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Wright_2731803c  

(導演Joe Wright)

 前言

 英國導演Joe Wright截至2014年僅有五部長片,卻已在影壇交出亮眼成績,在他的五部作品中又以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Atonement(贖罪)與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最廣為人知,三者恰好都改編自經典文學作品。歷來亦有不少小說被翻拍成電影,以小說為底本固然方便,因為有現成的故事為依據可供修改,不過如何成功將文字轉化成影像卻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如何在翻拍的過程中再創作,讓電影不單單只是照本宣科,對導演來說也是一大挑戰。Joe Wright不僅做到完整交待情節與故事核心,在電影的風格與手法上也有自己特色,顯然在改編和創新上,可視他為箇中好手。以下將提及Joe Wright在Pride and Prejudice、Atonement與Anna Karenina中的共同性,並依照電影上映之順序分篇介紹Joe Wright這三部作品。

 

Joe Wright的作品在畫面呈現上有著顯見的陰柔特質,他經常將演員打上背光,讓人物在畫面中呈現模糊、柔美的輪廓;另外,他也喜歡仰角拍攝以天空為背景的人物特寫,特別是讓陽光穿透人物的髮絲,使該人物看起來聖潔高貴有如天使一般,這樣的手法在這三部以女性為主人翁的愛情故事中,增添不少浪漫的情調。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Joe Wright的場面調度,他的運鏡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也非常熱衷於長鏡頭的使用,他在這方面拿捏得宜,免去炫技的浮誇感,賦予電影優美、連貫的、如小說般的敘事性。

 

anna-karenina-image07  

(柔和的打光使畫面中演員的髮絲發亮,輪廓十分柔美。圖為Anna Karenina劇照。)

anna-karenina-2012-stills-anna-karenina-by-joe-wright-32234631-940-627  

(導演經常使用淺景深拍攝以人物為主的畫面。圖為Anna Karenina劇照。)

 

Joe Wright熟稔繪畫,因此除了光影變化之外,他也明白構圖的重要性,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情感對立並不明言,而是透過其相對位置來表現。他在音樂的使用上更是絲絲入扣,透過旋律走向與調性使觀眾從旁了解故事人物的情緒波動,有時也使用戲劇化的表現方式讓音樂與演員動作結合,使音樂得以融入畫面,達至和諧。

Pride-and-Prejudice-pride-and-prejudice-2005-17217511-2324-1500 

(這是Pride and Prejudice中一場構圖趣味十足的戲。左邊為女主角Elizabeth,孤立無援,她愚昧的母親和三位姊妹們坐在對面--這幾個女人正講著一些不得體的蠢話;畫面正中央兩位站立男士由左至右為Mr. Bingley和Mr. Darcy,中間的是Ms. Bingley,她的態度高傲,而且不時冷笑,彷彿正在觀賞一齣荒謬劇。)

 

  

文學三部曲之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Pride and Prejudice

joe-wright-anna-karenina-an-expressionistic-experimental-single-location-take-compared-to-dogville-and-inception  

(圖為導演Joe Wright與演員Keria Knightly拍攝Pride and Prejudice的工作照)

 

Pride and Prejudice改編自十八世紀英國女作家Jane Austen的同名小說。這部被公認為兩百年來最偉大的愛情故事,透過女主角 Elizabeth Bennet與其姊妹追求婚嫁的過程,展現當時英國上流社會對男女婚姻的價值觀。編導在這部電影中做出不少刪修,將好幾場重頭戲濃縮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之內,不過Jane Austen一貫的幽默詼諧與對人性的洞察還是十分完整地被保留下來,編導的功力著實不容小覷。

 

