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的心理描寫,挖掘的是人物內心深處隱秘的發展史,展現主人公與社會環境之間的衝突。通過具體的社會場景和自然場景的配合,追索出人物情感的巨大轉變,側重於人物心理運動變化的過程。其被稱為"心靈辯證法"。

在《安娜.卡列寧娜》中,有大量的情節是從人物內心隱秘的獨白開始去引出讀者對於主人公的思考和啟迪。小說以男主人公列文精神探索的心理運動和女主人公安娜情感矛盾兩條線索展開,展現出他們內心追求和現實衝突之間的不和諧,讓敘述的筆觸展現的多角度化。

列文的雙線心理

列文是精神探索類型的人物,他出生貴族,卻不喜歡都市生活。在上流社會人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平庸的鄉紳,沒有突出成就和地位。但列夫托爾斯泰卻賦予了他純潔的心靈,讓他在田園生活中得到心靈的凈化。他的心理過程是沿著兩條路線發展的。第一條線索是對農民問題的探索。在農事改革上,他希望保留地主階級所有制,以此來緩和階級矛盾。但是農民並不領情,也不信任列文,這讓列文一度有了自殺的念頭,他經歷了從理想的追求到失敗後的悲觀。第二條線索是對個人幸福的探索,列文對基蒂的迷戀在第一部的第六章里可以看出,基蒂的出現給了他極大的熱情和不確定,他既忐忑又迷戀,但於此同時他的感情是真摯而又理性的,在向基蒂告白之前,他的內心會反思自己和基蒂之間的差距,會設想自己被拒絕後的場景,因此在第一次求婚被拒絕後,列文的反應是"一分鐘以前她還是那麼親切,對他的生活那麼重要!但片刻之後,變得那麼遙遠,那麼陌生。"這種理性的心理發展,讓列文在面對愛情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的從愛情的狂迷中解脫出來,最終以平穩的力量去經營他的婚姻。從總體來說,他的心理運動是伴隨著精神探索有層次的展開,是一種理性的心理思考。

安娜的心理描寫

小說對安娜的心理矛盾描寫,則側重於展示她的情感變化,突出表現人物內心矛盾的多重性和複雜性。作者為安娜安排了一個雙重的角色,一方面她渴望追求自由的愛情,對自己的丈夫卡列寧表現出極度的厭惡,但是另外一方面,出於道德的自責又讓她對自己的丈夫產生出一種負罪感,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著力刻畫女主人公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對於安娜自己而言,她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偽善的上流社會使她憎惡,另一方面她又十分依戀這種生活。安娜第一次出場,從沃倫斯基的眼睛進行心理刻畫,安娜的微笑里有一種壓抑的生氣以及洋溢在全身心過剩的生命力,作者以側面的視角去展現安娜的矛盾,為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安娜是一個生存在雙重掙紮下的貴族婦女,她的身上有著對激情的壓抑和對愛情的渴望。而內心獨白的心理描寫方式,能夠恰到好處的展現出她個人決絕的反抗精神,她堅定的呼喊出"我是個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在對比現實世界的冷酷,沃倫斯基激情過後,對安娜的冷漠和不關心,讓安娜感受不到內心的愛與幸福,她的心靈遭受了絕命的打擊,最後走上了卧軌自殺之路。死之前在火車站的那段獨白,也是非常深刻的。安娜反思沃倫斯基的虛榮,以及她自己在這場愛情里的日益淪陷,這段獨白把自己對愛情的激情以及對沃倫斯基的薄情與絕望,死亡前的痛苦與恐懼,這些複雜的情感以安娜心理流變的過程呈現出來,展現出人類在愛與恨邊緣的無助與孤獨。這些獨特的心理描寫讓安娜這一形象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在她的身上寄寓了一種女性反叛自我的決絕,因為無法在虛偽冷酷的環境里生存,只能用死來反抗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勝利。


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世界最負盛名的文學巨匠。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第一流作品。要聯繫托翁這部巨著,來談談他的心理描寫的特色。深感自不量力,一般而言,一個最普通的讀者,是難以對大師的精品力作說三道四的!勉為其難。作些零碎的斷想吧!

