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世界單發栓動步槍鼻祖,德制G98毛瑟步槍在軍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世界各國裝備的制式步槍基本上都與它沾親帶故。1924年,毛瑟公司在G98的基礎上研發出一種短卡賓槍,命名爲Kar98k,隨着德軍征服世界的腳步而名揚全球。我國在30年代曾大量採購,並進行仿造,稱爲“中正式步槍”。

  上世紀30年代是中德合作蜜月期。德國在遠東沒有利益需求,關係相對友好,對中國出產的廉價原材料有很大需求,如鎢礦、桐油、豬鬃等戰略物資。中國急需發展軍工,有“歐洲最強陸軍”之稱的德軍當然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種情況下,中德一拍即合,在軍事、工業農業、外貿上進行全方位合作,中國在建設德械師時還聘請了大量的德國教官。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內兵工廠產能不足,不足以支持逐漸擴大的戰爭,只能向德國求助。適逢英王喬治六世登基加冕,財政部長孔祥熙任祝賀特使前往歐洲,同時還身負一項祕密使命——面見希特勒,商談軍火協助事宜。爲此,孔祥熙專門準備了一對硃紅漆雕花瓶、一冊珂羅版精印宋畫、一幅湘繡和兩盒珍貴茶葉作爲見面禮。

  按照訪問計劃,孔祥熙順利見到了空軍司令戈林和總理希特勒,提出了軍火採購意向。此時的德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歐戰,產能也十分緊張,但爲了中國維持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關係,希特勒還是答應了孔祥熙的請求,向中國輸送Kar98k 10310支。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步槍是不合格的殘次品。

  1938年,隨着抗日戰爭的推進,日本對德國向中國輸送軍火提出抗議。在外交壓力下,德國還是如約將七艘軍火船運到了中國,只是後續合作已經無法進行。7月,毛瑟公司致電孔祥熙,由於產能緊張,第二批准備運往中國的5萬支步槍已撤回,請求取消合同。當然了,這只是外交說辭,真實原因是希特勒不願意因中國影響到與日本的關係。再後來,中德徹底決裂,走上了對立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