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市東城區首個智能垃圾分類箱亮相新怡家園社區,標誌着崇外街道垃圾分類進入智能垃圾箱分類新時代。

  4月10日,北京市東城區首個智能垃圾分類箱亮相新怡家園社區。

  圖爲市民分類投放垃圾。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當天,新怡家園聚集衆多居民,圍觀在智能垃圾分類箱周圍,聽着指導員講解這個“大傢伙”如何使用。

  據崇外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兩個垃圾箱底部都裝有稱重裝置,居民每次投放垃圾都將進行積分,以便換取相應禮品。

  廚餘垃圾與其它垃圾分別配有一個容量爲240L的垃圾桶,當垃圾桶容量達到上限時,警示燈會亮起,提示居民不要再進行投放。

  圖爲市民使用智能垃圾分類箱。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同時,後臺監控工作人員將會及時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垃圾箱更換。每天晚上下班之前,工作人員也會對垃圾桶進行檢查,如果容量滿載或是即將滿載會進行換桶。

  “我們家十幾口人在一起喫飯,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很多。通過正確的垃圾分類還可以換禮品,真的很實惠。”在新怡家園住13年的孫桂蘭表示,這些年通過街道、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理念,大部分鄰居都養成了自主垃圾分類的習慣,有了智能垃圾分類箱後,分類投放垃圾就更加方便了。

  圖爲垃圾處理員運輸垃圾。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崇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肖華強介紹,

  崇外街道共有12個社區,共2.3萬戶居民,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47%,垃圾減量率達到35%。

  下一階段,崇外街道將進一步繼續依託“黨建引領”引導居民自主分類投放,並加強垃圾處理源頭規範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全程監管體系。

  圖爲市民排隊投放垃圾。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據瞭解,崇外街道自2017年5月份開始,以崇東、崇西兩個老舊小區爲試點,開展“互聯網+全過程管理”垃圾分類實踐,探索建立了“街道統籌、黨建音量、社區引導、物業配合、專業操作”的工作模式。2017年底實現崇外地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工作體系。2018年6月份,崇外街道垃圾分類全過程監管系統也上線。該系統通過分類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全流程數據採集,運用計量稱重、收運監管異常報警的技術管理手段,結合街道城管執法隊、食藥監所等多部門執法聯動的管理機制,實現崇外街道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系統的構建。

  記者:歐陽曉娟

  來源:千龍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