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麪條的種類繁多,每個地方几乎都有一種深受當地喜歡的麪食,但有一種麪食是適合世界各地口味的,在街頭小喫中,它也佔據着重要的位置,這就是炒麪。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膠東蛋酥炒麪

膠東的蛋酥炒麪是以雞蛋和麪,擀切成寬麪條,煮半熟,炸至金黃色,再加肉絲、時鮮蔬菜爆炒後,加高湯煨炒上盤,帶高湯同食。其特點是色澤油潤黃亮,麪條酥軟筋道,味道鮮香獨特。它與普通炒麪相比,尤其顯得高檔:一是完全以雞蛋和麪,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顏色金黃,格外誘人;二是切成韭菜葉寬的條狀,造型十分美觀;三是蛋酥炒麪必須是手擀製成,口感更加勁道彈滑。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隆化生炒麪

在翼城有“麪食之王”美譽的隆化生炒麪,作爲一道頗具特色的風味小喫,以特有的香味成爲人們喜愛的一種美食,有着“北京烤鴨翼城面”的說法。隆化生炒麪起源於唐宋,明清時享有盛譽,在當地久盛不衰,爲臨汾市十大名優小喫之一。最紅火的時候,想喫生炒麪得排隊,就連侯馬、新絳、臨汾等周邊縣市人們都知道隆化的生炒麪。

生炒麪從和麪、擀麪、切面開始就十分講究,面是手擀麪,又細又薄,每天早上現和麪,擀出來的一下子做不了就存着,隨做隨拿出來。生面下鍋前要拌上一勺子菜油,這就是所謂的“油大”,這樣做可以避免着水後粘連,確保根根筋道。拌過油的生面平鋪在鍋底的菜上,順邊澆入一勺高湯,蓋蓋兒。中途可以開蓋用筷子翻弄麪條,再澆入高湯,反覆2、3次直至菜、面同熟,再用鏟子翻炒均勻,之所謂炒麪。那何爲“生”呢?即生面下鍋。此爲“正宗”所在!

“油酥酥,筋道道,廳堂時有蜂蝶繞,鮮香引來雲外客;未食先醉人慾倒,越嚼越爽情未了”,隆化生炒麪炒紅了一條街,炒紅了晉韓一條路,名聲越傳越遠,曾被評爲臨汾地區十大名優小喫之一。2003年在山西太原國際麪食節上,翼城隆化生炒麪榮獲中華特色麪食銀獎。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上海炒麪

早年的上海,每到夏天,街頭拐角會出現許多排擋。旺旺的爐火,在夏日的夜色中顯得格外親切。趿拉着拖鞋,來上一瓶啤酒,炒一盤螺絲,再來一份炒麪。看人來人往,消磨夏天的暑氣和無所向往的日子。上海炒麪,一定是很粗的面,否則就沒有那種硬硬的喫口。上海炒麪沿襲了本幫菜的特點,油大醬濃,配雞毛菜或青菜,醬油、少許糖,口味粗獷奔放,甚是過癮管飽,是80、90年代上海街頭的重要喫食。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青海炮仗面

“老闆,來碗炮仗。”在青海的衆多面食館裏,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一般來說,麪條的做法都大同小異,不是水煮,就是直接炒制,但炮仗面卻是先煮後炒,味道更爲奇妙,因形似炮仗,故稱爲炮仗面。麪條勁道彈韌,輔菜香辣爽口,是西北經典的麪食。

說起炮仗面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拉麪出鍋後不帶湯,用刀切成短條,倒入用粉絲、肉末、青紅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鍋內混炒而成。先長後短,先煮後炒、面菜混一。可以說,炮仗面既有陝甘寧八疆中的牛肉湯麪的香,又融合了維吾爾族的拉條子勁道爽滑的優點,故而在青海極受歡迎。離開家的青海人,但凡想起炮仗面的味道,就直流口水呢!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廣東豉油皇炒麪