托爾斯泰的文學才華,是以敏銳的觀察力,對人物內心變化過程作了最細緻的分析。他對典型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描述,從不以單一的靜止的心態著手,而是從變動中,從一個轉到多個的連續場景中轉換人物的思想情緒,他揭示的是一個人物複雜多變的世界。描寫的是人的心理過程。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貴族青年列文來到莫斯科向貴族少女吉娣求婚,本來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可列文的內心是複雜的,第一,列文認為自已的年齡偏大,長得醜陋,而吉娣是妙齡十八,而且貌美。第二,列文自覺社會地位較低,沒有才能,沒有出息,而迷人的吉娣決不會愛上他的。第三,列文認為自已長得不美,但且喜愛美麗的女子,應而推想美貌的吉娣決不會愛上自己。一個富有資產的,相貌堂堂的男子為何產生如此多的心理活動,最主要的是列文是個正派的,真心誠意的求婚者,他愛上吉娣,完全是出於內心的愛。而吉娣呢?當她察覺列文在愛他,並有可能向她求婚時。內心是處於矛盾交錯的複雜之中!一方面她對列文是懷有深情的,這種感情是從童年時代就已開始了的。可另一方面她又愛上了美貌的青年軍官渥倫斯基。假如答應列文的求婚,吉娣感到十分喜歡和放心。可一想到渥倫斯基總有些不安的成份,但渥倫斯基前程燦爛,而且溫文爾雅,跟他一起,幸福是肯定的?而和列文一起,未來怎麼樣?是乎蒙上了一層迷霧?吉姊是一位初入社交界的貴族少女,她所產生的種種優慮及內心的種種交替活動,完全是十分正常的。托爾斯泰對貴族男女在婚姻大事的上所產生的思緒意識的揭示是不斷變換的,飽滿充分的。這是作家才華的能力的標誌!

在寫渥倫斯基與安娜在莫斯科相遇時,對這兩人的內心揭示同樣耐人尋味。初次在車站,當安娜從火車廂出來,在車門口下來,安娜的身姿美態,在渥倫斯基一眼中,就斷定安娜是屬上流社會的人,而且在安娜的眼神中,感到有一種被壓仰的生氣,彷彿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在安娜眼中閃耀著!而安娜呢?在微笑中,回頭再看了渥倫斯基,並且再度返回車廂,微笑著與渥倫斯基富有力地握起了手。而當有人被火車碾壓時,渥倫斯基慷慨地拿出二百盧布,救助死者的妻子。這舉動。是當著安娜的面進行的,而安娜也敏感到渥倫斯基的所為,是乎是為了她?此番不言自明的心理活動,太合乎情理之中了吧!但真正把它表述得如此完美無瑕,只有托爾斯泰才能做到。這在為吉娣步入社交界而舉行的舞會上,當無比美麗的吉娣發現自已所愛的渥倫斯基競象一條忠實的狗一樣,緊盯著安娜高雅華貴的儀錶時,心裡是一陣又一陣的痛苦。通過古典娣的內心的激蕩,也深入地展示了渥倫斯基與安娜在舞會中的內心世界,渥倫斯基的傾慕安娜及安娜的得意的微笑紅光,充分說明了這一切!不作鋪墊交待,不加詳盡發揮,從人的神態舉措中傳達出人物的內心的不平靜的波動微浪。這是文章高妙之處。一切均是那麼合情合理,絲絲入扣!人類心靈的知識的把握,內心秘密泄露之巧妙,是真正的優秀的作家成功的依據。托爾斯泰以少有的罕見的清新氣息,賦予他的作品十分特殊的美!在安娜臨死的那一瞬間,安娜想起了童年的往事,做姑娘時的生活,回顧了自已帶著愛與恨的一生,尋覓愛情又得不到的種種經歷,最終看到的是擺脫苦難的唯一辦法,喪身於火車輪下。"那枝蠟燭,她曾借著它的燭光瀏覽過充滿了苦難,虛偽,悲哀和罪惡的蠟燭……永遠熄滅了」!安娜結局的最後那段心理描寫的確是驚心動魄的。內心獨白與外界事物和渥倫斯基的關係的分析,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這就是文學巨人列夫托爾斯泰對世界文學所做的偉大貢獻!


