌子上,她就撒她自己周围,然后周围那个东西他就慢慢地积成个游泳圈,而且游泳圈里面这些物质相互摩擦,然后不断的往外产生电磁波。最简单的举个例子就是你可能以前看过星际穿越里面一个黑洞戴了一个帽子,黑洞附近有个东西叫做吸积盘。

  记者:

  今天人类拍到黑洞段照片,它对人类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呢?

  王教授:

  我觉得最大意义可能会激励一批小孩去投身于天文学的,然后我个人觉得不仅从国际上,尤其是我们国家大战略来说的话,我觉得我们天文慢慢的会进入一个春天。

  记者:

  这样的发展对我们的意义在哪?

  王教授:

  天文发展的意义最主要的是满足好奇心,我觉得是这样的,但是长远来看,这好奇心一定会转化为生产力的,比如说量子力学发展后,人们发现了我们可以把它用在电子学上。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 宋小川 昊然 宁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