豉油皇炒麪,雖然名字裏有個“皇”字,骨子裏卻是親民到了極點。它是廣州人喝早茶最愛點的麪食,也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家常早餐。豉油在廣東話裏面就是醬油的意思,顧名思義這豉油皇炒麪的主要調味料就是醬油。雖然醬油並非粵菜獨有的調味品,但是粵港一帶的廚師們的確把醬油風味發揮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們不但用醬油烹調出各式美味的中式菜餚,甚至還把它推廣到西式料理當中,無怪乎,在草根階層一度風靡的港式西餐又被戲稱爲“豉油西餐”。而所謂“豉油皇”,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某種頂級品質的醬油,實際上多是指利用醬油配製的各種調味料。每個粵菜師傅都有自己的經典配方,用於烹製豉油皇炒麪、豉油皇乳鴿、豉油皇鵝腸、豉油皇煎蝦等一系列粵式美味。

烹調時,先將韭菜、魷魚、洋蔥、綠豆芽等輔料炒熟調味,倒入麪條拌炒的同時,加入調配好的豉油皇,纔可讓炒麪醬香四溢,色澤黝黑明亮,麪條爽滑彈牙。一份成功的豉油皇炒麪,至少要做到這幾點:豆芽、蔥段完整挺刮不軟塌,保持完美的新鮮度;麪條完全乾身,條條均勻上色不露油跡;碟底不見半滴醬汁;口感乾爽彈牙,沒半點水汽的味道,喫到的是醬香而不是豉油味。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潮汕炒鹹面線

拉麪是中國北方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麪食名喫,但鮮少有人知道,南方的潮汕地區也有拉抻成線的麪條,其狀細長如線、柔韌有彈性,而且加鹽味鹹,故謂“鹹面線”。它雖然也是拉抻而成,但做法和風味與北方拉麪頗爲不同。

做鹹面線要選用優質小麥粉,和上鹽水揉成麪糰,經過揉、搓、甩、拽(用竹杆),然後掛於竹杆上曬乾,最後窩成一尺來長一束纔算完工,真可謂“條條不離手,線線難分身”。“甩、拽”其實就是拉,所不同的是潮州鹹面線一頭要掛在竹架上,一頭串上短竹竿,用人手拉抻。因潮汕地區潮溼悶熱,食物容易發黴,不易保存,而加鹽可延長保質期,因此當地人就把麪條做成鹹的。潮汕鹹面線製作的關鍵點是掌握鹽水的濃度,要根據春夏秋冬不同氣候條件來定,春夏天以及下雨天鹽水的濃度要高些,由師傅根據經驗確定。

北方拉麪主要是做成湯麪喫,而潮汕鹹面線主要是做成炒麪喫。由於鹹面線自身已有鹹香味,一般素炒即可,韭菜、綠豆芽炒麪線是最佳配搭,有的人還加上點肉絲和雞蛋也可以。炒熟後的鹹面線口感發軔有彈性,鹹香誘人,很受歡迎。鹹面線是細如絲絮韌如綃的細長麪條,由於在潮汕語音裏“面”的發音與“命”相似,“長面”就有“長命””之意,寓意吉祥。因此鹹面線在潮汕地區有着很高的地位,喜慶日子或者是請客喫飯,少不了炒鹹面線;人情往來,也要用到鹹面線作爲禮品。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東北炒麪

走遍大江南北,還是家鄉的炒麪好喫。東北炒麪的做法與其它炒麪並無太大區別,獨特之處在於其中放了糖和醋,因此它是酸甜口的,麪條的香糯加上配料中西紅柿的酸甜口感和油菜的清脆營養,散發出的香味難以拒絕。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洛陽鋼絲炒麪

洛陽最經典的炒麪是朝陽鎮的“鋼絲炒麪”!只有老洛陽人才懂得鋼絲炒麪,麪條選用最細的,在炒鍋上熱油,把麪條放到鍋裏不停的顛鍋,通過熱油和高溫讓麪條變得焦脆。最後每根麪條都被炒得直溜溜,酥脆可口,飄香十足!麪條真的硬如鋼絲,喫起來還有些扎嘴。單喫炒麪有些幹,老闆往往還會附送一碗酸湯,二者搭配的完美而又銷魂。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孟州炒麪