感謝邀請。

一、【列夫托爾斯泰簡介】:

俄國作家中最為響亮的名字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壇泰斗,他又被譽為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天才藝術家。

二、【業內評價】:

高爾基說「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在我看來,這是人類為自己所建立的三座紀念碑。」 近百年來,人們紛紛讚歎他在心理描寫藝術上的巨大成就。福樓拜說托爾斯泰是「出色的心理學家」,法國著名批評家沃蓋稱托爾斯泰為「一位無與倫比的人類心靈的觀察家。」

三、【藝術成就】:

托爾斯泰對小說藝術發展的最大貢獻就在他的現實主義心理描寫藝術,傑出的心理描寫是他征服歐洲、震驚世界的法寶,可以說,小說到了托爾斯泰手裡,人的心靈這個複雜多端,浩淼深沉,神秘難倒的世界才得以真實、細緻、令人信服地藝術再現。

四、【列托爾斯泰心理描寫手法的特點】:

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採用了中「心靈對比描寫法法」、「人物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等幾種心理描寫的方法來充分領略托爾斯泰的心理描寫藝術。

下面我們從《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來領略托爾斯泰高超的心理描寫藝術。

1、「心靈對比描寫法」的藝術魅力

「心靈對比描寫法」是托爾斯泰心理描寫藝術,也是《安娜、卡列尼娜》心理描寫最突出的特點。托爾斯泰的「心靈對比描寫法」作為一種心理描寫手法的特徵在於:把心理描寫當作藝術的表現的目的,準確地把握人物心理的千變萬化,按照人物心理運動的形式,真實、深入、細緻、生動地再現複雜紛紜的精神活動過程。

托爾斯泰用他那支魔筆直達人物意識的底屋。大到人物心理發展的全過程,小到在特定場合心曲隱秘,微小的波動,都被托爾斯泰一一描繪得清晰可辯,讀來令人有洞若觀火之感。《安娜·卡列尼娜》中每一個情節的設置,每一個場面的安排,人物的每一個行動,托爾斯泰都著眼於人物的心理矛盾變化,而不注重情節的曲折離奇,場面的戲劇性和人物性格的外在衝突。

托爾斯泰總是準確地把握住人物思想意識的本質特徵,抓住各種矛盾對立的心理因素,從剖析人物在各種場合的心理細節入手,再現人物心理過程的真實。 托爾斯泰通過安娜病危引起的卡列寧心理變化過程的描寫,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了卡列寧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靈魂的真實,顯示了托爾斯泰「心靈對比法」的基本特徵。

2、.用多種手法描寫人物心理

托爾斯泰還善於採用多種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這些手法是對傳統小說藝術的繼承,又具有托爾斯泰獨自的特點。 比如他用內心獨白 ,肖像描寫等多種手法對人物進行描寫,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文學效果

3、變化多端的景物描寫

托爾斯泰借景寫情常採用的是緣情寫景,他讓人物把主觀感情投射到外在景物上,然後再讓帶上主觀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和人的心理活動發生強烈共鳴,這樣使得複雜紛壇的內心世界與變幻莫惻,千姿百態的大自然交融,對照,映襯,從而生動的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每次讀這些世界名著都讓人禁不住要向這些文學大師致敬,佩服他們洞察人性的能力,佩服他們的批判精神,更佩服對文學的態度與熱忱,讓我們再一次致敬經典,致敬大師,致敬人類文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