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揚塵、裸露地面苫蓋、渣土運輸車管理,這些過去更多依靠人工篩查的環境污染問題,現在能夠通過“城市大腦”自動感知,並且將實現從多部門多頭處置到一網通辦的提升。千龍網記者從北京通州獲悉,該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平臺試運行20多天以來,已經發現上述環境問題1600餘起。

  該平臺智能識別出的一例渣土車未苫蓋

  千龍網記者 馬文娟攝

  據瞭解,該平臺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視頻識別等技術,已經在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核心區完成了智能化環境監測改造,複用了城市管理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已建的1437路視頻設備和生態環境局部署的1100個大氣環境監測設備,每十分鐘完成一次全區掃描,並第一時間將掃描預警結果反饋到綜合處理平臺,實現對全區的渣土車輛和施工工地環境進行了有效監控,大大降低了空氣揚塵污染源。在視頻探頭覆蓋的區域內,針對工地未苫蓋、渣土車未苫蓋、道路遺撒等問題,平臺基於視頻智能算法,實現全天候自動識別和發現。此外,通過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再利用,也大幅降低建設成本。

  該平臺運行界面

  千龍網記者 馬文娟攝

  據通州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對於識別的各類環境問題,在不增加政府人力的情況下,通過流程再造的方式,平臺通過網格辦一口受理,統一分派來解決。此外,“城市大腦”還梳理出一套“從AI感知、到智能生成事件,到網格辦統一受理,到各職能部門處理,到最後辦結反饋”的創新流程,實現了數據流與業務流的融合。

  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分中心

  千龍網記者 馬文娟攝

  下一步,水務、防火、建築施工、垃圾清理、排污降噪等也將引入城市大腦相關技術,並在交通、政務、醫療、教育等衆多領域開展創新實踐。

  記者:馬文娟

  來源:千龍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