孟州炒麪,河南十大名面之一,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製作工藝,深受孟州、沁陽、溫縣等地百姓的喜愛。孟州的炒麪是現炒現喫的,以生面過油鍋,先將二細的生面條(千萬不能用掛麪)放在炒鍋裏,然後一點一點用油淋在鍋的周圍,讓油慢慢地滲到麪條裏,在暴火上不停地掂鍋使面在鍋裏旋轉,將面煎的焦黃,然後再輕巧地一掂,讓麪條在空中來個180度大翻身,再煎黃另一面。

整套動作節奏鮮明,特別是那凌空一掂的動作,簡直象玩雜技,不得不佩服大師傅們精湛的廚藝。然後再炒肉、菜,將煎好的面蓋在肉菜上,淋入加了雞精、味精、醬油等作料的高湯,立即蓋上鍋蓋子燜。這面炒的好壞可全看加入水的量與燜的時間的長短。

大師傅們總能恰到好處地將麪條燜得不軟不硬,脆裏帶綿,湯也剛好全部被面吸收。一盤成功炒制的炒麪,炒麪乾乾爽爽,呈焦黃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絲、碧綠的蔥段,佐以青椒或紅椒,菜的青鮮和麪的焦香溶爲一體,色彩豐富,油而不膩,口感筋道,滿嘴生香。然後再配一小碗海米紫菜蛋花湯,湯裏面飄浮着蝦米香菜紫菜,再加幾片西紅柿配色,鮮美異常。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新疆爆炒麪

新疆人喜歡喫麪食,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一天三頓飯如果沒有一頓麪食墊底,總覺得沒有喫到飯,心裏不是滋味。而麪食當中除了拌麪(俗稱拉條子),最具特色的就是炒麪了。“爆炒麪”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講的炒麪,之所以突出一個“爆”字,大約是當時習慣了自家小鍋竈小火的人家,看到餐館竈火旺盛,食材在鍋裏“嗤啦啦”響,因此就有了“爆炒麪”一說。

爆炒麪是以面片、羊肉片、青椒、菠菜等作爲主要原料,一大碗端上來一瞧,一根根半截子面,油潤潤,亮晃晃,冒着熱氣,瀰漫着香味;仔細再看,肉片醬紫色,辣椒鮮綠,白菜光潔,色香味俱佳。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平涼炒麪

雖然平涼城裏的牛肉麪館遠比炒麪館多,但平涼炒麪絕對稱得上面食裏的領導者。首先面要筋道,必須是手工和麪、手工揉麪,這是正宗炒麪的基礎條件。量足、味濃是平涼炒麪的最大特點,因而深受體力勞動者歡迎。對於忙碌了一天的人來說,咥一碗炒麪既實惠又頂飽。

平涼炒麪分三種,節節炒麪、片片炒麪、丁丁炒麪。所謂節節炒麪,就是把揉搓好的麪條揪成一節一節的寸節。所謂片片炒麪,就是把面揉搓成棒,擀成片狀長條,再揪片入鍋,又稱“大頭揪片子”。所謂丁丁炒麪,就是將面做成一節一節的,再用刀切成小丁丁。炒麪製作工藝較爲繁多,面煮熟後撈出必須用涼水過一遍,才能入炒鍋。炒麪時先將牛肉、粉條、芹菜、青辣椒、蒜片等入鍋炒七成熟,然後把面倒入鍋中翻炒幾分鐘,即可裝碗上桌。因此,炒麪的做法較其他麪食費時,所以喫炒麪需要耐心等待。有些生意好的炒麪館,在午飯高峯期,喫一碗炒麪需要等候幾十分鐘,心急喫不了炒麪。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涇川炒麪