Pride and Prejudice可以說是Joe Wright的長片處女作,但此片看來已有一定的水準,尤其是電影開場Bennet一家人的長鏡頭足見編導之用心。原著中用去好幾頁描寫Bennet家中有五位姊妹,二小姐 Elizabeth慧黠而且喜歡閱讀;行四的Kitty與最小的妹妹 Lydia個性比較輕浮,總是吵吵鬧鬧;大姊Jane脾氣溫和有禮,但有時稍嫌拘束,她的美貌是五人之最;排名老三的Mary是最不起眼的,因此總是勤於練琴,希望能藉由其他方面的造詣好讓自己與姊妹們並駕齊驅。Joe Wright在電影開始前五分鐘,就以這一鏡替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打好基調,藉由女主角 Elizabeth一邊閱讀一邊步行回家的同時,讓攝影機穿梭在Bennet宅邸:僕傭們洗衣曬被,家禽啼叫,然後繞過餐廳──從畫面中可見,雖然Bennet一家並沒有十分富裕,卻還請得起傭人,過著舒適簡單的生活──Kitty和Lydia打打鬧鬧被大姊Jane輕聲制止,三妹Mary背對著鏡頭在彈琴,最後鏡頭停在女主角父親Mr. Bennet的書房外,五位小姐的母親 Mrs. Bennet神經兮兮地說著全片的第一句對白:聽說有位年輕又家財萬貫的男子要來了。這位母親正處心積慮的要讓其中一位女兒嫁給這位有錢的男人。有些電影會加上旁白向觀眾解說故事背景,然而這是十分取巧且偷懶的做法,從這場戲當中可以看到編導拋棄小說冗長的敘述文句,妥善運用了電影的精隨與優勢(action),而且用地十分優雅。

 

Pride and Prejudice中有一場戲是Mr. Darcy和 Elizabeth的雙人舞,編導將原本擁擠的舞廳一晃而為兩人單獨起舞的世界,男女主角的周旋看起來頗有挑釁的意味。這時本片的核心主題已經被兩位主角帶出——男主角的傲慢與女主角對他的偏見。他們的心理角力在這裡透過舞蹈的方式被呈現出來。Joe Wright在Anna Karenina中也有類似的安排。

pride-prejudice_2460050b  

 

此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部特寫。編導在展現人物內心情緒時採用的手法並非使用臉部特寫(多數英美主流電影會使用的方式),反而刻意讓觀眾避開演員表情,透過演員的手來表現人物心理。在Pride and Prejudice中,男主角Mr. Darcy的手部特寫曾出現過三次。

 

第一次出現在送 Elizabeth上馬車之後。由於 Elizabeth對Mr. Darcy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他發現Mr. Darcy輕輕扶著她的手讓她上車時,對他的過份有禮覺得有點詫異。當時Mr. Darcy已經有點喜歡她了,只是他沒有表現得很明顯,也因為觀眾的視角是跟隨Elizabeth,沒辦法以對白或畫外音呈現,這是第一次伏筆。

 images  

第二次的特寫出現在Mr. Darcy的宅邸Pemberley外。當時 Elizabeth不小心撞見Mr. Darcy和他妹妹在琴房互動,所以急急忙忙跑到外面。她曾經因為自己的偏見誤解Mr. Darcy,也拒絕他的求婚,但是一切誤會冰釋之後, Elizabeth重新認識這位求婚者的種種美德(那間佈滿白色雕像的房間象徵Mr. Darcy在 Elizabeth心中已洗淨一切污點),她覺得重新面對他有些尷尬。Mr. Darcy追出來與Elizabeth攀談,沒多久後Elizabeth慌張的跑走──這是鏡頭的二次帶到Mr. Darcy的手。在英文中詢問對方是否願意嫁給自己的說法是 ” Would you take my hand” (妳願不願意牽起我的手),Mr. Darcy的手又重新出現,暗示他仍然心繫Elizabeth,也激起觀眾的好奇:他們兩個最後會不會結婚呢?

 

後來她真的答應他的請求,心甘情願嫁給他。第三次的手部特寫出現於清晨的荒野,Elizabeth牽起Mr. Darcy的手(takes his hand)並吻了一下,表示願意託付終身。此時編導安排兩位演員背對黎明升起的朝陽,讓自然光籠罩他們──他們的愛情終於開花結果,一切重新充滿希望。

2005-pride-prejudice  

 Joe Wright的手部特寫也大量出現在另外兩部作品之中,不過在Atonement和Anna Karenina中的象徵意涵遠不及Pride and Prejudice這麼深厚,但仍不失為Joe Wright獨特的表現方法。

 

圖片來源:網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