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梅妃的故事

宋代無名氏有一篇傳奇叫《梅妃傳》,講述了唐玄宗的妃嬪江采萍的故事。

江采萍是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寵妃之一。她從小就特別聰明,父親非常喜歡她,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到了九歲,她就會背誦《詩經》里的《周南》和《召南》。十四歲時,她的詩賦已經寫得很好了,她常常自比晉朝的才女謝道韞。此外,她還精擅樂器,能歌善舞,琴棋書畫也是無所不通。

開元年間,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宦官高力士巡視湖廣和兩粵地區,為皇帝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後,聽說江家有個女兒清麗絕世,他就用重禮相聘,把江采萍帶回了長安。

當時宮中的嬪妃大約有四萬多,個個都是濃妝艷抹,穿著鮮艷的衣服。只有江采萍不加裝飾,淡妝素裹,本色自然。這好像是萬花叢中吹來的一縷清風,一下就把玄宗吸引住了。她的溫柔婉約,她的清爽可人,還有她的多才多藝,都讓皇帝讚嘆不已。很快,她就成了皇帝最寵幸的妃子。

江采萍特別喜愛梅花,常常在梅樹花開時節,徘徊其下,賞花吟詩,渾然忘記了一切。玄宗感念她對梅花的這份痴愛,就稱她為「梅妃」,還讓人在她所住的宮中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台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有時甚至戲稱她為「梅精」。

可惜時間一長,皇帝的感情就慢慢地轉移到了別處。而當楊貴妃入宮後,梅妃被迫遷居到上陽東宮。

後來,唐玄宗偶然想起梅妃,也難免心中有愧。他也曾悄悄地召見她,卻被楊貴妃發現了,還鬧出了一場風波。後來,皇帝在花萼樓接見外國使者,他見使者進獻的珠寶特別多,就讓身邊的宦官把貢物中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並不接受,她給皇上寫了一首回詩《謝賜珍珠》,皇帝看完詩,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梅妃的詩意思是說自己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一樣,得不到皇帝寵幸,所以很久都不曾梳妝了,和著殘妝的淚水流下來打濕了紅綃。這樣的日子,我要那些珍珠來做什麼呢,它又怎能安慰我那寂寥的心?

這首凄慘動人的詩並沒能喚醒皇帝心中的感情。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唐玄宗落荒而逃。但他沒有想起冷宮中的梅妃,把她拋在長安城中,亂軍到來後,梅妃用白綾裹身,投井自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