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941.jpg我們很喜歡看雲,看他們彼此搓揉、互相融合、反覆激盪,從一絲一絲,一朵一朵,一團一團,乃至一大片一大片,鋪天蓋地一般,無邊無際。雲團像行軍般朝著我們前進,我正擔心自己會不會突然進入五里霧中,哪知他在接近我們身旁時卻倏忽停止。像是對著我們悄悄呵護,也彷彿輕輕催促。我知道我知道,我們有點慢了,但讓我們頻頻回顧,欲走還留的原因,不正是你嗎?

 


 

 

2017.08.02,山行第2天-2,燕山莊→大天井岳→大天井小屋

 

早晨往返燕岳後,回到燕山莊後又慢慢享受了咖啡、一遍又一遍地「最後巡禮」,終於要出發時,已經超過10點了。如果依照日本的登山者天亮即行的習慣,再加快些腳步,這個時間,恐怕都足夠抵達我們今晚住宿的大天井小屋了。

10:16,目標大天井岳,出發。IMG_1921.jpg  

沒走幾步便一直回望燕山莊,好喜歡這兒,山屋後的岩石也非常有型喔!IMG_1925.jpg  

回望燕岳。離去時,雲彩正美!IMG_1927.jpg

IMG_1928.jpg  

前進的方向也不遑多讓。我們像是走進一幅畫,如夢一般,美麗的畫。IMG_1930.jpg

 

IMG_1942.jpg  IMG_1948.jpg   

可能是擔心這輩子都不會再來,我們速度極慢,頻頻回首。出發約20分鐘,回望燕岳和燕山莊(紅箭頭),此時雲霧在稜線的東側越爬越高,明顯的呈現西山豔陽東山雲的態勢。IMG_1947.jpg  

 我們向南走,東邊的雲霧開始越界囉。IMG_1949.jpg

IMG_1955.jpg

IMG_1957.jpg  

今天的雲太美,我們不時停下腳步,最後乾脆下背包拍縮時,寧作癡情觀眾,不做匆匆旅人。這才出發約半小時哪!IMG_1956.jpg IMG_1958.jpg

IMG_1960.jpg

IMG_1966.jpg

IMG_1968.jpg

IMG_1974.jpg   

10:53,這大概是最後一次回望燕岳,再往前應該就看不到他了。IMG_1972.jpg  

拍縮時快把手機的電耗光之際,才驚覺自己背了超重的20000mAh的行動電源,卻帶到接頭不合的連接線,沒法充電!好辛酸啊!10:56,再度出發。IMG_1976.jpg 

夥伴左前方的岩石是這段路滿有名的地標--蛙岩,回來後整理相片才發現沒拍到它的近照。這趟行程時對GPS的使用還不是很熟悉,雖然有帶紙本地圖,但有時不太確定自己走到地圖上的那個點了,於是常常經過重要地標而不自知。IMG_1978.jpg   

路徑從蛙岩中間穿越IMG_1979.jpg  

回望蛙岩。這雲真的是瞬息萬變啊!IMG_1984.jpg  IMG_1982.jpg  

一路上盛開著各式各樣的小花

IMG_1988.jpg  

IMG_1989.jpg  

雲一陣一陣的,陽光也一陣一陣的。IMG_1990.jpg

IMG_1991.jpg   

從燕山莊往大天井,遠看似乎是平緩的稜線,其實還是有明顯的起伏。11:29,我們來到一個小山頭,很明顯的,再來將有一段不小的下切,之後得再沿著前方鋸齒般的山脊線向上爬。IMG_1994.jpg  

 下切途中,一個日本老人家在路徑旁休息。日本的山中,獨行者很多,其中又有很大比例是老人。對於登山、獨行、年長者,日本擁有迥異於台灣的觀念。IMG_2004.jpg  

繼續下IMG_2005.jpg  

下了半天,等下又要重新爬回去。。。。這就是縱走的滋味啊!IMG_2006.jpg  IMG_2008.jpg  

差不多下到底了,準備爬坡前回望一下來時路。IMG_2009.jpg

IMG_2010.jpg  

白雲快要吞沒藍天了IMG_2012.jpg  

開始爬囉!IMG_2013.jpg  

爬坡中回望。山稜線像是一道壁壘,嘗試著為藍天和白雲畫出界線。IMG_2019.jpg  IMG_2020.jpg  IMG_2023.jpg  

12:01~12:19,小休,補充點行動糧。雲霧終於越過稜線,我們進入迷濛之中了。IMG_2022.jpg  

繼續爬IMG_2025.jpg  IMG_2028.jpg

 

