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宛平城曉月苑二里17號樓的周智遊這些天沒事就會在自家陽臺看看樓下在建築垃圾渣土山上忙碌的工人。“10分鐘就能走到,老人可以在這兒爬山遛彎,小年輕可以在這兒踢足球,孩子們可以在這兒玩輪滑……”宛平城地區辦事處工委書記薄瀾介紹, 經過傾聽居民意見,方案經過三輪修改,這個困擾了居民多年、佔地50畝的渣土山將於今年“化腐朽爲神奇”,變成山地健身公園。

  方案經過三輪修改,這個困擾了居民多年、佔地50畝的渣土山將於今年“化腐朽爲神奇”,變成山地健身公園。王洪亮 攝

  渣土山堵在居民眼前

  也堵在地區辦事處心裏

  位於曉月苑六裏東側的這座建築垃圾渣土山,是當年開發商在修建住宅樓挖地基時傾倒出的建築垃圾堆積而成的,緊靠曉月東路及鐵路。

  “這土山就像壓在我心裏似的,就那麼堵得慌。你說天天窗戶根兒底下有這麼一個大土山,誰看着心裏舒服啊?人家每天都要打開窗口透透氣兒,我可不敢,一開窗刮進來的那土就得有這麼厚一層。”周智遊一邊說着一邊用手比劃着。

  這座渣土山不僅堵在居民眼前,也堵在宛平城地區辦事處的心裏。“春秋季節,土山附近的居民不敢開窗,大風揚起的塵土能落滿傢俱的表面;夏天,居民不敢在土山附近停車,害怕山體滑坡導致車輛被掩埋;到了冬天,長滿荒草的土山又成了火災隱患重點點位。”薄瀾告訴記者,今年恰逢曉月苑環境綜合提升工程二期項目的開局之年,在去年完成了道路鋪設、市政設施管線敷設、增設監控探頭等工作基礎上,街道下決心要徹底解決渣土山的問題,把壓在居民心頭的這座大山移走。

  傾聽居民意見

  公園方案三易其稿

  可是,面對佔地50畝、最高的地方有20多米的渣土山,該怎麼處理?在方案徵集階段,宛平城地區辦事處充分組織渣土山周邊涉及的沸城社區、曉月苑社區、曉月苑二里社區居民代表參加意見徵集會,傾聽大家的意見和心聲。

  第一版方案是“愚公移山”,把渣土山整體移走。但是曉月苑五里的居民代表卻不同意這個方案。“渣土山東邊就是鐵道,好幾條鐵路線,渣土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隔降了旁邊鐵道的噪音,真搬走了會不會影響我們休息?”居民們這樣說。

  第二個方案是將渣土山整體綠化,改善生態環境。居民們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寸土寸金,山是綠了,可只能看,利用率不高。能不能把美化環境和休閒健身融合在一起?

  第三版方案是建設山地健身公園。這一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集改善環境和爲民服務爲一體,滿足隔音降噪的同時還能豐富業餘文體生活。”薄瀾說,在北京中心城區,將如此大體量的渣土山變廢爲寶是很少見的,而且按照這個方案,還非常“節省”。原來,經過相關部門的測算,僅將整座渣土山平移走就需要至少花費1000多萬元,還不算重新消納這些建築渣土而產生的生態成本。

  設4個功能區

  登山健身兩不誤

  未來的山地健身公園什麼樣?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中首先將對渣土山進行“降高”,將較高處渣土移至低處,讓陡坡變得平緩,消除滑坡等安全隱患。山體改造完成後進行整體綠化,並建設觀景臺、主題雕塑、展示欄、攀山道等體驗景觀,與現有街邊綠地連通並形成環路,打造健身步道。

  改造後的山體成南北狹長形狀,將融合登山休閒區、體育健身區、籠式足球區、主入口區4個功能區,考慮到轄區周邊缺乏孩子的遊樂場地,結合山體地理條件,將建設籠式足球場和輪滑場地。

  籠式足球健身區位於最西北側,這個區域場地比較平坦,將利用地形建設兩塊籠式足球場。主入口位於籠式足球場地南側,將在場地的正中位置放置公園標誌物,並於場地一側設置山地公園變遷展示欄,介紹山地健身公園的前世今生。

  山地健身公園北部整體是登山休閒區,將設置彎月坐凳、星形樹池、星光坐凳等小品設施,結合擬“銀河”形態的曲線線條,用發光燈帶或發光石打造繁星點點、新月彎彎的曉月苑地域性標誌,加強山體氣勢。場地中心爲“許願樹”,在山體西側設計一處架空觀景平臺,可在山上眺望,增加遊覽的趣味性。山頂休閒活動空間設置樹陣廣場,提供多處樹池坐凳,供居民休憩活動使用。

  山地健身公園南部是體育健身區,包含小廣場、輪滑場、休息場。這部分地塊是長條形場地,地形高差約5米,整體較平坦,因此特意在此設計了一處輪滑廣場,鼓勵青少年及附近居民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穎

  流程編輯:TF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