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精益生產系統的基礎性工具,屬於精益系統第一特徵—可靠的流程中的代表,因此TPM並不是件容易做好的事情(精益生產系統中,聽起來簡單的工具往往不容易做好,例如5S和標準化)。

  雖然降低成本並不是精益生產系統的第一目標,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平衡成本因素。在實施全員生產維護(TPM)中加入設備生命周期和成本因素的維度,將使其實施策略明朗化。

傳統TPM實施的內容和步驟

  TPM的基本內容我們並不陌生,以5S和小組活動為基礎,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實施。8個支柱模塊的內容是:人才培養,自主管理,課題改善,專業維護,初始維護,事務改善,安全管理和品質維護。

維護基準的制定到維護活動實施有7個實施步驟,

  在實施過程中,主要的驗證指標是設備故障間隔時間(MTBF),故障平均處理時間(MTTR)和設備綜合效率(OEE)。如何計算這裡不再贅述。關於指標如何作為KPI衡量維護工作有很多爭論。我並不贊同將這些指標以較大比重作為KPI衡量維修部門維護績效水平,原因有兩個:

  1.維護工作和質量一樣,是團隊配合的結果,並不是單一部門可以完成;

  2.過分關注指標會使注意力集中在數字遊戲上,對維護工作本身不利。(生產中其他KPI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對於生產系統來說,有效產出的數量才是真正衡量其運轉效率的結果。應該占績效考核的主要比重。

  TPM的7步法是從初期清掃開始的,需要將設備進行必要的拆解,使團隊對設備內部結構和運轉原理有深入了解,並找出維護困難部位,污染源和危險源,一一制定維護對策。同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根本原因並恢復,據此制定自主和專業維護及清潔計劃的初始基準。在其後的步驟中進行驗證和補充。

TPM的設備周期和成本維度

  工廠中的設備年齡不一樣。如果一台新購置的設備和已使用了10年的設備採用同樣的步驟實施TPM會造成維護活動的浪費,增加了維護成本,是不合理的。根據設備使用的周期特點,我們將其分為3個階段,並逐一分析其特徵及TPM的實施策略。

1.設備的投資回報期

  新設備購置後,財務部門會對其制定設備投資回收期,一般是3~5年。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暫且估計為3年左右收回設備投資成本。那麼從零至3年就是該設備的投資回報期。此時,設備各個部件狀態良好,經過調試後需要更多運轉時間進行部件間的磨合。

  TPM方法針對這樣的設備做以大規模拆解為手段的初期清掃顯然不太合理。這個階段,維護的內容和方法主要來自於設備說明書,供應商提供的資料和類似設備的維護經驗。

  因為要在此階段儘快收回設備投資,對設備維護提出的要求是:

  A.盡量減少每次維護佔用的時間;

  B.適當安排計劃維護頻率;

  C.以時間基準的維護方法(TBM)為主;

  對生產排程提出的要求是:

  a.盡量多安排生產任務給新設備;

  b.盡量把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安排在新設備上生產以獲得最大收益;

  這一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維護成本較低,在使用過程中注意收集設備運轉數據和積累維修、維護經驗是另一個重要任務。尤其不要忽視備品備件的消耗情況。

2.設備的黃金期

  經過了設備的投資回報期,設備投資已經基本收回,我們和設備的蜜月期也過的幸福愉快。設備狀態此時已達到最佳,我們對設備的脾氣秉性也有了深入了解。這個階段才是傳統TPM7步法發揮效力的時候。通過初期清掃活動進一步掌握設備內部狀況,通過問題解決方法探尋問題發生根源並加以解決,依據設備投資回報期收集的數據和經驗優化維護基準。TPM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保持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的自然劣化過程,避免強制劣化的發生。對設備維護提出的要求是:

  A.適當增加維護時間和頻次;

  B.以狀態維護方法(CBM)為主;

  C.增加預防性維護內容;

  為了防止設備的意外停機,需要進行大量設備狀態監測和觀察,指導預防性維護活動,部分過度維護可能發生(在狀態依舊良好時就進行再次維護保養),因此這個階段的維護成本較之前有所增加是正常的。現在已有基於數字信息的智能化維護方法投入使用,可以實現較為準確的預測性維護併合理分配維護成本。

  設備的黃金期一般為投資回收期後的1至10年。

3.設備的變形再造期

  使用超過十幾年的設備,其效率和精度都有所下降,此時要麼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升級;要麼轉為生產精度低,附加值低,需求量小的產品。

  如果是前者,我們可以視其為新設備制定維護策略,不同的是我們已經有了不少之前的使用經驗可以借鑒。如果是後者可繼續執行設備黃金期的策略,但需要再增加維護時間和備件成本,保證其基本運轉需要。

  生產技術的更新速度在不斷提升,生產設備的模塊化設計和生產已成趨勢,對於維護工作來說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模塊化設計可以減小維護難度,縮短維護時間,易於設備技術升級和改造;壞消息是更換模塊會加大備品備件成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