12:34,路徑上看到雷鳥在沙堆中挖洞、打滾。據說看到雷鳥會帶來極大的好運,我們何其有幸!IMG_2033-1.jpg  

快爬到頂囉!IMG_2041.jpg  

來到高處後,穿越一片有點燕岳的味道的岩石區。IMG_2042.jpg

IMG_2043.jpg

IMG_2046.jpg  

突然,夥伴指著前方,濃霧中隱隱約約像是浮出一堵高牆,大山現身,我們不知不覺來到大天井的腳下了。我一直納悶大天井怎麼還沒到,原來是霧氣遮蔽了能見度,其實從燕山莊一出發應該是不時可以看到他的。IMG_2054.jpg  

前方紅箭頭處名為「切通岩」,左上之字形路徑可登頂大天井岳,右側腰繞路可直達大天井岳西側山腰上的大天井小屋,這是我們今晚的住宿點。IMG_2055.jpg  

1920年代以前,若要從切通岩前往槍岳,一定要先由上張相片左上箭頭登上大天井岳,再循稜線到東天井岳,接著下切千餘公尺海拔下的二之俣溪谷,再從槍澤上升千餘公尺海拔爬上槍岳(下圖綠色路線)。1920年,日本登山家小林喜作開闢了從上張相片右側箭頭腰繞大天井岳,經由赤岩岳、西岳,接上槍岳的東鐮尾根(「尾根」是山脊線的意思)上槍,比之前可節省數天的路程,這段從切通岩到西岳的路線於是被稱為喜作新道,成為攀登槍岳的熱門路線(下圖紅色路線)。(紫藍色是我們這一日從燕山莊到大天井小屋的路線,紅色三角形是大天井岳,紫色圈圈便是大天井小屋)

20181121_141957.jpg  

 

回望,剛剛翻越的兩個小山頭在雲裡若隱若現。IMG_2060.jpg  

13:12,切通岩。最後下切後就是路線分岔點。這附近岩壁上應該有小林喜作的紀念浮雕,我們當時錯過了,好可惜啊。IMG_2061.jpg

IMG_2063.jpg

IMG_2064.jpg  

13:18,路線分岔點,我們左上先登大天井岳,打算之後再循大天井岳南側的路徑下切至今晚住宿的大天井小屋。IMG_2069.jpg  

 從分岔點爬上大天井岳的路徑有500多m長,呈之字型向上,每100公尺設有一個里程標。路其實不難走,但這一段就是走得吁累累的,咬牙硬撐著跟上夥伴的腳步。

13:25,剩500m處回望下邊的山友。IMG_2074.jpg  

13:52,還剩100m,藍天再現。IMG_2083.jpg  IMG_2086.jpg   

爬上稜線,我們穿越迷霧,來到雲之上了。雖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但越高的山,還是越容易撥雲見日啊!IMG_2089.jpg  

上稜之後便是大天莊的腹地了。大天莊也是燕山莊集團經營的山屋之一,海拔2870m,可以提供200位山友住宿。大天井岳一帶有接近山頂的大天莊和西側鞍部的大天井小屋兩間山屋可以住宿。雖然稜線上的大天莊展望較好,但我們不住這兒,等會兒登頂完大天井岳,要再向前推進半小時到大天井小屋,減輕明日的負擔。IMG_2086-1.jpg

 

大天莊前的空地可以紮50頂帳棚,展望極好。稜線繼續往東南延伸,會經由中天井岳、東天井岳接上常念岳。1920年以前攀登槍岳,便是得從這兒到東天井陡下溪谷,再由槍澤上行。IMG_2093.jpg  

溪谷右側稜脈就是喜作新道,槍岳就在右上角的雲之中。IMG_2099.jpg    

13:56,我們抵達大天莊後,我先到山屋看了看有沒有辦法讓手機充電,這樣後續才能拍縮時。山莊有提供付費插座,還有很多接頭可以使用,但就是沒有我的那種啊。。。。沒有在這兒住宿,沒法參觀山屋內部,於是我們把背包放在大天莊的屋外牆邊,前往大天井岳。路上又看到好幾隻雷鳥跑來跑去的。