都是炒麪,味不同,喫時心情就不一樣,感受就特別。涇川炒麪,面要調得軟硬適中,揪成劑子,蘸上油,在手心裏緊搓成半尺多長的香腸粗的棒兒,一層層摞過去。有客人來喫飯,就抓起一個棒兒雙手在案上滾,越滾越細越長,麪條型已顯,又人中間往兩頭滾,實際是搓,搓至一案板長了,抓起兩甩,鉛筆粗或粗於鉛筆的一長條面在胳膊上搭起,一揪揪出一寸多長的面節,甩入沸騰的麪湯中。點3次水,撈在篩子裏,用龍頭水衝下去,麪條各自獨立地等待着。

炒麪只是尋常的炒法,無非在油鍋中下入蔥花、辣椒、肉絲及各色蔬菜,大火猛炒即可。好就好在這如鉛筆粗的麪條寸節,其柔、結實、浸透炒菜湯汁的綜合之香,上了桌,不調醋最好喫,調足油潑辣子、大蒜瓣就着,在燙中品香,在嚼出面的結實中過面癮,喫出一派果斷勁,一大碗飽大半天,屬於結實飯。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徽州炒麪

所謂徽州炒麪,就是麪條不經下水煮這道工序,直接在鍋中炒出。炒麪採用徽式傳統的座槓刀切面,比機器壓面味道好,配料則大多是經燒煮不易爛塌的蔬菜,例如茭白、木耳、包菜絲等,先將準備好的肉絲下鍋溜一下油盛起備用。再起油鍋,下茭白木耳、加好調料,加水要恰好沒掉鍋中之菜,燒開。將生面抖鬆鋪滿在菜上,蓋好鍋蓋,用最旺火猛燒至蒸汽四溢,掌握得鍋中菜湯基本揮發將盡未盡。開蓋,四周淋些油。將菜與面一起翻炒。喫準鹹淡,適時再下肉絲,即成。那麪條純粹爲菜湯熱氣高溫逼熟,喫的時候麪條和着菜料,口感柔潤、爽滑、勁道,鮮香撲鼻,喫而不膩。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滇味炒麪

滇味炒麪是雲南地區的風味麪食,是雞蛋麪輔以葷素原料炒制而成,酥脆與柔軟兩者兼有,鹹鮮與辣甜並重,麪條香鮮而帶韌性,調配料口味豐富多變而不顯多贅,韭菜、豌豆尖的清香加上胡椒粉的辛香諧和並存,特別是雲南獨有的調料一甜醬油餘味悠長,使人難以忘懷。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雲夢炒魚面

雲夢炒魚面是湖北省著名的傳統麪食小喫,主產於古澤雲夢(即今湖北雲夢),始產於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雲夢魚面之美,與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該縣城西府城河中的“白鶴嘴”,盛產鯿、白、鯉、鯽,魚肥味美,是理想的製作魚面原料。城郊有一“桂花潭”,潭水清澈見底,清洌甘美,取潭水和麪,筋道柔韌。距桂花潭不遠有座“鳳凰臺”,地勢高闊,日照持久,是晾曬魚面的好地方。毋怪當地有民諺雲:“要得魚面美,桂花潭取水,鳳凰臺上曬,魚在白鶴嘴。”

上品魚面多以新鮮魚茸與上等麪粉經過揉、擀、蒸、切、曬(即壓片捲筒,蒸熟、切絲、曬乾)等工序精製而成,精製而成,色白如銀,條細如絲,久煮不糊,晶瑩透明,其味鮮美,雖爲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荊楚一絕。曬乾後即成乾魚面,經包裝,可長期貯存,成爲風味獨特的地方名食,銷往各地。凡來雲夢旅遊的客人,都要買些乾魚面,作爲禮品饋贈親友。雲夢魚面可煮食、炸食,亦可炒食。湖北人對於曬乾食材,都愛加上點臘肉作伴,彼此的幹香味道才最容易激發。所以對於魚面,放幾片本地臘肉同炒則是一頓最具鄂菜風情的農家主食。製作時將魚面泡發,加各種配料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這種魚面喫法,原汁原味,本色口感,Q彈的魚面鹹鮮之餘還吸飽了臘肉油香,讓人一口吃盡湖北本地的水陸滋味。

中國頂級炒麪大賞



相關文章