大天井岳和大天莊,兩地只有10分鐘路程,約50m海拔的差距。登頂途中回望大天莊。IMG_2096.jpg  

很好走,一會兒功夫就到了。IMG_2100.jpg  

14:15,大天井岳,海拔2922m,是常念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底下的安曇野市可以看見的最高的山,名列日本200名山之一。IMG_2107.jpg

IMG_2109.jpg  

山頂有個小小神社IMG_2112-1.jpg  

山頂全無遮蔽,展望一流。我們今晚住宿的小屋就在岩壁之下,相片中的稜脈就是喜作新道,是我們明天要走的路。IMG_2116.jpg  

從東天井向常念岳延伸的稜脈,好美!IMG_2120.jpg

IMG_2134.jpg  

在山頂拍照休息許久,14:54,下山。這兒真美,如果有下次,應該在這兒過一夜!IMG_2137.jpg

IMG_2139.jpg

IMG_2140.jpg

IMG_2142.jpg

IMG_2144.jpg  

15:04,背包上肩,往大天井小屋前進。路牌上指出從大天莊到大天井小屋約需30分鐘。IMG_2148.jpg  IMG_2150.jpg  

 這段從接近大天井岳山頂直接下切至鞍部的路徑要下降約220m的海拔,地形比預期的陡峭破碎,不算好走。IMG_2151.jpg

IMG_2162.jpg

 

回望大天井岳IMG_2164.jpg    

也許是累了,向下也容易打滑,這段路走得戰戰兢兢的。IMG_2171.jpg

IMG_2173.jpg

IMG_2176.jpg

IMG_2177.jpg

IMG_2182.jpg  

15:41,終於看見位在大天井岳和牛首山鞍部的大天井小屋。左側箭頭是明天要走的喜作新道的方向,右側直上是海拔2766m的牛首山,路程據說約半小時,上面可以飽覽整個表銀座風光,可惜我們抵達山屋後整個發懶,就沒有上去了。IMG_2187.jpg  

15:58,抵達大天井小屋,海拔2650m。報到時老闆嚴肅的說了句「太慢了吧」,讓我們只能慚愧苦笑,也更瞭解了日本的山屋文化。為了安全,日本的山屋大多希望山友能在3點左右便抵達,很少人摸黑甚至延誤晚餐的。尤其我們前一天是託燕山莊打電話預約住宿,小屋對我們的出發地和人數已有掌握。明明半天的路程,怎麼到接近黃昏還不見人影呢?他沒想到我們在燕岳玩到10點多才出發,沿路又不停慢慢拍照錄影,然後在大天井岳又賴著不走。。。。小型山屋雖然人手不足,還是會掛心山友的的動態和安危,我們被抱怨雖然有點囧,但也體會到這背後濃厚的人情味。IMG_2194.jpg

IMG_2195.jpg  

大天井小屋是可容納100人住宿的小型山屋,這一晚沒有客滿,我們兩人得以享受一間房,睡起來很寬裕舒適。若是人多時,睡覺得改個方向,這間房便得擠4到5個人。IMG_2197.jpg  

小屋的玄關,這兒有兩組桌椅可以休息,一旁有即溶咖啡和熱水,一杯200日圓,自行投幣,自助享用。(小屋的水源來自下方落差500m海拔溪谷,耗費巨大的勞力和時間才能抽取上來,使用起來讓人格外珍惜)IMG_2200.jpg

IMG_2240.jpg  

17:00,晚餐。坐在我們對面的日本爺爺聽到我們今日的龜速,不停地說明日的路更遠更累,要早點出發,還對著我握著拳喊了好幾次「FIGHTING」!IMG_2200-1.jpg  

晚餐只給半小時就清場了,時間還早,於是到屋外散散步。雲海漫漫,明日要走的路在雲裡載浮載沈。這兒的展望雖然不如大天莊,但一樣好美,讓人心醉。IMG_2215.jpg

IMG_2216.jpg

 

畫面中像金字塔一般的山頭是明天會經過的赤岩岳。IMG_2232.jpg

IMG_2239.jpg

IMG_2241.jpg  

兩位日本山友來攀談,我們看著地圖分享自己的行程,他們直說我們排得太悠閒了啊。其中白髮的関根力雄大哥來過台灣,還要我們晚上記得出來看看,說是除了星星,說不定還會看到金正恩射的飛彈飛越日本的領空!另一位吉岡博先生則很嚮往台灣的高山。可惜,晚上下起了雨,只好早早睡覺去。IMG_2235.jpg  


 

20181025_222816.jpg  

大天莊和大天井小屋的紀念章,都好精美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